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聚焦心灵真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心灵真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或许也曾有树杆上的疤痕引起过你的注意吧?或许你会为自己很强的发现能力和想象力而沾沾自喜吧?但你有想过怎么去更好地表现出来吗?你有把这种发现与想象进行结合而升华吗?本期,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谢荣光通过“摄画”作品来表达想法呈现社会问题的意识。

摄画风格早已有之。在2007年《数码摄影》首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中,华熔提交的一组关于《三国演义》的摄画作品曾获得二等奖。当时评委对这组作品褒奖有加,对摄影师华熔能用十年时间来创作一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但毕竟是摄影比赛,标准需要被公认,素材主体要求是摄影师拍摄而得,所以作者最后与大奖擦肩而过。谈及为什么用摄画来表现,摄影师华熔也提及了摄影创作的困境:想表现一种想法,光有想法还很难完成,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素材。

这里,让我们看到了摄影创作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当你有了成熟想法要去实现时,也只能“看天吃饭”,但谁又会知道老天下一刻会给你什么脸色看?

这是摄影的痛处,也是摄影难以深入的原因所在。就此,我们的思绪回到本期摄影师谢荣光的摄影创作上来。摄画是怎样一种形式?怎么拍怎么画?拍什么画什么?摄、画各占到什么比例?

从作品PS技巧而言,这组作品确实还不够成熟,这些抠图、羽化、上色等小技巧,即使在影友眼里也只是毛毛雨、小意思的事情。但一幅作品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品,就在于它所具有的灵性,在于作品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天赋。这是被很多影友所忽略的,甚至是更多想拍出艺术作品的摄影师们最为欠缺的。

既然是天赋使然,后期能够改善吗?能,当然能,答案是肯定的,艺术也是讲修养的。你没听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这一说法吗?――你不防以儿童的心态向生活问知。多问个为什么,并更多一份思考。

至于拍什么,若以艺术作品为标准当然要寻找不同。那么是拍美的还是要拍丑的呢?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这样论述:艺术中的美丑与自然中的美丑完全是两回事。从前艺术家大半都怕用丑材料,近来艺术家才知道融自然丑于艺术美,可以使美者更见其美。

采访中提到的立体派代表人物毕加索的画作便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作品中为什么总是横七竖八的人物肢体、变异的脸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无疑,他的作品是成功的。在素材之外,有形式的高度统一,从而使作品臻于完美。

摄、画各占到什么比例?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肯定更希望看到作品拍摄的成份多一些、摄影镜头感多保留几分。而作为画家,他可能并不在意这是摄影作品还是已经改变成为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这让我再次联想到作者的一个疑问――“一定让人看到真实的地方才是摄影,看不到的就不是摄影吗?”或许作者便是介于摄影人与画家之间,既对摄影有感情,同时也对摄画这种影像艺术感兴趣的一个群体吧。作者的心,平衡于摄影与绘画之间,而他的理念,是意在让你看到作品深层的意义。

《数码摄影》:因看了作品和图说,让我对您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好奇。这种摄画的风格也有一些摄影师在探索,但能将思想性、社会性问题融入其中,并通过艺术形式表现表现的,可谓凤毛麟角。

谢:我原来是农业机械行业的工程师,现在已经退休了。

《数码摄影》:好像您从事过的职业与摄影没有太大关系,为什么会深入地来探索摄画这种摄影风格?

谢:我很早以前也玩过摄影,不专业。印象中早期摄影师记录类作品还很难进入艺术市场,现在再拿起相机时,对这种记录式拍摄也就提不起兴趣了。人像摄影、观念摄影中的那种摆拍,我也不善长。风光摄影大量的、重复的、没有新意的雷同东西太多了,但又很难突破。举个例子:西方传统的人体绘画,表现得已经非常完美了,为什么现代派不继续跟进,因为很难突破了。所以我选择了这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创意摄影。

《数码摄影》:抽象的思想用具像的形式来表现,技术上如何实现?

