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温纳技术自主思想看技术合力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温纳技术自主思想看技术合力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一名政治理论家和技术哲学家,兰登•温纳以其震撼学术界的著作《自主的技术》而受到政治学、哲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者的广为关注。但是温纳不是温和技术决定论者,技术是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的统一,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会受到各种角色和意志的影响,是自身逻辑和外在因素合力的结果。

关键词:温纳;技术自主性;技术合力论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8/09-0010-06

作为一名政治理论家和技术哲学家,兰登•温纳以其震撼学术界的著作《自主的技术――技术失控成为政治思潮的一个主题》(Autonomous Technology: Technic-Out-Of -Control As a Theme in Political Thought)而受到政治学、哲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者的广为关注。此书共八章,其中前三章是对技术自主思想的阐述。第一章“自主和控制”,主要介绍了自主技术思想的流行及争论、人类对技术的控制及其丧失、自主论和万物有灵论,论证了技术已失控并成为了自主力量。第二章“变化的动力”,主要通过对要素和动力、技术革命、技术决定、技术飘移、技术命令等的论述,阐明了技术动力失控论、技术演化论(技术进化论)、技术决定论4和技术规范论。温纳认为,虽然技术的发展往往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总体而言,这些代价是值得的。第三章“缺陷及其根源”,通过阐述西方学者对人性缺陷的分析论述,说明人类对大规模技术的热衷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本身以及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敏锐性,而是因为贪婪、恋权、过分的高傲以及对未来的漠视。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在于将高傲的、无知的和渴望权力的技术精神融入现代社会。技术获得成功,产生了埃吕尔等的技术悲观决定论。对技术悲观论产生怀疑之后,人类又开始了新的哲学探索,并形成了两种倾向:一是被动思考的方式,承认困境的范围以及来自各种思想的现实威胁;二是在我们的文化中为科学和技术实践采用一种“新伦理”:即主宰自然的思想被重新解释,主宰自然的进步和自然解放的进步将会在同一时间进行,后者同前者一样是人类思想的一个理性、一个观念、一个成就。

一、温纳技术自主思想的理论基础追溯

温纳的技术哲学思想始终关心技术和人类之间的主-仆关系及其本质和具体的体现形式。在他看来,技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变化如何影响了社会进程,应该是历史学家的问题,而我们要关注的是人类的自主性和控制权的丧失问题。温纳的技术自主性理论并不是技术研究历史上出现的惟一的或最初的技术自主性理论形态,在温纳之前已经出现了各类技术自主性理论,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技术演化论、技术决定论、技术漂移论:不确定性和非意愿性后果、技术规范论。这几种理论在温纳《自主的技术》一书的第二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技术演化论:技术演化论是在技术研究中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从技术的产生、发展角度揭示技术也具有独立于人类干预的生命的理论。在这种理论看来,技术追求自身的目标,并依据自身的逻辑来发展,人类只是第二位的,是技术演化历史的载体。

温纳在《自主的技术》中也提到,技术的形成就像生物体的形成一样,经历了一个进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更复杂的技术逐渐取代了更老更简单的种类。新技术进入了以前没有到达的社会存在领域,并继续蔓延到社会其他有用的新领域。正如达尔文观察的那样,各种生物物种总有其特别之处,总有与其他物种的不同之处。在数量和差别上,技术的特殊性使得它可以运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较早注意到生物进化和技术进步之间有相似性的人中,马克思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资本论》中写道:达尔文唤起了我们对于自然技术历史的兴趣。正如威克所言,马克思坚决不相信技术的进步是一个非继承性的过程。但从温纳的论述来看,温纳对技术自主性的探讨更多集中在技术与人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而不是技术产生、发展这一环节上(作为一种试探式的思考,可能会把技术的变化看作是一种发展)。达尔文理论运用的特征是倾向于把人的作用降到次要地位,技术演化论关注的是技术本身的发展形式,人类逐渐被看作是技术的载体,每一代都承载着和扩展着技术整体并传给下一代。由此,可以看到生物进化论和技术演化论之间的如下关系:

