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衣之变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曹 伟,39岁,消费者
收拾衣柜,整理出很多衣服,准备送给别人或者捐出去,发现好多的衣服只穿了几次,就尘封在柜子的最底层,姥姥一边帮忙整理,一边可惜:“这么新的衣服都不要了啊,不是还能穿吗?你这才穿几次啊。”接着就说出那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之道。简单一算,这样说来一件衣服起码要穿九年,那商场还卖什么啊,服装厂商还生产什么啊,农民还种什么棉花啊。其实我也理解姥姥,她年轻的时候,经历的是布料短缺,是经济的停滞不前,是社会的动荡。而我,正值年轻,经历的是追求品牌,经济繁荣,社会祥和。我们同样都是消费者,确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因为我们身上印记不同的时代特征,而这些所谓的“不同”,归根结底也许都是因为社会发展得太快。
对于服装,我记得小时候,那时候改革开放不久,可农村的意识还是比较保守的。整个小学穿的衣服还是中山装,军装的款式;颜色只有几种,白的,深蓝色的,灰的。鞋子是母亲做的白底蓝面千层底。那时候县城里也有花衣服卖,但家长和我还是比较排斥的。因为那时感觉,穿花衣服的不是好人,流氓小阿飞才穿得那么花。现在,我生活在北京,每逢过年过节回家,都会给父母买一些新的衣服带回去,可每次都不敢告诉他们衣服实际的价钱。上千块的衣服,对于一直生活在农村,靠着种地为生的农村人来说,是太挥霍的一件事情了。
以前,衣服对我来说,干净整齐保暖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在外企,衣着是很关键的,代表一种身份,一种品位,一种尊重。所以很多的时候,我更喜欢选择“品牌”服装,无论质量还是款式,都比较令人满意。我们单位出国的机会比较多,很多女同事一出去,就奔向那些国际大品牌店,而且你去外国的那些奢侈品店看看,中国人的数量不占少数呢。现在想想,一个几万块的包,要回到十年前,想都不敢想,而现在,人们这样的包都轮换着背。
除了品牌,我觉得人们现在最关注的还是健康,以前我们冬天穿衣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现在一件保暖内衣,一件外套就解决了。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吃的要绿色的,穿的也要保健的,安全无毒是最基本的要求,曾经看过电视报道,有很多不合格的衣服甲醛含量都超标,这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除了穿的安全,还要穿得舒服和保健,现在很多内衣都有标志“我有菜卡”之类的,还有木代尔的衣服穿上去柔软舒服。的确,随着人们生活需求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着装理念起了本质的变化。服装对于人们来说早已超出了单纯的穿着和保暖的功能,穿出健康成为人们更高的追求。
三十年间,不论穿的,用的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原来穿的都是“的确良”,现在都是纯棉的,莱卡的,彩棉的;原来盖的被子都是爸妈结婚的时候用一点新棉花做的,也挺暖和,可现在盖的蚕丝被,不仅暖和,又轻快;原来的被套枕套大部分都是那种单一的大粉色的,上面可能绣几朵花,枕套都是那种“双喜”的。我们家原来的门帘也是“龙凤”绣的那种。现在的床上用品,讲究的都是成套的,不论款式,质地,颜色,图案都是多种多样,很漂亮。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可以用一句最朴实的话来评价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透过“穿”,这个老百姓基本生活元素的变迁,我们好像看到一盘时光的录影带在转动,同时,看到了一个前进的、多彩的、开放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