谢:我最先选择的拍摄素材是树,并用这种鲜活的形象来表现。为什么呢,因为冬天叶子都落光了,原来的生存面貌、“肢体语言”便会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来。我觉得它是如何展现躯干、如何生长的,表现出来都很有意义。特别是现在城市建设注重绿化美化,工人每年都会锯掉大量猛长的树枝。结下的疤痕,会形成一种有意思的细节,有的形象会很有意蕴,很震撼人。我虽然也喜欢大的场景,但更在意这种细节的形象,它表现出的是一种生命的顽强。

《数码摄影》:《聚焦心灵真实》这个系列,心灵看不见,如何去触摸?

谢:细节可以触摸。细节能够触动和激发我的想象,引发拍摄的初衷。特别是当我看这些被锯掉了再生长的疤痕,能引起我心灵上的共鸣,所以我拍了大量老树的疤痕,南方很多城市我都去拍过了,路边上的一些老树,每年锯,每年都长,人要求按照人的方式生长,树也倔犟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所以能形成一些发人深思的细节形象,很吸引人。

《数码摄影》:真实感如何保留?

谢:相机和镜头的发明是模拟人的眼睛去再现真实,而人眼构造的近大远小透视按照真实测量实际上是错误的,只是现在人们习惯接受罢了。这也是我在摄影道路上走向抽象心灵探索的原因之一。心灵真实在什么地方呢,又看不到。但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不真实。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另一方面,我认为作品也不一定非要刻意保留其拍摄的真实感,抽象为纯粹表现心灵的摄影作品同样可以登上艺术的殿堂。艺术的本质离不开创作主题的“倾向性”流露和表现,而记录类的摄影作品由于拍摄对象难以随心,常常限制主题思想情感的淋漓发挥。

《数码摄影》: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自己去思考,是“真实地”或者说是纯粹地去记录,还是去记录真实。

谢:照片中必须记录下外界物理世界的场景和细节才是真实的吗?这种记录真实在我这里可能并不重要。保留细节也好,不保留也好,最重要的是怎样去表现这种细节。这几年的探索中,可能是受传统摄影的影响,开始我也是想留下某些外界物理性的真实细节,但最近我感觉这是个误区――一定让人看到真实的地方才是摄影,看不到的就不是摄影吗?难到利用摄影的素材,通过PS后期处理出来的作品就不是摄影的吗?它还是利用摄影的一些基本手段,只是没有留下过多的过程和“脚步”而已。因为不管方法如何,最重要的是目的和效果。

《数码摄影》:摄影应该只是手段,PS过重的作品应该称之为影像作品。我个人还是更喜欢选出的这些有镜头表现细节、有真实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形象很吸引人,作品的思想性也有了,但如何才能做到不自说自话呢,让别人能看得懂、悟得出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呢?

谢:实事求是地讲,在拍一些作品时,我并未想好去表达什么思想。就如《毕加索》这幅作品,改了多次,刚开始时,只觉得作品像一个人,但没有想做毕加索,因为一个细节――“帽子”下面像有一只手,可能是因为灵感吧,就联想到了画家毕加索的形象。毕加索是立体派的创始人,喜欢画侧面的脸,并经常画些非常规的肢体。因为毕加索一生拥有过很多女性,所以我又在他身上适合的位置加入两位女性的容貌。我就是想把毕加索这么一个神奇、充满天分的人,通过它作品中各种定性的符号,并以飘忽不定的光线渲染表现出来。我特别注重表现他的眼睛,一种深邃的眼神,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是看了这颗树才想制作《毕加索》的,我比较注重自己的心灵,而且制作时一定要利用灵感捕捉到的信息。

《数码摄影》:灵性重要还是前期拍摄更重要?

谢:双方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前期拍摄触动不了你,你还拍它做什么呢?其实,拍摄素材也有重要用途。

《数码摄影》:像《冬天的故事》里面描绘的萧瑟寒冷的季节,有情人抱团取暖,但却总有落单。这些作品中的象征和寓意是戏仿名画中的情节,还是根据素材自己创造出来的?