人类,无论作为个体还是种族都是弱小的,在这些发展中都处于次要位置。技术独立于人之外,这意味着人在技术创新中参与的越来越少,人类只是对原先固有元素的组合起一种促进作用。目前,技术已经进化到它的变化和发展没有人的直接而显著的介入阶段,它正在以一个让人类甚至让技术自身为难的速度发展。

技术决定论:在技术自主性以及强调技术的决定性作用方面,技术决定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通常指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技术能直接主宰社会命运的一种思想。技术决定论把技术看成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技术的状况和作用不会因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而变更;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活动的秩序和人类生活的质量都单向的、惟一的决定于技术的发展,受技术的控制。”[1]技术决定论不仅超越了单从技术发明或技术本身的变化来谈技术自主性问题的局限,而且同样探讨由技术引起的社会变化。

温纳在第二章中也专门提到了技术决定论。首先,技术活动是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所从事的、决定一个人做什么的活动。如果这种行为成功了,我们可以说,技术决定了结果。其次,“决定,这个概念在它的日常含义中表明指引方向、决定进程、规定明确、形式固定或者结构固定等,任何技术的首要作用(以及当前的效用条件)是给一系列物质或特定的人类行为一个确切的模拟轮廓,为了区分他们,它为那些得以应用的技术结构提供主要的手段方式。”[2]75第三,之所以“一项特定技术的迅速应用虽然常常是有意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而结果却常常造成最初意图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差异,亦或实际选择和不选择之间的鸿沟[2]74。”从它最主要的意义来理解,是因为技术决定论成立与否决定于两个基本的假设:(1)社会的技术基础是影响社会存在形式的最根本条件。(2)技术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惟一、最重要的源泉。这种形式下,几乎没有思想家愿意采用公然的决定主义立场。第四,技术决定论难以证实。温纳认为决定论的这两个论点最易受到责难,因为把任何一个因素作为变化的决定因素孤立出来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更无法认为它是惟一的因素。技术结构本身主要受现存的社会条件的影响,一个社会的特征及社会中发生的变化是一系列可能因素――气候、地理位置、人口、、市场、政治结构等的共同的产品,在我们当前的知识体系中,不可能进行广泛的试验来证明技术或其他单一要素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对历史理解的增加,我们清楚地发现,发明的根基在于“偶然的发现”,改革的根基在于“重建或创新”,一项新技术不过是打开了一扇门,但并没有决定我们是否走进去。这样的断言无非是向人们保证:社会终究是自由选择的,在技术的变化进程中寻找决定因素是错误的。同时,温纳认为决定论思想虽然充满困难,但并不应立刻抛弃,因为技术用这些方式――铁路、电气、泰勒主义、大众通讯,已经形成了现代的生活方式。

技术漂移论。在技术决定论无法成为定论,而技术似乎又向不可知的方向发展的情景下,温纳认为,技术飘移是更适合现代技术现象的理论。技术通过复杂的、无数的相互联系向人类无法预期的方向发展。社会将漂流在技术“非意愿性后果”的大海中。“非意愿性”指在技术的最初设计和以后的应用过程中无法选择和预料的不受欢迎的后果。温纳虽然认为“技术漂移”论比技术决定论更恰当地表示出人类社会与技术的关系,但在自己的理论建构中,同样也没有采取这样的立场。这是由温纳的技术政治学立场决定的。

技术规范论。温纳认为,无论是技术演化论、技术决定论还是技术漂移论的探讨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技术所有的社会影响和自然影响不能仅仅被简单地描述为影响或后果,而是技术创新的实在要求――技术规范。在温纳看来,技术规范是个政治问题,应该成为技术政治学所关心的问题,同样,温纳的技术政治学研究角度决定了温纳通过技术规范来阐述技术的自主性问题。

