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53例的治疗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53例的治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治及骨折并发症的预防。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关键是选择不同方法,争取解剖复位,随时复查,提高警惕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000~2006年间,笔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15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现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3例,其中男95例,女58例,年龄3~14岁,平均7岁。骨折类型:伸直型145例,其中尺偏型121例,桡偏型24例,屈曲型8例:骨折按Gartland分型:Ⅰ型77例,Ⅱ型50例,Ⅲ型26例:伤后就诊时间1小时~7天。

治疗方法77例Ⅰ型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尺骨鹰嘴外展牵引复位,消肿后石膏外固定。76例Ⅱ、Ⅲ型骨折在静脉麻醉或臂丛麻醉下采用内外侧双切口或后侧S型切口暴露内外上髁2mm,克氏针交叉固定,术中分离尺神经,防止医源性尺神经炎发生。

结果153例病例均得到随防,其中77例非手术治疗病例主要是Ⅰ型骨折,1例4周后拆除石膏出现肘内翻畸形,转院治疗;1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发现后造成损伤,仍做了探查减压术。76例Ⅱ、Ⅲ型骨折,2例出现伸直受限,伸160°左右;4例出现尺神经炎症状,均3~6个月恢复。所有手术病例术后3周复查有骨痂生长,6~8周骨性愈合。

讨论

提高认识,重视此型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畸形,据报道发生率25.57%。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早期住院观察很有必要。由于小儿表达能力不强,需要观察5P征(疼痛、感觉异常、苍白、麻痹、脉搏消失),特别是肢体持续性剧痛或小儿不停哭闹,应警惕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应当松解外固定或手术探查减压;1周内应定时复查X线片,发现骨折移位和内侧过多嵌插倾斜均应手术纠正。

Ⅰ型骨折尽量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因为Ⅰ型骨折存在软组织合页,整复后相对稳定,在整复中除纠正尺偏或桡偏外,应该同时纠正远端旋转畸形;对于Ⅱ、Ⅲ型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少数移位轻的可以试用手法复位,但避免反复整复,因为反复整复可能使内侧骨质塌陷,使骨折向外成角而形成肘内翻畸形,故一次整复不满意均应果断手术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往往采用2mm克氏针内外侧髁交叉固定,术中注意保护尺神经,防止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手术入路常见有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内侧双切口入路、内外侧单切口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笔者习惯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其暴露充分,能直视下对位,防止旋转畸形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肘内翻畸形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接受骨折端旋转和内侧骨折端的倾斜重叠是肘内翻的重要原因,故手法整复时在纠正侧方移位和前后成角畸形的同时应纠正远折端的旋转。手术时应双侧暴露骨折端,纠正内侧骨质的倾斜和嵌插。肘关节僵硬是手术的另一重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中损伤肱三头肌、血肿机化和石膏托固定时间过长等因素,手术时注意无创操作,2~3周祛除石膏,功能锻炼、理疗可以避免肘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