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决抛弃逐句讲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决抛弃逐句讲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到各地中学听了不少语文课。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事先有准备的公开课外,凡是未作通知的随机听课,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或轻或重地跳不出逐句讲解的窠臼。大量事实已经反复证明,逐句讲解导致的后果是语文教学效率的少、慢、差、费。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对逐句讲解进行过极其深刻的剖析和抨击,呼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落后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逐句讲解对学生是一种刑罚

何谓逐句讲解?它包括解释字词的意义,说明成语典故的来历,把书面的文句译作口头的语言等等。从前的书塾先生教书就是这样教的,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时至今日,仍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与从前的书塾先生差不多,依然在课堂上逐句讲解。诚然,他们内心想必也是承认这种教法不好的,否则,当事先知道有领导、专家或同行前来听课时怎么不搞逐句讲解?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什么总还是对逐句讲解的教法含情脉脉而不忍心舍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究且亟待纠正的严重问题。

现代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应该同时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逐句讲解的教法只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瓶子或袋子,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全得靠教师来讲解,来灌输。这种教法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讲台上逐句讲解,学生翻开课本之后只需坐在那里听讲,不用做别的工作。从形式上看,他们太舒服了,一切预习事项都由教师代劳;但是从实际上说,他们太吃亏了,几种很有价值的心理过程,如足以鼓起阅读兴趣的独创成功的,比量短长的思索和追求解决的注意力等等,他们都没有经历到。叶圣陶认为更加糟糕的是,“这办法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那个目标根本矛盾。临到上课,才翻开课本或选文中的某一篇来;待教师开口讲了,才竖起耳朵来听;这个星期如此,下个星期也如此,这个学期如此,下个学期也如此,还不够养成习惯吗?可惜养成的习惯恰是目标的反面。目标要学生随时读书,而养成的习惯却要上课才翻书;目标要学生自己读书,而养成的习惯却要教师讲一句才读一句书。”处于这样一种被动的地位,广大学生上语文课时一点也用不着“动天君”(注:叶圣陶家乡苏州方言,意为“动脑筋”),因而是非常乏味的。假若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碰到的教师不幸全都是搞逐句讲解的,那么,“站在学生的地位,替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就觉得受教育是一种刑罚。这种刑罚是没法补偿的,一十六年的疲惫与厌倦给予身心的影响将永远是人生的缺陷”。

二、学生要多靠自己的力来阅读

既然这种逐句讲解的教法对学生是一种刑罚,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应该提倡、追求和实行的呢?对这个问题,叶圣陶在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发表了许多非常精辟的见解。他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决非易事一桩,得靠学生和教师长期共同努力方能见效。从受教育的学生方面来讲,必须明白,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教师给讲解,也不可专等教师抄给字典词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只有自己实在没办法解决时,才去请教教师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要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再说,每一个学生总有离开可以请教的人的时候,那时候阅读些什么,非专靠自己的力不可。与其说到那时落得个“望书兴叹”,倒不如及早努力训练。

有的语文教师问,现代文不要逐句讲解,难道连古文也不能逐句讲解吗?对此,我们的回答很干脆:也不能!一般而言,古文中凡是难懂一点的字词,教材上都加有注解。语文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凭借注解及工具书来疏通难点。事实证明,学生靠自己的力解决了难点,心底都会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得到的知识“点点滴滴在心头”,往往更加深刻,更加持久!但是,我们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却总是“心太好,心太好”,甚至到高中二年级了,还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将“陈胜者阳城人也”之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靠自己的力来阅读,至少必须要作这样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平时要留心听人家的话。听话也是阅读,不过不是用眼睛读,而是用耳朵读,读的是有声音的书。人家讲话有长处,好在哪里?有短处,坏在哪里?经常反复进行比较,斟酌,思考,这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极有帮助。其次,要经常留心翻查字典和词典,搞清常用字词的含义以及使用范围,这样,在进行独立阅读时就能辨别字词的细微差别和表达效果。此外,还要在课外留心看各种参考书。“多接触一种参考书就如多结识一个朋友,以后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向他讨教,与他商量。” 以上这些准备也可以换成“积蓄”两个字。积蓄得越多,阅读能力就越强。阅读不仅是各级各类在校学生的事,出了学校仍需要阅读。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也一辈子在长进中。

三、阅读教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否得法,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叶圣陶认为,正确的指导方法应该紧紧地为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服务,他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使学生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总之,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之能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根据叶圣陶的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具体方法尽可以不同,但必须符合两条基本原则:一条是要有利于学生养成随时读书的良好习惯,一条是要有利于学生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用这两条原则,完全可以衡量出一个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成绩的优劣。简言之,通过你的指导,如果学生逐渐养成了随时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渐减少了对你的依赖性,进而能在独立阅读时做到触处自伸,举一反三,并能将从阅读得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那么你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或比较成功的;反之,则是不够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

要使学生养成随时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一定要鼓励、提倡并指导学生课外多看各种书籍(包括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叶圣陶向来认为,课本无非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学生若只捧住一本语文课本,即使学得再好也是不够的,因为只读一本书的习惯未免太少太浅,必须要多看课外的书。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必须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特别强调了语文训练,强调了学生养成随时读书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了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堪称英明之举。

四、叶圣陶的三阶段教学法

叶圣陶极力主张把语文的阅读教学分为预习、讨论和历练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布置学生预习。教师应让学生在上课前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同时自觉利用工具书独立地解决字词的障碍,并能通过粗读课文而提出心得、疑点和难点。这个预习阶段非常重要。我国语文的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收效甚微,我认为与教师未很好指导学生预习,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以及预习不得法有很大的关系。试以勤查字典、词典为例,学生若做到了这一点,等于身边多了一群随时随地可以请教的权威教师,因为高档次的字典和词典都是众多专家学者长期集体劳动的结晶。又比如,学生在预习课文后能进行思考或写出心得,知道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有啥欠缺,有甚不明,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促使学生深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为阅读教学指导进入第二个阶段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是组织课堂讨论,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时,“由教师作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有错误给予纠正,有疏漏给予补充,有疑难给予阐明”。课堂上组织讨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在于,任何班级的几十个学生,他们在预习时的心得和见解都未必相同,疑难之处也未必一致,他们是带着主动的、兴致的、解疑的积极心态进入课堂的。试想,当他们的心得和见解受到教师和同学认可、赞赏的时候,当他们的疑难通过讨论得到疏通的时候,心情是何等舒畅!毫无疑问,要使讨论进行得好,“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儿,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这样看来,提倡以课堂讨论为主的阅读教学,教师备课更吃力了,而且上课时教师的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原来的逐句讲解,教师只要有一本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似乎也能勉强过关,现在要驾驭全班有备而来的数十名学生,如若没有相当厚实的功底,或者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备课,你这个“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是会时时处处出洋相的。有的语文教师,他们既不喜欢出这个洋相,又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夯实自己的语文功底,这就是逐句讲解的教法很难退出教坛的症结之所在。

第三阶段是指导学生历练。叶圣陶认为历练主要指吟诵和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应对教师必要的考问。“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了检验学生精读的成绩,学生还要应对教师的考问,如背诵、默写、归纳、分解,说明作法和述说印象等等。在这期间,教师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使用过于浅显或过于艰深的题目,因为前者不足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效果,后者会挫伤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我们相信,只要真正挣脱逐句讲解这种陈旧落后教法的桎梏,扎扎实实地做好“预习―讨论―历练”的工作,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学生就能养成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语文的阅读教学就能逐渐进入叶圣陶先生极力推崇的“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