可见,技术演化论虽然正确却不是温纳研究的重点;技术决定论本身就不被温纳所赞同;技术漂移论虽得到温纳的赞同,这一立场却没有被采取;只有技术规范论适应了技术自主性和技术政治性的双重需要,成为温纳《自主的技术》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二、温纳对技术自主性的阐述

温纳在《自主的技术》中对“技术”术语的界定态度是宽容的,因为一方面,他认为专家们通过在技术的各个分支中发展技术概念去获得各自领域的理性发展。但在多数情况下,技术概念对于非专家或者其他领域的专家而言,还是异质的甚至是神秘的。另一方面,不存在一个技术概念可以让不同背景的人用一个富含思想性的、批评性的术语来讨论技术问题。所以,他的技术概念包括物质装备、目的行为和组织机构,也就是指所有现代所应用着的技术,为了避免混乱,他更倾向于用复数形式technologies。同时,温纳也指出,他不是一个词典编纂者,也不希望去制定法律律法,只是努力想给谈话规则提供一个适度的测量方法,因为它们至今仍缺乏秩序。

温纳对“自主技术”这一术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埃吕尔。依据埃吕尔的观点,“技术已经变成自主性的,它形成了遵循自身规律的王国,并且挑战一切传统”。虽然如此,温纳的技术自主性思想与埃吕尔还是有所不同:一是程度上。虽然温纳承认技术失控的存在,但在程度上与埃吕尔有所不同。埃吕尔认为技术对社会的支配是完全的,技术主宰着我们的一切方面,人类几乎毫无选择,只能坐视这一不可避免的过程扩展开来,而温纳则认为这过于刚性了,技术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却未强迫我们进入此门,从根本意义上说,技术所决定的是与技术相关的一切,并非决定所有。二是阐述上。埃吕尔作为技术自主性思想的奠定人,从技术过程中的技术目标、技术发明、技术应用等环节的组织机制系统地阐述了技术自主性思想;而温纳则侧重于从技术政治学角度,通过“技术规范”、“反适应”来阐述。也就说,技术本身的自主性逻辑并不是温纳关心的问题,技术的自主性逻辑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的那一环节才是温纳研究的重点,这也正符合了温纳想寻找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的理论初衷:我们研究和争论自主技术思想是因为它要我们正视变革世界的发展和伦理挑战。更重要的是,温纳认为自己对技术自主性的讨论只是在说明一个客观实事,而不是一种主观观念,目的就是正视这一问题而不是逃避。“我的目的是在自主技术的一般论题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主题……(问题的提出比其他任何一切都更有价值),打破问题的神秘性而不是忽视或逃避他们,我们应该读懂它们的意义并形成自己的判断。”[2]43

温纳的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有了独立的动力,这种动力不在人的控制之中,反而控制人类的活动。技术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人类的选择和判断对技术发展没有作用。进而,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上:由于技术解决方案的客观性和效率性,技术获得了相对于其他任何解决方案的优越性;技术的影响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技术理性的扩展抹杀了政治、伦理评价标准。这样,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应该做什么,而仅仅是怎么做的问题。温纳区分了“被决定的”(being determined)和“为环境的”(being conditioned)。前者认为技术导致了一定的行为和机构――技术是推进的力量;后者则意味着“反适应”的,人类目的向现存手段的适应形式,给技术赋予了引导力量。

