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蚕儿“破茧自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蚕儿“破茧自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要让课堂“流动”起来,要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与文本、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潜能的发挥,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交流”,我认为要做到有“质”、有“量”:

一、交流要定“质”

课堂交流,它应当有可供客观衡定的质量标准。这就首先要区别“课堂交流”与“提问应答”之间的区别。第一,“提问应答”常常是一种教师考问,学生则多数为被动的指名回答;“课堂交流”则是学生有充分的探究准备之后的主动要求和自我展示。第二,在传统的逐段讲文的课堂中,面对教师琐碎的提问,学生习惯于简单回答,往往只是从课文中找个词语或句子以读代答,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而“课堂交流”则应当以成段的话语,进行有头有尾、有理有据的阐述。如果学生不会交流,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交流,而不能消解了“质”的意识,淡化了“引导过程”。第三,“提问应答”多数形成的只是师生双向之间的短距离交往,而“交流”则往往体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思维碰撞,有助于激起头脑“风暴”。

案例:苏教版第五册――《军神》

(情景:师生满怀崇敬地追忆那段艰苦的岁月、怀念那位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英烈。同学们纷纷被同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

生:我爸爸是一名眼科医生。我听他说,眼睛是非常精细的器官,它带给身体的那种疼痛是人们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的。上次我的眼睛里面长了一个小疱,切除时,上了我都觉得疼。更何况那么多刀的大手术呢?万一流血过多昏死过去或者因为难以忍受疼痛动了一下,影响了手术,导致双目失明,情况不是更糟吗?所以,我觉得同志这么做是不对的。

(顿时,教室里如炸开了锅,有的学生颇感认同地使劲点头,有的学生陷入沉思,更有的学生持反对意见。)

师:陈钢同学联系自己的经历说得似乎也挺有道理,那你们怎么认为呢?

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1:我觉得同志的这种做法虽然不科学,但这也实在是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所迫。

师:是啊,如果条件允许,任何勇敢的行为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生2:课文里不使用麻醉,还忍痛数刀数,这的确不可思议,让我们常人无法接受!也正是因为这样更体现出了他那种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他热爱的祖国,他忠诚的革命事业的英雄气概。

师:我们常人无法接受的做法与斩钉截铁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更丰满了他的形象,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

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师:大家谈得很透彻。如果能把这么多根据连起来有头有尾地说,这才是“交流”,

谁来试一试?

……

反思:

这个教例中说明教者不仅注重交流,而且能够坚持交流的方向和要求,在个体发表见解、群体辩论求解之后,再让个体作全面述说,体现了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逐步学会交流的质量意识,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二、交流要定“量”

在学生自主读书,合作探究的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讨论、开掘和点拨、提升的平台。学生的解读感悟,教师的顺学而导,都值得借助于这个平台,所以,交流就不能只是“蜻蜓点水”,也不可“虚晃一枪”,必须保证占有一定的时空的量,才能有充分的生成。

案例:苏教版第七册――《桂花雨》

师: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课文中的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看到桂花成熟了,我就缠着母亲摇桂花。(教师出示该句)

师:怎样才叫缠着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妈妈不给我买我喜欢的玩具,我就缠着她,一直不让她工作。

生:我要买新衣服时,妈妈不同意,我就千方百计地说服她。

……

师:同桌试演“缠着母亲”。

生:练习、交流。

生:妈妈,我要摇桂花嘛!(拽着“母亲”的胳膊撒娇地说)

师:还早的,花还没开足呢!

生:不么,我要马上就摇!(故作生气状)

师:傻孩子,不开足的花是摇不下来的!

生:(灵机一动)怎么会呢,去年不也是这个时候吗?我还记得那桂花纷纷扬扬洒落下来,像下雨一样,多美呀!

师:桂花雨的确让人陶醉,再等等吧!

生:(四下张望,继续寻找理由)快看,云脚长毛,要下雨了!你不是说过桂花落地受潮香味就差多了。这多可惜呀!

师:(皱眉,抬头观望天空)好,好,好!那就动手吧!

生:哦!摇桂花了!(兴奋地拍手欢呼起来)

……

反思:

抓住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补白,往往成为我们选择交流的重要话题。有充足的时空,加上合理的引导,往往能对理解内容,把握中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中教者抓住“缠”字,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丰富感知,并师生搭档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这种淋漓尽致的交流,顿时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芳香的桂花雨让学生深深陶醉,难忘的摇花乐久久地在学生心头荡漾。

此时,如若让学生空谈“缠”字,会显得枯燥乏味;表演不加耐心地引导就形成一出闹剧,让交流形同虚设。因此,交流的时空占有量不足,或教师轻易放弃有效的教学资源,必然会严重影响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伴着孩子去远航”的心境,在课堂上引导一种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的境界。让学生由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善于言辞、懂得交流共享的主动参与者,让“蚕儿”能真正“破茧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