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猎取中国的天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猎取中国的天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境外新书】

随着李开复回到北京,建立起另一个高科技公司的研发中心,这样,跨国公司对中国天才的争夺之战将更显残酷

去年夏天,一位出生于台湾名叫李开复的博士陷入微软与它的竞争对手Google公司激烈的争夺漩涡之中。李,是一名全球顶级的语音识别技术方面的专家,在微软工作了7年,被调回微软总部雷特蒙德之前,他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所在地北京工作,这个研究院是由他在1998年创建的。但是,他对“微软在中国的无能表现”日益感到失望,去年7月他突然宣布要离开微软公司加入Google。接下来,微软凭着他签署过的“竞业禁止协议”对他提起了有威胁性的诉讼。在这次审判过程中,曾经是微软的一位高层管理者透露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曾有“扼杀Google”之类的言辞。李最后得到了离开微软公司的法院许可,李开复跳槽Google公司成为了微软近年来大批精英分子离职而去的经典案例。

你或许期望,在这本新书中,李开复会被描绘成一个有着显著个性,并被津津乐道的人物。这本书对李开复的辞职这一戏剧性过程有着诸多有趣的见解,不过,这本书也有它的不足,作者罗伯特・巴德瑞和格雷戈里.T.黄在《关系:微软、中国、及盖茨的领先计划》书中并没有讲述微软与Google公司在这一关键时刻的敌对关系,它所展示的不仅是微软的高层对李的离开表示惊讶,作者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事件的发生。虽然巴德瑞和黄看上去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与李开复交谈,但文字中没有提及当时李开复对微软的不满。虽然最后一个章节中也描述了对李“监护权”的争夺之战,但这一章节给人感觉是临时加上去的,其实李开复的选择已经颠覆了他们这本书的整个假定。它本来是想告诉人们微软是多么成功地建立起了它的北京研究中心。

微软亚洲研究中心是微软公司在美国之外的第二家高科技研究中心(第一家在英国的剑桥)。作者称,这个北京研究院已经在开发新产品中扮演了一个中心角色,并作为微软公司的一个模型用于扩展到其他的国家,比如印度。去年,微软在印度开创了一个类似北京的研究中心。在90年代后期,很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一个研究发展基地的好几年前,微软就设立了这个研究中心,微软公司是一个先驱,具有前瞻性地看到了这样一个市场突显的国家不仅是潜在的巨大的市场,而且是产生天才的摇篮地。与标题并不相符的是,这本书不是讲述比尔・盖茨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中做出的一系列战略布局,作者并没有花多大篇幅去讨论这个研究院之外的微软问题。比如说,书中很少讲述中国的盗版商们。

当它描述灿烂的,一群被李开复所招募的有才气的高级专家们的时候,《关系》一书尽了最大的努力。书中论及了驰名于多媒体领域的张亚勤,他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模版,在未到13岁生日的时候进入了中国一所顶尖的大学学习,在李开复调回微软总部的2000年,张接任了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领导职务。张在政府公关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承认,其中一个案例是, 2001年4月,他从政府手中为微软中国研究院赢得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标牌,这样的殊荣对外国公司来说是第一次。这样的成就为张亚勤得到漂亮的一分。张自己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有直通政府的捷径。“打一个电话给副市长,这样有些问题就解决了。”他这样告诉作者。

巴德瑞和黄也刻画了王坚这个人物,他是一位工程心理学家,一开始很勉强地放弃了浙江大学的教授职位,之后走上了开发微软平板电脑上的手写输入软件的道路。王提出了“通用笔”的概念,它能把在一张普通纸上手写的文字直接呈现在平板电脑的屏幕上。他写的两篇“思考者”的文章在盖茨的“思考周”中(盖茨每年都会有几次“思考周”,微软的任何员工都可以通过文字方式和盖茨直接对话)得到了认可,并在微软高级管理人中传发。

从这些经典人物提供的信息让读者感受到书中许多精彩的故事,但仅依靠这些人自己提供的信息和许多热心拥护者的声音,这样构成的故事是有一定局限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作者的主题之一是要和政府官员建立好关系,但我们并不能听到来自中国官员的声音。

美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要有关系,要有相关的人才,《关系》一书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随着李开复回到北京,建立起另一个高科技公司的研发中心,这样,跨国公司对中国天才的争夺之战将更显残酷。

罗伯特・巴德瑞

格雷戈里.T.黄 著

Simon & Schuster 出版

2006年5月

出处: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5月22日

编译:邱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