对技术非自主性的质疑。温纳通过对三种技术非自主观念的质疑,指出技术已经失控并成为自主的力量。这三种观念包括:(1)人类最了解他们的创造之物。“由于人类是他们创造物的设计者和制造者,他们完全了解这些创造物的结构。他们精确的知道怎样拆分和组合这些物品”[2]26-27。(2)人造之物处于人类的牢固控制之中。“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类能够控制他们自己制造的东西。毕竟控制也是制造设计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控制,人类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尽管发现一件有用的东西需要很长的时间,但一旦发现,它就变得不再神秘。技术手段只是人们实现目标的方式。”[2]26-27(3)技术在本质上是中性的。“技术在质上是中性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技术活动适用的伦理道德标准是非常清楚的,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人类对工具的处理方式就是‘利用’。工具本身是完全中立的,它只是实现目标的方式,至于结果是好是坏则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2]26-27。温纳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在伦理学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些观念已显现出其脆弱性。首先,人们到底对自身掌握的技术了解多少,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并且可以用任何方式回答。但如果要问,个人到底对于影响他生活的技术知道多少,那答案是非常少。现代科学技术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个人仅仅知道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事物是怎样组合,以何种方式运转的等问题除了这一领域的专家之外,其他人是理解不了的。当然,这一领域的专家对其他事物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也是未知的。像普尔所说的那样:通过我们“大多数人对修理事务一窍不通”这一事实,可以表现出我们对技术的无知。当一台复杂的设备出现问题时,必须让一个了解其机理的人来修理,使其恢复正常。从这个意义上,在现代技术社会实现控制越来越难。人们对自动技术的抱怨常常是“我不了解所发生的一切”。其次,人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对技术的控制?温纳指出,如果控制被理解为施加统治影响或消除限制的话,那么控制就是最自相矛盾的概念。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使自然和社会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大规模的系统好像被一种内在的动力或动量所推动――武器设备、高速公路、摩天大楼和信息网络等。技术系统逐渐从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发展到依其自身内在的机制运转,也就是说技术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而自身变得无法控制。因此,经常有以下抱怨:机器装置并不按照预期的目标运转,他们并不顺从人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控制几乎是荒谬的。一些技术能够扩展人类对世界的控制而其本身却是难以控制的。正如弗兰肯斯泰因(英国作家Mery Shelley同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由医学研究创造出又反过来毁灭医学研究的怪物,它的一句名言是:“You are my creator, but I am your master。”你是我的创造者,我却是你的主宰。)一样,在众所周知的原创物中,发明者与其创造物到底谁处于危险中?最后,就人类的目标来说,技术是中立的吗?温纳质疑道:“运输危机可以通过更宽的道路或者更大的飞机来解决,精神疾病可以用药物来治愈,地方冲突用毒气来平息”。技术的力量看似是无穷的,但却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它们经常不受预期目标或标准的指导。因此,技术绝非是中立的,它为运用技术的生活领域提供肯定的内容,增强结果的确定性,并破坏或否定其他结果。最重要的是,技术方式经常呈现出自我运行、自我发展的特征。例如,在网络领域人们仍然保持着名义上的地位,但是却丧失了主动权和直接控制力,在这里必须发生一种价值观的变革。在人类目标的技术化概念中,技术已经丧失了传统概念的本质内核并加上了新的东西。技术并非是所谓的中性工具,它自我保护和自我增生,并负荷价值,包括政治价值。

从温纳的著作中,没有发现自主技术的明确定义,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从温纳的技术定义来看,技术是工具、行为与制度的统一,是无所不包的所有现代技术,这样的技术必然是自主发展的;技术知识不断专业化、分散化,技术结构又异常复杂,而人的理解力和控制力却不断下降,这使得技术失控成为自主的力量;技术发展有了独立的动力,这种动力不在人的控制之中,反而控制人类的活动;技术是自我产生、自我延续、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有自己的逻辑,支配着自身发展的过程、速度和目标,不以人的需要、欲望、缺憾为转移,人类的选择和判断对技术发展没有作用;技术不是灵活的、适应性的,而是反适应的,世界为了适应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是反适应让自主技术实现了它最明确的含义;技术规范不可否定,任何想否定技术规范的行为和想法都被认为是疯狂的、非理性的。人类在社会系统网络中已丧失了作为积极的引导力量的作用,而日趋于不加批判地遵循其所“控制”的技术系统的规范和要求。

