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想靠得住的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想靠得住的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冬今春,中国北方大地干旱长达110多天,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6亿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抗旱斗争中,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不少农民宁愿麦苗旱死,也没有热情拉电引水灌溉。

这超出了许多人对于农村现状的想象。农民嘛,就应该天然地、自觉地参加抗旱、保苗保产,怎么能、怎么会主动放弃呢?!

看似不可思议,实则有着合理的一面――电费水费高,粮食价格低,土地上的那点儿出产,抵不了农民抗旱灌溉的开销,若加上人工成本则更不合算。手上的那点钱,是用来给麦苗解渴,还是给自己的生活解渴,农民心里有数着呢!

这个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农村水利设施现状的关注,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农民守地护地的“天然自觉性”,也同样可能被放弃。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个个都是理性的市场人,对于产出的预期决定了投入的大小。抗不抗旱,种不种地,保不保苗,无关天性,无关自觉,而是市场导向的结果。看不到这一点,用传统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在市场经济下浸淫了30年之久农民的行为,势必会大跌眼镜。

比如耕地保护。我们一直讲这项工作离不开农民,但农民是不是就应该天然地、自觉地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呢?不是的!在农产品价格低廉的现状下,只要补偿够了,很少有农民希望保留土地继续耕种。许多有接访经历的人都知道,在每一起征地纠纷中,农民的要求并不是要继续耕种土地,而是补偿到位。有极端的,用地方因农民上访放弃征地后,农民再次上访,要求继续征地开发。

比如集体土地流转。我们的相关法律法规上要求,流转仅限于建设用地。事实上,农民既不想也不愿意去区分土地的类型,只要价格合适,把什么土地流转出去,流转出去干什么,都不是他们关心和在意的。遍及各地的“小产权房”问题,固然有城镇居民对廉价住房需求的诱因,也有农民获取更大土地收益的因素。

终究,中国不可能在让城区人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同时,却要求农民长期坚守着“天然的”保护耕地自觉性。客观地看待现实,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土地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方能更契合现实,贴近农民,方能真正取得实效。

既然不能天真地依靠农民能够自觉地保护耕地、土地,那应该依靠什么?其一依靠政府监管。土地管理是政府的职责,耕地保护第一责任在政府而不是农民。切实落实政府的监管职责,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约束一些地方政府的越界行为和违法现象,是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和主要手段。其二依靠利益调节。既然我们承认农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合理和正当性,就应该利用经济手段,根据不同的目标设置不同的利益机制。如对耕地保护做得好的地方,加大补贴和奖励力度,让种粮的人不吃亏,让保地的人不心冷。

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来,土地管理在“靠得住”上越行越稳。无论是耕地保护责任制的建立,或是15号令的实行,无论确定耕地保护基金的建立,或是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我们越来越依靠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的手段,而土地管理愈加规范的事实也进一步证明,这些手段确确实实“靠得住”。

既如此,土地管理就应该继续大胆地沿着靠得住的路子走下去,思路再开阔一些,措施再勇敢一点,更加解放思想,更加主动作为,积极破解各种管理难题和困难局面。本期关注的北京市海淀区北坞村城乡一体化试验,农民的心思值得土地管理部门仔细琢磨:到底什么能让农民在城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