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堂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为主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教师应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扮演好一堂课的主要角色。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尝试,我摸索出了新课堂模式的实施,应注重三个主要环节:即阅读、解疑、拓展。此三个环节应是在教师的组织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不应把个人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一、阅读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前提

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因此,语文课堂中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往一堂课中学生阅读时间往往不多,甚至是没有阅读。教师一上课就分析课文,然后让学生就分析内容做好笔记,并强调记住。或是课后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就课上内容进行机械被动的记忆。一旦考试出现相同内容就会答,反之,就不会了。因此,也就产生了教学效果“少、慢、差、费”的现象。教师觉得自己讲析得透彻仔细,学生亦记得牢,考试成绩却不高,遇到稍有难度的阅读文章内容的同时,要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的活动,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解决问题。

阅读形式总体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借助工具书例《新华字典》、《词语手册》等,自行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本人让学生前后两桌组成学习小组,即每四人一组)先解决文字障碍,之后,口术或复述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课文脉络、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索得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以解决问题,但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的语文教师出于种种原因,总是岿然不动地垄断着课堂的话语权,总爱强制性地去实现解读课文的具体方法和结论的人为统一,总是煞费苦心地要把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认识统一到自己的思想框框中。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阅读能力的形成。而且无形中扼杀了广大学生在读解课文时所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使学生们将阅读看作很专业的东西而敬畏起来,并逐渐疏远语文。

二、解疑是一堂语文课的学习高潮

学生阅读完成之后,进行合作式探究,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或教师补充设疑,然后把学生带到自主合作的讨论中去,充分放手让学生回答,自行提出或教师设疑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杜绝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既定的模式的做法。不要以自己的理解替代学生的感受。在解疑中,有可能出现分歧的意见,教师不应妄加干涉,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把表述内容说完整,隐许矛盾的存在。例如本人在教学《地毯下的尘土》时,一学生提出问题:文中两次提到主人公米妮望窗外的景色有什么作用?结果学生回答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表现米妮的心情悲伤,因为妈妈病了,妹妹的腿瘸了;有的说表现米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乐观的体现。总之,学生针锋相对地答疑,教师应允许他们各抒己见。

在解疑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引导他们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亲身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中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此过程的主宰,每每对独树一帜的学生,都要进行排斥,只注重所谓的“标准答案”,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经过感知——概括——应用的认识过程,此过程吧不可忽略,压缩或扼杀学生的思维。直接得出结论或背前人提供的答案,这做法都是舍本求末,是师傅有害的,学生的创造性往往不能培养起来。在此环节中不要用教师对课文的肢解分析代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三、拓展是一堂语文课中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死记硬背,抽象的符号和内容,而要与实际事物和对象本身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对周围事物,对现实世界进行深入地观察和认识,从而使语言文字与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缩短,这样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就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猜测,提出创新性的看法。例如,本人教《伤仲永》一文时,学生在明确“伤”的主因是“不使学”时,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使之学”仲永一定成才吗?让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训练,教到《地毯下的尘土》一文时,同样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拓展训练——如果米妮不去翻动地毯打扫的话,结果将如何?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新的故事结尾。

拓展环节实际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发展环节。应引导学生依据他对某一现象或材料的观察。分析与综合,经类比或抽象,从而提出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具体做法可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比较法。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入思维的亢奋状态,加深理解提出新的问题。2、反问法。思维定势易使人从固定的方式看问题,教师可运用反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有创新价值的问题。3、观察法。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发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发展性问题。4、联想法。联想可使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提出创新性问题。自然地对内容的理解也就会不断深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拓展环节是一堂语文课中的重要性,教师不要轻易放弃此环节的训练,这也是新课堂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文中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探索下来的一种模式。还希望广大语文教师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