谢:这是我们扬州瘦湖边上的一棵树,当时我看到它,胸中涌现出一种莫名的苍凉。树枝像一个弯曲向上的爪子,表现出一种昂然的生命力,深深地触动了我。而上面隐隐约约的形象,让我灵魂深处产生了共鸣,联想到了冬天有寒冷、孤独、痛苦,当然也有与希望、憧憬和爱情相吻和的成份,所以我就在里面加了三个人物,并很快就把这幅作品做了出来。这种灵感的发想,可能并不具逻辑性,但它表现出一种人对美好憧憬的合理性,以及心灵都会有没落、沮丧的心情这种共通情感的合理性。《冬天的故事》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数码摄影》:看您的作品真是感觉万物皆有灵性,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您认为发现重要还是想象更重要?

谢:想象就像美的事物一样,它需要加法。就像一朵鲜花,它自身是感受不到自己的美的。但人为什么能感受到美,因为人有想象。客观的美一方面来讲是存在的,但美是依靠于心灵的想象,人内心是需要这种美的。花,触发、唤起了你心灵的憧憬和想象,它能激起我们大脑高速的想象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包含了你的诸多心理需要,所以我认为美的事物不是属于外界的,它来自于心灵,因为它掺和了很多你的联想成份。

《数码摄影》:因为涉及到心理活动,既会有阳光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方面。像《相恋》、《欲望》、《树上的女人》这些心灵的描绘你是如何把握的?

谢:我们先说《欲望》吧,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将意识划分为意识、潜意识以及下面的望。欲望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每个人都有,我们不应刻意隐瞒和躲避。每个人都会被各种欲望所缠绕,但有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克制、挣脱欲望。

我认为在所有生命体中,除了欲望外,还有更强的动力在起支配作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间都有共通的地方,如基本元素都差不多相同等。在我们心灵深处,这种基本元素物质所形成的某种原始合力一直没有被证明过,但我相信是有的。而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也早就印证了这种高深的境界。

人有理性,理性是什么,就是用来抵抗和改变各种诱惑,当然也包括对一些鲜美活力的压抑。

《数码摄影》:品味,有高低之分、好坏之别,得看摄影师如何来把握。

谢:像同性恋这个话题,我只是反映了这么一个社会状态,将其呈现在大家面前。实际上可能还有更深的层面,它可能是同性恋,也可能是更高的状态,表现了人类的亲和性,所以我的作品也没有明确地表达,更多的思考留给读者。

《数码摄影》:你的其他作品希望是多重涵义还是想有明确意旨?

谢:我想多义性是现代艺术作品的共同特点。你表现心灵的东西,肯定会具有不确定性,你打开现代西方绘画或艺术史,会发现它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种不确定的意义,它可能会让人产生多种想象,往往作者想表现的和读者所领悟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数码摄影》:你的每一幅作品都配有一段文字介绍,不知这段文字是环境配音还是主导?

谢:我最初并未直接写出来,但在中国摄影在线陈伟陆的建议下,便将这种最初的创作意识结合起来,总结出来,使思想理论化。但我觉得这种文字性的东西可能并不准确,因为心灵的意向本身具有多义性,难以语言表达,但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摄影,写出来让大家参考吧。

《数码摄影》:这些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同性恋、欲望、遗忘、自闭等被忽略的人的心理问题、种种集体无意识的社会问题,您是如何发现并提炼出来的?

谢:我感觉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他必须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人之初,性本善”,没有爱心你就难以发现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形象。作品中那些树上的结疤形象,就好像都在向我申诉,向我吟唱。人都会同情弱小者,把作品这样表现算是一种类比,我以此来提醒大家,启示社会。但作品也有不足,正如网友所说“图解”的味道太浓。

《数码摄影》:您打算如何继续深入下去?

谢:我感觉能引起你感触的肯定是你熟悉的东西,特别是人的形象,人是最容易引起关注的。万物人为主,而人以心灵为主。我想我会坚定地走表现心灵的路,我认为摄影可以走向艺术的殿堂。摄影不应该全部都是对外部社会的记录,它应该是多样的,摄影可以用来纯粹表现情感,表现好了,它就是一件艺术品。艺术史上曾有过大量流派,我并不感兴趣追逐哪个流派,而是希望努力把心灵的东西很深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