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至县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至县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为了提升我县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准确掌握不同小麦品种在我县气候条件下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本试验选用小麦品种6个,不设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1.5亩。试验结果九麦2号、小偃22在我县表现较好,苗期生长健壮,分蘖力较强,耐寒抗冻,适应性好,成穗率高,穗粒数大,千粒重较大,具有很高的增产潜力,建议可在我县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试验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40-02

为了提升我县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准确掌握不同小麦品种在我县气候条件下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的小麦新品种,同时为小麦高产创建选用良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安排本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和材料

试验于2012-2013年度在广济镇北双庙村百亩攻关示范田内进行。该田块前茬为夏玉米,土质为立茬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试验品种为中麦895、西农223、登峰168、中麦349、九麦2号、对照为小偃22。以上品种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

2.试验设计

选择地力均匀,肥力水平差异不大的地块集中连片种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6],每个品种种植面积1.5亩,共计9.0亩。

3.试验地基本情况及栽培管理

试验地于2012年10月13日采用宽幅条播机合墒统一播种,播量13.5kg/亩(所有参试品种均为药剂拌种),底施复合肥50.0kg/亩(N:P205:K20 =24:12:6)。12月17日灌水一次;2月27日化除一次;3月24日灌水一次,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 kg/亩[3];4月25日、5月3日统一进行“一喷三防” [1-3]。每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来源为:成熟时每小区采收有代表性1 m2麦穗脱粒,晒干后称重取其重量,然后折算成亩产量[4]。

二、气候特点

小麦播后一直无有效降水,2月中旬的降水只是缓解了旱情,旱情没有得到解除,加之冬春连旱,春季气温回升较快, 拔节期、抽穗期较往年提前4-5 d左右,成熟期也相应提前。

三、田间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参试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中麦895 基本苗17.3万株/亩、越冬总茎数50.2万株/亩,主茎叶龄5.7片,单株分蘖1.9个,次生根4.0条;春季总茎数153.7万株/亩,主茎叶龄9.7片,单株分蘖7.9个,次生根5.7条;成穗40.9万穗/亩,粒数34.0粒/穗,千粒重45.7 g,亩产520.0 kg,较对照减产60.3 kg/亩,产量位居第4。该品种冬季表现为幼苗直立,春季叶色嫩绿,较对照成熟早3 d,全生育期221 d。从该品种的综合形状分析,春季分蘖力极强,但成穗率仅为26.2%,穗粒数不高,千粒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为最高。由此可知本品种适宜晚播。

西农223 基本苗21.6万株/亩、越冬总茎数55.8万株/亩,主茎叶龄5.4片,单株分蘖1.6个,次生根4.0条;春季总茎数101.9万株/亩,主茎叶龄8.9片,单株分蘖3.9个,次生根7.3条;成穗数37.8万穗/亩,穗粒数37.0粒,千粒重41.1 g,亩产466.7 kg,较对照减产113.6 kg/亩,产量位居第6。该品种冬季表现为幼苗直立,春季叶色嫩绿,较对照成熟晚1 d,全生育期为225 d。从该品种的综合形状分析,春季分蘖力相对较强,但成穗率仅为37.1%,穗粒数较对照少3粒/穗,千粒重较对照少1.8 g。该品种为中产品种,不能作为高产品种选用。

登峰168 基本苗20.9万株/亩,越冬总茎数45.4万株/亩,主茎叶龄4.8片,单株分蘖1.2个,次生根3.0条;春季总茎数104.1万株/亩,主茎叶龄6.1片,单株分蘖4.0个,次生根8.7条;成穗数39.3万穗/亩,穗粒数40.0粒,千粒重36.1 g,亩产493.4 kg,较对照减产86.9 kg/亩,产量位居第5。该品种冬季表现为半匍匐状,春季叶色嫩绿,较对照成熟早1 d,全生育期为223 d。从该品种的综合形状分析,春季分蘖力相对较强,但成穗率仅为37.6%,穗粒数较对照基本持平,千粒重较对照少6.8 g。该品种有待在下年再试验观察。

