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种改良深加工 山里红种苗果品均旺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种改良深加工 山里红种苗果品均旺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串联家族情谊

好人缘换来启动资金

于安邦说自己的财富来源于自己的婚礼,婚礼成了他的生意的一个转折点。1987年5月4日,于安邦举办婚礼。在婚礼上,于安邦发现,前来祝福的人不是姓王就是姓于,这两大姓几乎囊括了全村的人。他隐隐感到,这两大家族将会成为自己生意的最大资本。

老家摩云山村有一百三十多户,有七十户是姓于的,还有五十多户姓王。“老王家是我爱人的老家。通过我们俩结婚,我感觉家族这边来了这么多亲戚朋友,有一百几十户亲情的组合,对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个无形资产。”

于安邦把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完整地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带着妻子,按照名单,挨家挨户去拜年,从村东头一直拜到村西头,从初一一直拜到十五。

当时,在农村这种条件下,很少是整个家族去走动的。于安邦拜年的时候,老辈为主,把平辈的人互相走动一下,家里有好的东西都随手带些,给老人孩子们。通过这件事,把整体都带动起来了,大伙都联系在一起了。拜年时,于安邦跟亲戚朋友说,有需要帮忙的,自己肯定尽力去做,希望大家互相帮忙,合伙做事。

1997年11月的一天,于安邦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月以前才一块钱一斤的蒜薹竟然卖到了三四元钱,而且非常抢手,一打听,原来这些蒜薹是从山东运过来的。

第二天晚上,于安邦把摩云山村的很多人召集到他家里,他跟大家说,有一个发财的机会,需要本钱,希望大家能帮自己筹集这笔钱。关键时刻,他长期以来积累的人脉关系发挥了作用。晚上来的三十多人,三万的、五万的,筹集了一百多万元资金。

第二天,于安邦拿着筹集的一百万元,火速赶往山东,订了350吨蒜薹。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赚到了150万元。他不仅马上还了人们的钱,而且拿出15万元酬谢大家。第二年3月,还是蒜薹生意,村民们又帮了他一把。

就这样,于安邦做蒜苔生意,三年时间就积累了将近五百万元,他在村里的威信越来越高。

福祸相倚人财两空

生意濒临绝境

2001年时,蒜薹生意跌入低谷,于安邦带着朋友四处寻找赚钱的机会。有一天,他开车在山里转悠,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的车就在这个地方抛锚了。当时这里没有桥,河水湍急。

下边都是流沙,车一停以后,水把两边的流沙都冲掉了,把车就陷在那里了,如果再继续陷下去的话,就可能把车冲走。于安邦特别着急,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在于安邦干着急没办法的时候,从不远处的孔家西沟来了十几位村民,他们热情地帮于安邦把车推了出来。当天晚上,人们又安排他住在村里。

第二天一早起来,于安邦推开房门,发现太阳正从山的东头顺着山脊梁缓缓地往上爬,他想起小时候父亲说过的一句话,为此观察了一整天。“当时我在这住的时候,那天早晨起来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骑着冈梁走,到了晚上从西边落下,我们这个山冈是头朝东尾朝西。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跟我讲过,太阳骑着冈上走,从光照的角度上看,特别适合果树生长。”

于安邦很兴奋地找到了村主任,说自己有个好项目想在这里做。当得知所谓的好项目就是承包村对面那座只长荒草不长粮的荒山时,村主任摇起了头,“我说,你包这座山,你准备干什么?得考虑到后果,说你这山你砍木头你都卖不上这些钱。”

于安邦软磨硬泡了几回,村主任见他态度坚决,终于同意了,但要求于安邦必须答应一个条件——把户口挪来!鞍山人到辽阳来发展。

2002年,于安邦把全家的户口迁到了孔家西沟,成了这个村的新成员。他以八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五百亩荒山,种上李子、杏儿、梨等水果。他觉得,这种太阳顺着山脊梁跑的山上,一定能长出满意的水果,日后可以稳稳当当地赚钱了。