三、温纳不是温和技术决定论者

国内或国外的学界一致认为温纳是一个温和技术决定论者。虽然温纳从技术政治学的角度,以“反适应”、“技术规范”概念来揭示了技术的相对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或弱化了人类对技术的控制权,但温纳并不是坚持技术决定论的。他认为,首先,技术决定论太强、太彻底了,以至于无法提供完整的理论,也无法正确对待在技术和社会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真正选择问题。其次,技术决定论难以证实。温纳也认为决定论的论点最易受到责难,因为把任何因素作为变化的决定因素孤立出来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更无法认为技术是惟一的因素。技术结构本身主要受现存的社会条件的影响,一个社会的特征及社会中发生的变化是一系列可能因素――气候、地理位置、人口、、市场、政治结构等的共同的产品,在我们当前的知识体系中,不可能进行广泛的试验来证明技术或其他单一要素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对历史理解的增加,我们清楚地发现,发明的根基在于“偶然的发现”,改革的根基在于“重建或创新”,一项新技术不过是打开了一扇门,但并没有决定我们是否走进去。这样的断言无非是向人们保证:社会终究是自由选择的,在技术的变化进程中寻找决定因素是错误的。

温纳的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通过“反适应”、“技术规范”为人类提供了现有的生存环境。而人类面对这样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温纳认为,人类是茫茫技术世界中的“梦游者”,意识不到或更应该说不去主动认识自己的环境,这比“决定论”更贴切描述人类的技术处境。只有在人类被动地“反适应”和接受“技术规范”的条件下,技术所显示的自主性才会有更强烈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反适应”、“技术规范”一方面是技术自身要求的体现,又是人类被动性的体现。但同时,温纳既想通过对自主论来引起对技术意义的关注,又不想用自主论来扼杀人类控制技术的余地。所以,温纳的技术自主思想并不像埃吕尔那样从技术的发明、应用、影响等全过程提出一种完整的思想,而是通过技术自主论来阐述他对整个人类前途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为此,他不仅需要使人类看到技术后果,也要让人类感到技术控制的可能性。所以,温纳在这一章的末尾指出“我的目的是在自主技术的一般论题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主题……(问题的提出比其他任何一切都更有价值),打破问题的神秘性而不是忽视或逃避他们,我们应该读懂它们的意义并形成自己的判断。”[2]43

四、技术合力论――技术是自主性和非自主性的统一

在技术是否具有自主性的问题上,或自主或不自主或相对意义上自主绝对意义上不自主等思想都有所涵盖。我们认为,就技术的发展而言,技术是自主性和非自主性的统一,是各种角色和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包括技术作为独立存在的发展,主体人对技术的建构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等对技术的影响,所以,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合力的结果――技术合力论。这不同于技术在相对意义上自主,绝对意义上不自主,因为技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自主性和非自主性的统一。

在这里,技术合力论来源于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第二,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一个人的阻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3]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从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这一前提出发,围绕历史发展中的个人意志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此,可以获得如下几条信息: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创造是有前提和条件的,这些条件有决定性的也有非决定性的;历史的创造和发展是合力的结果,历史的结果就是一个合力,这个合力不自主地在起作用;合力中的每一个意志都会受到阻碍,都不是完全自主的,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最后的结果可能出乎意料,甚至是不希望出现的事物;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由每一个达不到自己愿望的意志产生的合力却达到了合力的愿望,而每一意志对这一愿望都有贡献,也都有分享。

以上七条中的“历史”换为“技术”仍旧成立。技术的发展也总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形成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技术发展,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技术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各种角色和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但却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而其中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技术的发展是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的统一,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会受到各种角色和意志的影响,是自身逻辑和外在因素合力的结果。技术本身的自主发展规律是其中的意志之一,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意志,但这一意志同样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需要与外在因素形成一个合力。所以,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各种因素对技术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技术不可能完全自主的按照自身的逻辑发展,会在稍微偏离自主发展的方向沿着合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光远.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Langdon Winner.AutonomousTechnology:Technics-out-of-Control as a Theme in Political Thought[M].Cambridge,Massachusets, and London,England :The MITPress,1977 .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