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晓真:主食产业传道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晓真:主食产业传道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晓真表示,在主食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上,单一点上的突破,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系统开发,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等,才能推进传统主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为民族企业,我们有责任把我国的传统主食产业发展起来,在满足居民主食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带动粮食增效。”采访一开始,儒雅、从容的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泰科技)董事长刘晓真就娓娓道出了他坚守主食产业10多年的原因。

有信仰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对刘晓真来说,推进主食产业化就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了这个目标,他像一个虔诚的传道者,孜孜不倦地追求,默默无闻地奉献。

从率先在全国提出“主食产业化理论”,到主持起草《小麦粉馒头》国标;从主导完成智能化仿生馒头生产线的研制,到积极投身于主食产业化的实践,一路走来,刘晓真为推动主食产业化付出了巨大心血,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诸多荣誉:2011年年底被评为“全国十大粮食经济年度人物”,在业内被誉为当代“主食产业之父”。

探路主食产业

刘晓真下海后创办的兴泰科技公司前10年主要从事面粉乳化剂的研发、生产,产品应用的对象是面粉。在对全国的面粉和小麦进行调查和深入研究之后,刘晓真发现当时全国面粉市场上赢利水平最高的是生产面包的面包专用面粉和生产饼干的饼干专用面粉。而这些面粉之所以利润高,是因为面包和饼干的价格高,从而带动了面粉的利润。

“为了生产这些面粉,当时南方许多面粉企业不得不大量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美国等国为了向中国销售他们的小麦,专门成立了食品研究所,研究国外的小麦和食品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刘晓真动情地说,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农民种植的小麦怎么办,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提升我国的小麦产业、促进农业效益,还是要靠食品的带动,尤其是传统主食。”通过与国外食品产业的技术交流,刘晓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道理。特别是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米制和面制主食(如馒头、面条、大米等)从产品到装备、从物流到销售,主食市场的经济当量在1万亿元左右。就面制主食而言,每年我国7000多万吨的面粉消耗中馒头要占30%,有3000多亿元的产业空间。

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馒头、面条等主食产业化水平极低,主要还是作坊,而且相关科研人员严重匮乏。

“我当时从推进粮食经济发展角度,给总理写了一个报告,温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这对我进军主食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刘晓真坦言。

2001年,刘晓真和兴泰科技率先在全国提出“主食产业化理论”,由此赋予了古老的主食产业新的生命、新的方向,被誉为“中国主食产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此后,经过长达8年的调研,刘晓真对全国主食需求特征和市场特点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也更坚定了他对主食产业化的信仰。

多年来,刘晓真发表关于主食产业的研究论文100多篇,同时兴泰科技围绕主食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的需求,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建立了国内唯一的主食科研技术平台。公司仪器设备完善、研发能力强大,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刘晓真和兴泰科技一项项科研成果的涌出,打破了以前“主食无科研”的传统观念,也彻底破解了“主食如何产业化”这些简单但困扰我们数十年、上百年的难题,从而把我国主食产业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缔造馒头传奇

主食传道者刘晓真不仅仅满足于主食产业理论研究、执着于在各个场合呼吁重视主食产业发展;而且身体力行,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积累多年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成市场产品,缔造了一个令人称赞的馒头传奇。

2003年,兴泰科技成立了子公司——郑州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刘晓真的馒头产业化的实践历程。

长期以来,面制主食加工机械,尤其是馒头机,设备设计与传统饮食习惯和传统生产工艺对应性不强,只是简单地复制了馒头的形状,而口感、风味与手工馒头则有着很大的差距。

从2004年开始,凭借面粉、面团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积累,刘晓真带领科研团队历时5年,研制出了智能化仿生馒头生产线,打破了此前机加工馒头无法超越优质手工馒头风味、口感的瓶颈,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多福多”牌馒头上市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占据了郑州中高端馒头80%的市场份额。其除了主体的小麦粉主食馒头之外,还拥有南方馒头、杂粮馒头、花色馒头、营养强化馒头等多个系列20多个品种。

2007年,“多福多”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QS”认证的馒头品牌;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多福多”品牌先后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优质产品等称号。

馒头产业化的成功只是刘晓真实现理想的开端。对于推动主食产业化发展,他有着更宏伟的蓝图:计划5年时间在河南建设45个主食加工项目,全面提高河南城乡主食产业的供应水平。同时,在各省建立1~2个示范企业,作为标杆,促进当地主食产业的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倡导“优质化”发展

当前,业内人士都认识到主食加工业是有待开发的“蓝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我国主食的生产还是以地摊儿、夫妻店、小作坊为主体,主食生产企业使规模化、机械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有不少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仍由手工完成,只是作坊规模的简单放大而已。

“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是没有出路的。实现优质化,是未来主食行业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采访中,刘晓真倡导主食产业发展要坚持“优质化”的方向的态度很坚定。

“我国居民的食品消费已经由温饱型发展到了小康型,对于主食,消费者开始更加看重营养、健康、安全、卫生。”刘晓真解释说,如何让机器生产的主食达到甚至超越手工主食的风味水平?如何开发更多品种的主食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如何在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严格把关,保障食品安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瞄准“优质化”,不断提升主食加工业的发展水平。

然而,实现主食产业化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刘晓真表示,在主食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上,单一点上的突破,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系统开发,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等,才能推进传统主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0多年来,刘晓真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主食产业化的可能。而且在他坚持不懈的推广和宣传下,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主食产业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市场,纷纷投身于传统主食产业发展。从传道者这个角度来说,刘晓真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对于引领主食产业迈向新的征程,刘晓真还有太多的事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