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三角:由背靠渤海转为面向渤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三角:由背靠渤海转为面向渤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在蓝色经济风起云涌的同时,守着黄河入海口,山东的决策者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黄河三角洲。包括山东省的东营、 滨州和潍坊、 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6,总人口约985 万人。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2009年11月 23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 2015 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到 2020 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三角”战略分两步走 GDP年均增长10%

作为山东省发展重点区域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未来之路”已经敲定。力争通过10年努力,把“黄三角”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其中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

2010年5月23日,山东省制定了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黄三角”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第二步,到202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实现上述分两步走的目标,前5年是关键。山东省提出,力争到2015年前,“黄三角”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力争比2008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同时,“黄三角”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

黄三角调整着力点 今后将面向大海

2010年6月5日,作为国家战略的“黄三角”开发,经历了一次意义重大的“转身”。当日,在潍坊召开的全省“黄三角”建设现场工作会议透出重要信息――该区域开发着力点已果断调整,“由背靠渤海转为面向渤海”。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黄三角”开发建设的工作重心和空间布局,更多地是面向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和省会济南。而今“面向海洋”,显然是审慎权衡后的战略抉择。正如山东省省长助理、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光所言,近500年世界强国的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无疑,这样一个战略优化,将引发“黄三角”建设变革。

从向南、向东,面向济南青岛接受辐射,到向北,走向蔚蓝色的海洋,“黄三角”开发重心调整的背后,是发展战略的优化。“适时转变战略布局和发展重心,由背靠渤海转为面向渤海,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利用渤海、靠海发展、建设港口、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上来,转到依靠港口、建设园区、发展临港产业上来,转到科学开发未利用地和浅海滩涂资源上来。”山东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如是表述。“黄三角”建设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认为,这些年的“黄三角”开发建设,在海洋资源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方面,主要搞了一批盐场和水产养殖,只看到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布局、沿海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难度和成本代价,对通过港口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带动园区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带动集中连片未利用地开发,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对充分利用渤海湾、利用岸线资源,面向大海、走向海洋、融入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认识不足、做得不够。

“黄三角”空间布局的龙头是港口。建起一个港口,就可以带起一片产业。因为港口是当前一个地区最具潜力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建设将处于下一步“黄三角”开发建设的首要位置。但现实不容乐观,2009年潍坊、东营、莱州3个港口合计吞吐量2500万吨,不及锦州港的一半,滨州港至今尚未通航。

港口建设相对滞后,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针对此,山东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提出,学习借鉴辽津特别是天津港建设的经验,把港口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用土地的增值、产业的发展来支撑港口的建设。有了港口,就可以发力建设临港工业园区。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确定的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目前设施还相当不配套,入区产业还不多,大都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必须出重金、请高手,高标准、精设计。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建议对四大临港产业区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实行高配。

横向对比,形势逼人。现在辽东南沿海已经远不止“五点一线”,其已拥有39个开发区,这成为其沿海一线的重要发力点;而“黄三角”的诸多产业园区,也有理由组成串起鲁北沿海重要节点的“珍珠项链”。

大力发展港航为黄三角保驾护航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继续加大港口建设,全省港航基建投资预算将达到500亿元。山东省还将着手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群资源整合,或化零为整组建新的“黄三角港集团”。“加强黄河三角洲港口资源整合,培植黄河三角洲亿吨骨干港口”被写进了省政府2010年11月19日下发的《关于加快港航业发展壮大港口经济的意见》。除助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外,大力发展港航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保驾护航,成为“十二五”期间及以后我省港航发展的重点。

目前黄三角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滨州港、东营港、莱州港及潍坊区,港口规模小、等级低、较分散,2009年通过能力仅2071万吨,疏港公路、铁路基建极为落后,严重束缚了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快速发展。为此,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将黄河三角洲港口的资源整合和建设列为重要工作。根据初步规划,下一步山东省将按照“一群四区”的黄三角港口规划布局,打破港口投资经营的地区壁垒,通过产权重组,组建黄三角港口集团。当前要扩大莱州港区与东营港的合作,培植黄河三角洲亿吨骨干港口,这也将成为继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之后,山东省第四个亿吨港口。山东省还将适时设立黄三角港口发展基金,作为投融资平台加速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港。

“十一五”期间山东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青岛港突破3亿吨,日照港突破2亿吨,烟台港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山东省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个亿吨海港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