中麦349 基本苗18.7万株/亩,越冬总茎数57.6万株/亩,主茎叶龄5.1片,单株分蘖2.1个,次生根4.5条;春季总茎83.5万株/亩,主茎叶龄7.8片,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7.0条;成穗42.2万穗/亩,穗粒数34.1粒/穗,千粒重45.0 g,亩产540.0 kg,较对照减产40.0 kg/亩,产量位居第3。该品种冬季表现为幼苗直立,春季叶色深绿,较对照成熟早1 d,全生育期为223 d。从该品种的综合形状分析,春季分蘖力相对较强,但成穗率仅为50.3%,成穗率最高,穗粒数较对照少5.9粒/穗,千粒重较对照多2.1g。该品种可作为高产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九麦2号 基本苗14.7万株/亩,越冬总茎数34.4万株/亩,主茎叶龄5.0片,单株分蘖1.3个,次生根4.0条;春季总茎数98.2万株/亩,主茎叶龄9.5片,单株分蘖5.7个,次生根8.7条;成穗37.9万穗/亩,穗粒数为41.6粒,千粒重44.5 g,亩产600.0 kg,较对照增产19.7 kg/亩,产量位居第1。该品种冬季表现为幼苗直立,春季叶色深绿,成熟期和对照相同,全生育期为224 d。从该品种的综合形状分析,春季分蘖力相对较强,但成穗率仅为38.6%,穗粒数较对照多1.4粒/穗,千粒重较对照多1.6 g。该品种可以作为高产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小偃22 基本苗17.9万株/亩,越冬总茎数48.6万株/亩,主茎叶龄5.0片,单株分蘖1.7个,次生根4.5条;春季总茎108.3万株/亩,主茎叶龄7.6片,单株分蘖5.1个,次生根14.3条;成穗40.0万穗/亩,穗粒数40.2粒/穗,千粒重42.9 g,亩产580.3 kg,产量位居第2。该品种冬季表现为幼苗匍匐,春季叶色为绿色,全生育期为224 d。从该品种的综合形状分析,春季分蘖力极强,但成穗率仅为36.9%,穗粒数最高,千粒重42.9 g。该品种可以作为高产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2.产量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九麦2号产量最高,亩产为600.0 kg,位居试验第一位; 西农223产量最低466.7 kg。其他产量依次为小偃22580.3 kg/亩、中麦349 540.0 kg/亩,中麦895 520.0 kg/亩,登峰168亩产 493.4 kg(见表1)。

3.经济性状分析 在同一播期、同一播量、同一施肥水平条件下,中麦895成穗40.9万穗/亩,较对照高出0.9万穗/亩;西农223成穗最低为37.8万穗/亩,较对照低2.2万穗/亩;九麦2号穗粒数相对较高,较对照每穗高1.4粒;中麦895和中麦349穗粒数均最少,较对照少约6粒/穗。中麦895千粒重最高45.7 g,较对照高2.8 g,登峰168千粒重最低,较对照低6.8 g(见表2)。

4.生育性状分析 从表3可知,同一播期、同一播量下各品种相比,各个生育进程基本相同,中麦349和中麦895较对照稍晚2 d。

5.群体个体动态分析 从表4可知,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存在着差异,冬前中麦349表现较好,总茎数、分蘖数较对照多9.0万株/亩、0.4个/株;春季中麦895表现为分蘖力极强,群体和个体分蘖较对照高出45.4万株/亩、2.8个/株;但是中麦895成穗率相对比较低,不孕小穗较多,穗粒数较对照少6粒/穗。中麦349群体和分蘖较对照少24.8万株/亩、1.6个/株分蘖,不孕小穗也较多,穗粒数也较对照少6粒/穗。有表2可以得出结论:高产的合理群体动态为:冬前基本苗应在15-18万株/亩;冬前总茎数在35-50万株/亩(本群体为干旱年份的参考数据);春季总茎数在90-110万株/亩,成穗数应在43-45万穗/亩为宜。

四、结论与建议

1.每个参试品种在我县均能正常成熟,完成生育期,也不会对后续作物玉米种植产生影响。相同播期、播量、肥力及管理条件下,九麦2号、小偃22在我县表现较好,建议可在我县推广种植。

2.该试验未设重复,所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偏差,试验结果有待在下年度继续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王哲笃.杨小军.赵广柱等.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培训教材,2005.

[2] 于振文.马传喜.张保军等. 全国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读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 张选厚.杨美悦等.小麦高产创建原理与技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主编,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技术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