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醉驾条例”实施效应的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醉驾条例”实施效应的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2011年5月1日起,“新醉驾条例”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杭州为例,全面了解居民对醉驾入刑条例的态度和看法、条例对他们出行观念及方式的影响、条例的实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等方面进行调查,深入研究醉驾入刑条例的实施效应,并借鉴各国在醉驾方面的处罚条例,针对条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醉驾入刑条例更有效的实施提供参考,使这一条例的实施能达到最好的效应。

关键词 醉驾 新醉驾条例 认知情况 实施效应

中图分类号:R156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2006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其中,汽车76193055辆。汽车的急剧增加,自然而然的就加剧了道路行驶的风险性,并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据有关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余年间,因酒后驾驶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事故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2%上升到4.4%,平均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递增。2008年,全国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约18371人死亡,7623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5025亿元;2009年,酒后驾车肇事造成死亡的人数在所有交通事故中的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3%;2010年,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口径统计,全国查处醉驾共达8.7万起……为此,2011年5月1日起,“新醉驾条例”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杭州地处中国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发展更是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而且近年来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2008年,杭州市登记在册的汽车总量突破140万辆;2009年达157.89万辆;到了2010年底更是突破了180万辆,平均不到5人就拥有1辆汽车,这个比率在全国36个大中型城市中排名第一,因醉驾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更是居高不下。所以“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这一条例在杭州市的实施具有刻不容缓的社会意义。

二、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被调查人群年龄涉及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文化水平程度和职业调查覆盖面都比较广;被调查者中,中高学历者占到了大部分,学生、教师、医生等所列出的行业也均有涉及。可见,本次调查覆盖了社会各个阶层,涉及面较广,代表性较强。

被调查者对条例的了解还是远远不足的,且了解途径比较单一,各个人群了解的途径也不同。在酒驾经历方面,年轻人是拥有这段经历的主要人群。条例的推出对一部分人起到了作用,但是仍有部分驶员中存在着侥幸心理。条例的推出,还促进了出租车行业、代驾行业以及公交车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建设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条例的推出,目前的处罚力度还是比较适宜的,市民对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度是比较满意的。

用t检验对杭州市居民出行安全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市民的平均安全感高于推出前的平均安全感。对于酒驾事故的影响来说,酒驾事故发生后不仅肇事者受到了金钱方面的损失,对受害者家庭的伤害也十分严重。

三、结论

1、对杭州居民的对策建议。

首先,市民需要尽量多的了解条例的具体内容;其次,舆论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抑制酒驾违法行为;最后,市民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忧患意识。

2、对驾驶员的建议。

我们建议驾驶员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更多的自觉的去遵守法律法规;另外,我们希望驾驶员之间加强相互监督、相互提醒。

3、对出租车公司的建议。

对于出租车公司,我们建议出租车公司在对车辆的派遣时,尽量在饮酒高峰时段在商业酒店分布密集的区域多调遣车辆,同时可以与餐饮行业合作,重点推出并发展“代驾”这一行业。

4、对公交公司的建议。

我们建议公交公司考虑在酒店等易发生醉酒的场所增设公交站点,并且延长公交车的营业时间,另外,要对司机进行意识教育,增强服务态度。

5、对杭州交通监管部门的建议。

我们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从多种途径来宣传此条例;第二,虽然目前的处罚力度比较合适,但是对于严重现象及屡次故犯者还需增加处罚力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第三,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漏网之鱼严惩不贷;第四,交通监管部门还可以要求司机安装车内监控装置。在方向盘位置安装微型电脑系统,司机呼吸中酒精含量过高,能被装置自动识别,自动给车辆熄火。第五,相关部门还可借鉴国内外经验,丰富处罚措施。

浙江省新苗人才项目资助;浙江财经学院学生课题;项目编号:2012R414001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金勇进、杜子芳、蒋妍.抽样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3]沈渊、董永茂、熊明华、陈月艳.市场调研与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