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研究导致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并对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统计2010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的患病信息,对致病因素以及治疗的临床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归性总结分析。统计患者的恢复时间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在对120例腹泻患儿的病例分析得出,大对数0-3岁小儿腹泻都是由非感染因素导致,占总致病因素的70.91%,少数患儿腹泻由感染性因素导致,占总致病因素的29.09%。在3-6岁的腹泻患者中,导致腹泻的主导因素为感染性因素,占总感染率的67.83%,由非感染性因素导致腹泻的患者占32.17%。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段,仔细准确分析患儿的致病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争取提升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99-02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原因、多因素导致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种不具传染性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性状改变,并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不同表现的并发症[1]。主要由于患儿体内的水平衡、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致病因素可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其中,导致婴幼儿患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人类肠道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寄生虫、真菌等[2]。其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过敏或饮食不当也会导致小儿腹泻。感染患者主要为两岁以下的婴幼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三年来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为0-6岁,平均年龄为2.6岁。病毒性肠炎患者27例,细菌性肠炎患者49例,由饮食不当引起腹泻患者4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病毒性肠炎治疗方法 病毒性肠炎主要由于病毒入侵患者体内,导致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功能丧失,导致小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从而引起腹泻。同时,肠压失衡,导致肠腔内电解质失衡,导致水和电解质进一步流失。治疗方法主要为进行抗病毒治疗,若出现脱水现象,应进行输液治疗,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抗病毒、抗菌、补水综合治疗。

1.2.2 细菌性肠炎治疗方法 细菌性肠炎由其感染的细菌种类不同,其发生机制也有所差异。①肠毒素性肠炎:细菌产生毒素,抑制小肠微绒毛对钠、氯、水等电解质离子的吸收,并促进小肠腺分泌氯离子,从而导致小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而发生腹泻。临床上建议对此类患者进行输液治疗,采用抗菌消炎、补充体液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②侵袭性肠炎:指主要由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渗出性腹泻。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的痢疾样粪便,同时伴有水样泻。主要以合理控制饮食、调节电解质平衡、口服或注射抗菌药物以及调节水、电平衡为主要治疗原则。

1.2.3 非感染性腹泻治疗方法 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饮食过量或饮食不恰当导致消化障碍引起。常见于六月以下的婴儿,多为母乳喂养。主要临床表现为外观虚胖、或伴有湿疹、大便次数增多、过敏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等。对该种患儿应继续母乳喂养,给予日常常规饮食,避免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出现腹泻或脱水严重的患者应禁食6小时左右,并且及时补水[3]。

1.3 评价指标 评价范围主要是患儿的治疗后恢复情况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患儿的治疗情况可通过观察患儿的饮食情况、排便情况;家属的满意程度可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满意三类,非常满意和较为满意都可认定为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不良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继发性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4.0软件的统计分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为P

2 结 果

通过对120例患儿的病例情况的整理分析,得出0-3岁的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为非感染性因素,如饮食不当或饮食过多等,占总比例的70.91%,3-6岁幼儿腹泻主要由于感染性因素导致,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占总比例的67.83%。治疗原则为继续进食,合理搭配,保持营养,调节水及电解质的平衡,控制肠道感染,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避免并发症并且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其中对感染性肠炎的治效果家属的满意程度为92.7%,对非感染性肠炎治疗效果满意程度为97.8%。120例患者均无出现预后差,发生严重并发症案例,见表1。

3 讨 论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或腹痛的胃肠道疾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可根据致病因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非感染性腹泻则是由于饮食不当或是饮食过多导致[4]。严重的腹泻患者可能会导致预后较差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感染性腹泻治疗时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大便、呕吐等情况,并准确记录,在注射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静脉补液的速度和用量,应保证患儿的营养平衡、水及电解质平衡[5]。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患者应注意饮食平衡,避免摄入难消化的食物,对于严重的患儿可暂时禁食4-6小时。

避免小儿腹泻不仅要注重治疗,还应注意预防。应注意婴幼儿的喂养、卫生、营造良好的卫生情况、注意季节变化导致的腹泻病注意与患病儿童隔离,防止滥用抗生素等。对于出现腹泻的患儿应及时准确进行治疗,保证患儿预后良好,家属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100例小儿腹泻临床诊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25.

[2] 廖秀梅.浅谈小儿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03-104.

[3] 梁湖秀.小儿腹泻患者8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315-1316.

[4] 吴美君.小儿腹泻6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6):62.

[5] 于景凤.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