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形象塑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形象塑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实体,作为公共治理框架中的组成部分,与其他主体比较具有资源优势、机制优势和公信力优势,在参与治理公共危机时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过程中,非政府组织能够强化组织的凝聚力,争取到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的支持和肯定,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Abstract: As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entities of civil society and part of the subject of public governance framework,compared with other resourc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some advantages,such as resources,mechanisms, and credibility advantages.NGO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isis management. It can also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of the organization, to secure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support and recognition,and provide a good image of the organizations.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公共危机;治理;形象塑造

Key word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public crisis;governance;image-building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308-02

1 非政府组织及其公众形象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在广泛和基本层面上,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非常简单易懂的。非政府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既不是官方(公共部门)组织(例如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公立医院,学校和大学),也不是私人(营利)商业组织,如本地和跨国公司。如格雷所指出的那样,在定义市民社会的更广阔的背景下,非政府组织是根据它不是什么这样一种否定形式来定义的。”①联合国给非政府组织的定义是:“非政府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自愿的公民组织。”国内有学者把非政府组织界定为非营利性组织,认为非政府组织“是从事解困济贫,推进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或从事社区发展的私人组织。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它是指任何独立于政府部门的非营利组织”。②可以说,非政府组织是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无需经过政府许可组成一定的社会组织,并通过组织化的形式表达个人意愿,维护权利,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社会参与形式。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环境日益宽松,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非政府组织发挥的作用显著增强,在畅通诉求渠道、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还很不完善,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和鲜明的营利性。“行政化”使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营利化”导致社会公信度的缺失,这是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公信度总体上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两大软肋。因此,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塑造非政府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组织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公共危机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2.1 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与特征 公共危机治理为的是最终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它主要是为了避免、减缓危机危害和弥补危机损失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过程,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预测、预防、控制、处理等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在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对当前的或潜在的危机有一个清晰的意识,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一,具有社会公共性。一方面,公共危机管理者的行为具有公共性。公共危机管理者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社会公正和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关注的是公共利益、社会大众的利益,而不是为公共危机管理者自己谋利。另一方面,公共危机能够对特定社会系统的稳定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对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所以说,公共危机的危害也具有社会性。其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社会上的各个不同单位、组织都可能成为公共危机的管理主体。其三,公共危机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它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应急预案的不确定性、预控的不确定性、预测的不确定性、管理对象的不确定性等等。其四,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应急性。面对突然爆发的公共危机,危机管理者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决策部署,而且有些公共危机爆发前的征兆并不明显,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面对难以确定而又存在严重危害性的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应急处置,承担决策失误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最优决策。其五,危机管理的国际性。是指危机管理涉及到国际纠纷处理、国际合作、国际援助等。国内危机事件涉及到国际合作、国际援助等,也能体现国际性的特征。最后,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共危机管理要涉及大范围的物资、人员调配,同时也必须动员、组织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2.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优势 从结构和运作上界定,非政府组织就是那些正式的、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以自我管理为主的、群众自愿组成的社会组织。这样的组织,在危机管理上,可能不会像政府组织那样具有统揽全局的权力和号召力,但是,其更贴近基层和民众,更能发挥其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整合各种力量,将社会上的闲散力量集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力,集思广益,从而极大的有利于危机管理。

具体而言:首先,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存在资源优势。在危机的应急处理阶段,可以动员政府无法充分动员的本土资源和海外资源,为危机处理提供必需的物力、人力资源。其次,机制优势。由于危机的不可预料性,因此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最主要的掣肘还是工作效率的低下。非政府组织没有庞杂的行政体系和组织机构,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面对突发性的社会事件反而能很快地做出反应。再次,“非政府”思维优势。一般而言,政府处理日常的例行事务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面临非例行突发事件时,其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和领域限制,必然难以适应危机事件的多样性和突发性。而非政府组织一般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集体专长,同时其思维逻辑与角度又不像行政部门那样受到种种既定的“政府"思维惯式的约束和干扰。最后,公信优势。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是它的公共性。公共危机治理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不仅无利可图,而且介入其中还带有相当大的危险性,使得多数私人部门望而却步。公共性使得非政府组织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这样在危机来临时便能够有效的展开社会自救活动。

3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形象塑造

由于缺乏法律法规保障、资源筹集能力弱、社会认同度低以及传统“大政府”思维的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公信度”低等问题,以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处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这更需要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之中以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3.1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增强组织内聚力与认同感 非政府组织必须要有自己的内部凝聚力、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大多是志愿者,他们为了共同的公益性目标结合在一起。在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中,组织成员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宗旨和使命,更清晰地认识组织的公益价值,更好地发挥其志愿精神,在危机治理中形成强大的内聚力。

3.2 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能够增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协作 非政府组织通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协助政府解决公共问题,这相当于代替政府履行了作为公共部门的一定职责,会赢得政府的信赖与支持。政府能从中充分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会把其视为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重要力量与合作伙伴,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信任并尊重的良好合作关系。

3.3 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能够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 外部形象的好与坏对于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获得了外部的认同,非政府组织才能获取社会基础,赢得公众的支持。公共危机治理的参与,正是非政府组织展示形象、资源、能力的平台,正是在类似的公共活动中,非政府组织才能更好、更透明地接受资助者、服务对象以及公众的评估与监督,进而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4 结论

现代性孕育着稳定,现代化过程却孕育着不稳定。现代社会公共危机频发,缘于其本身的特质,非政府组织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不仅能够帮助减轻、消弭危机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也是非政府组织赢得政府和社会的尊重与支持,塑造组织良好公众形象的契机。

注释:

①Unerman, J.,On James Bo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NGO Accountability, in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Vol. 19, No. 3, 2006, p.307.

②王杰,张海滨,张志洲.《全球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3页.

参考文献:

[1]王晓成.论公共危机全球化趋势[J].社会科学,2004,6:53-57.

[2]吴琳,武兰兰.浅谈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7-88.

[3]刘兴波.周汝江非政府组织形象设计[J].理论月刊,2004,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