于安邦想同时在山上栽几个品种,适合哪个我留哪个,不适合的当成绿化树卖掉。当时手里有钱,于安邦决定修一座桥,一来方便自己往外运水果,二来也算是给村民们一个见面礼,于是他找到乡政府请求支持。领导说给政策没问题,但是资金怎么办?于安邦当时一拍胸脯,说我来。光是这座桥就花了八十万。

于安邦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几百万元都投进去了,在山下建了食用菌大棚,打算快速赚钱补助山上的运转。工程摊得大,他让自己的哥哥也前来帮忙,谁知这个决定给于安邦带来了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一天中午,劳累过度的哥哥休息时再也没有醒来。“看到我有难处的时候,他全力以赴。你说,我这么多的房子,他就在这屋住,说这个屋子暖和,这个屋烧得少。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来人喊他,感觉他还是鼾声很大,这么辛苦,谁也没舍得叫他。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用这个地炉的煤烟直接把他熏了。”

为了弥补对哥哥的亏欠,于安邦将食用菌生意全部留给了哥哥的儿子经营。

祸不单行,此时他发现山上的果树长势都不理想,本以为万无一失的计划,还是落空了。

于安邦很郁闷,这几个品种都不适合这个地区发展,而前期这块又投入很大的物力和财力,本以为的几个品种行,但现在一个不成。亲兄弟去世,几百万花光,财富计划落空,于安邦欲哭无泪。

改良后深加工

当场演示效果征服市场

于安邦决定把几个果树品种作为苗木淘汰掉,腾出一部分资金再做打算。有一天,于安邦在山里刨树,突然发现,有一种水果长势非常好。当地人叫做山里红

于安邦非常奇怪,这个山上没有种它,它怎么长出这么多,又是枝叶茂盛。我想,肯定是这个地区适合它生长。

不出于安邦所料,这座荒山上原来就有很多山里红树,因为口感不好,不值钱,都被人当柴火砍了。他承包以后没人再砍,几年下来已经漫山遍野。于安邦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小红果子将让他摆脱困境,甚至财富爆发。“看到它以后,我想到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很少有山里的山里红鲜果出来,因为我是搞水果流通行业的,市场上没有,我感觉我看到了一种希望,真的商机来了。”

于安邦查阅了很多资料,原来山里红也就是山楂,他发现的山里红是山楂的一个变异品种。这种山里红外形瘦小,口感酸涩。于安邦想,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果能改良品种,山里红就是摇钱树。

野生山里红满山都是,又长得非常好。既然它的产品质量不行,它的口感不好,嫁接一个好的品种,不就改变它原有的销售状况了吗?

于安邦几乎跑遍了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最后在辽宁鞍山找到了满意的品种,他请当地农科院的行家教他嫁接技术,几年下来就改良了当地的山里红品种。

2008年,于安邦的五百亩山上种满了山里红。改良后的山里红甜了好多,他把卖价比一般山楂提高了两块钱,但顾客都说他卖的就是普通山楂。

山里红拿来以后,老百姓都以为是普通山楂。于安邦鼓励人们品尝。山里红里面是红的,这种果是很少的。山楂外边是红的,里边是白的。有很明显的区别。

当年,于安邦的山里红卖了五十万元。他算了算,要多赚钱还得靠加工。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山楂加工厂,立即把山里红像普通山楂一样加工。然而,因为个头的问题,麻烦又出现了。“找不到合适的去核设备,人工投入的费用非常高。后来找了一个山楂加工退核的设备,核是去掉了,但是我们的果肉也去掉一大半,而且核还裂了,有的是把肉剩得特别多,有的是整个小果下去了,损耗特别大。”

这番折腾反倒让于安邦发现了一个销售办法,既然跟普通山楂脱不了干系,就干脆比照普通山楂把山里红做成系列产品,然后让销售人员现场榨汁进行对比,目的并不是让人分辨谁好谁坏,而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

顾客都问是不是加色素了?于安邦现场拿鲜果榨一下就说明了问题了。这个巧妙的办法渐渐打开了市场。2011年,山里红鲜果以及加工产品,总销售额突破了一千万。

2011年,于安邦牵头成立了山里红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五十多户村民种上了山里红,山里红成为孔家西沟村的一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