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描写无形之物方法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描写无形之物方法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是具体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描写的对象中,大体可分为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两大类。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让他们描写身边的一些无形之物,确定有一定的困难。

无形之物虽然难写,但有规律可循。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阵风吹过,树叶会“哗哗”地作响;天气炎热,人的皮肤会冒汗;人的内心慌张,面部的神色会起变化……。透过上面的举例,不难发现无形之物和具体可感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不。这就告诉读者,只要抓住无形事物和有形之间的,对有形的事物进行描写,就能达到间接描写无形之物的目的。这可以叫“化无形为有形”的侧面描写方法

比如风,就属于无形之物。在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几处对风的描写,这是“化无形为有形”的侧面描写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范例。“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技条都长出了一截来。”随着变化,“又一陈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技横着飞,尘土往四下走。”在阅读作品时,看到柳条摇摆,读者知道此时吹的是微风;看到“柳技横着飞”,读者知道此时刮的是大风。作者描写柳条的变化,尘土的变化,其实是对无形之物――风的描写。因为风与柳条、尘土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作者通过对和风有联系的事物的描写,达到描写风的目的。

寒冷也是比较难描写的。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中,有一处有关寒冷的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如何描写天气的寒冷,如何描写孔乙已离去时的悲凉环境。在作品中,作者同样采用了“化无形为有形”的侧面描写方法,作者写到寒冷的两点现象:“我整天的靠着火”“和穿上棉袄”通过这两点描写,读者就可以联想到当时的天气是何等寒冷。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根据联系的观点,我们知道无形之物不会孤立地存在,它必定和具体可感的事物存在一种或远或近或疏或密的联系。把握好这个规律,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抓住事物间的联系对有形之物进行描写,就可以达到描写无形之物的目的了。

在众多的无形之物中,声音无形、无味、无色,也是一种较难描写的无形事物。虽然如此,我们同样可以遵循“化无形为有形”的原则进行描写。声音似乎和形象可感的事物毫不相干。但有经验的作家往往能调动人的不同感觉器官,让读者去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通感描写法就是描写声音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它是五官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借助通感描写声音,大致有两种方法:借助比喻的通感描写法、借助比拟的通感描写法。

借助比喻的通感描写方法:在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作者描写道:“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场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休憩时人们发出的阵阵笑声,作者把它比作大海中的波浪,让读者的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把无形的声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波浪。

借助比拟的通感描写方法;在鲁的《听潮》中,作者描写道:“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作者把海浪声人格化,“温柔”是触觉,这是听觉向味觉挪移,读者从听觉中获得味觉的感受;“落花”是视觉,这是听觉沟通视觉,读者从听觉中获得视觉的感受。由于作者借助比拟的通感描写法描摹海浪声,读者就从触觉、味觉、视觉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海浪声的美妙动听。

无形之物虽然比较难描写,但只要抓住“化无形为有形”的原则,根据描写的对象灵活地采用侧面描写法和通感描写法,是可以把生活中的无形之物写好写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