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治市比救市更重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治市比救市更重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股市里有句谚语叫作“五穷六绝七翻身”。今年的股市虽然五月不穷,甚至走出了“红五月”行情,但六月却是够“绝”,绝到让投资者痛心的地步。当月上证指数下跌了321.39点,跌幅13.97%(当月最大跌幅接近20%)。其中,“6·13”、“6·20”、“6·24”相继出现大幅下挫的走势,“6·24”一天就下跌了约110点,跌幅5.3%。“6·25”盘中也下跌了113.59点,杀出上证指数四年多来的最低点,1849.65点。

而伴随着股指的下跌,市场上救市的呼声也此起彼伏。一些业内人士积极为救市出谋划策,提出了诸如加大汇金增持力度、优质蓝筹股大股东集体增持、上市公司回购、高管及员工持股计划、无限期停止IPO、暂停融券卖空交易、制止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的大举套现行为、成立平准基金进场托市等救市主张。

当然也有不主张救市的。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6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的文章。该文称,“救市”和“托市”都是扬汤止沸之举,不是帮了股市,而是害了股市,只会加剧资本市场的“积贫积弱”,而丝毫无益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

而作为股市管理层的证监会也始终保持着旁观者的态度。6月21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专访时表示,证监会不会采取行政干预,但会继续做好市场制度建设,使市场更加完善和公平。而在6月28日例行召开的周末新闻通气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市场受临时性、突发性因素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市场运行恢复稳定;沪指24日大跌以后的四个交易日,A股已经止跌回升。既然市场已经恢复稳定甚至已经止跌回升,这就表明证监会更加没有救市的意思。

股市要不要救市?这原本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但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参与各方的利益不同,以及股市形势的复杂化,要不要救市的问题也因此而复杂。比如就6月中下旬的情况而论,尽管一方面股指在下跌,但另一方面却是创业板指数高高在上,大小非减持猛烈,上市公司再融资接连不断,甚至IPO重启也在积极备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救市,救市的后果将会怎样,谁是救市的真正受益者,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但尽管如此,在救市的问题上本人的看法是救比不救好。毕竟中国股市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国股市本身还是一个政策市,而且不少股民的入市最初是受政府的“感召”而进入股市的。所以作为政府部门来说,有责任维护股市的稳定发展。在股市持续低迷或者在股市暴跌的时候,政府出手救市应是份内的事情。

关键是如何救市,用怎样的措施来救市。如果真的如一些市场人士所支招的那样,救市采取延长大股东与高管持股禁售期六个月、汇金增持、优质蓝筹股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高管及员工持股计划等措施,那么这些救市措施的效果将是有限的。因为这些措施根本就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如将大股东持股锁定期延长六个月,那么六个月期满之后呢,投资者不还得面对这些问题吗?而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回购等,这其中更是充满了种种猫腻。因此用这些措施救市未必能让投资者受益,倒是大小非(限)可以借机高价减持,上市公司再融资也得以顺利进行,甚至为IPO重启减缓压力。至于投资者最终无非是换一帮人套牢而已。这倒真的印验了《证监会和央行都不是“奶妈”》一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救市反而是害了股市。

所以要让救市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提倡“有效救市”,这种救市不仅要切实给投资者带来利益(如取消红利税),更要解决股市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因此这种“有效救市”必须与治市结合起来。退一步讲,即便管理层不救市,也必须治市。实际上治市比救市更重要,治市是一种更有效的救市。

比如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搁置IPO重启既是一个有效的救市措施,同时也是一条治市措施。就救市而言,如果能搁置IPO重启,这显然是可以提振市场人气的。而从治市的角度来说,之所以要搁置IPO重启,是因为目前的IPO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虽然今年6月证监会拉开了新一轮IPO改革的序幕,但本次IPO改革并没有解决股市的核心问题,IPO重启只能是一种带病重启。而管理层将这种带病重启的原因归结为《证券法》未修改的缘故。既然如此,管理层何必急于重启IPO呢?不如大力推动《证券法》的修改工作,待《证券法》修改后再来完善IPO制度,到那时再来重启IPO也不迟。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IPO不再是带病重启,才能保证新股发行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而这样的治市较之于一般的救市来说,其意义无疑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