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的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的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它对我国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论述了观光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总结了中国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光农业;问题;成功经验

一、引言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文件中,提出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认为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然是一项重大任务,本《纲要》的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业带动性强等特征,其经济价值被各国认可。观光农业作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为解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作用明显,特别是在大中城市郊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观光农业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规模,並已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尚属新兴产业,探讨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指导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观光农业研究概况

对观光农业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观光农业概念、特征的研究,观光农业与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关系研究,观光农业发展策略和管理研究等方面。

(一)概念提出和研究进展

国外关于农业观光旅游的研究起步很早。在19世纪,农业观光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萌芽並迅速发展。对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界定争议颇多,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特纳(Turner)较早提出农业景观的概念,其是指农田、草地、耕地、林地、等的复合体,表现为有机物种生存与空间中可供观赏的资源。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从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认为农业景观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和动态适应环境下所形成的独特土地利用格局。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观光农业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

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艾瑞克(Erick)等在美国北卡罗莱娜州东北的农村地区研究,对农民、旅游公司、政府机构、旅游者等各主要利益相关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个相关利益群体对农村观光旅游的感知差异较大。阿部(Abby)研究马来西亚的农村旅游问题,经过实证性论证表明农村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忽视当地农业景观的自我发展能力。国内对农业观光旅游的研究尚不系统,郭焕成提出观光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游交叉产业。

综合前人理论,笔者认为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开发和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产业。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旅游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观赏、品尝、习作、购物、娱乐、休闲、度假等服务,满足游人对乡土气息的向往,领略田园自然景观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观光农业既是对传统农业的拓展,体现这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形态,也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並向第三产业延伸的产业,具有产业交叉性。

(二)农业观光的特点研究

1.农游合一性

观光农业具有双重性,既具备农业的生产功能,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具有休闲、娱乐、教育、健身等旅游功能,满足现代旅游者对自然的向往。观光农业融合农业和旅游业,融生产性、娱乐观费性和参与性等为一体。例如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农村葡萄园酿酒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参与葡萄酒的酿造全过程,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並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期间的乐趣远非商场购买成品酒可比。

2.科技性

观光农业通过以旅游形态包装的农业生产,依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开发优良品种;借鉴世界先进园艺技术,调节生态环境,推广高标准的农田规划,提高农业产量,优化农田质量,产生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农业科技是观光农业突出的体验项目。国内知名园区有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北京锦绣大地观光农园等。

3.市场性

观光农业主要面对城市游客,观光农业经营者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的、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旅游项目,扩大游客来源。

4.社会文化性

观光农业所涉及的动植物具有丰富的经济、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基于此内涵设计的各种观光农业项目,满足了游客对更深层次的农业、民俗文化旅游的需求,利于增加城市游客的农业文化知识。比如江西井冈山的观光农业区、承载中华文化的黄土高原景区等。

5.持续发展性

首先,观光农业具有地域农业文化特色,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突出了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观光农业根植于农村生产沃土,旅游与生产、市场有机结合,抗风险力强,解决旅游淡旺季矛盾而导致忙闲不均的问题,获得生产和旅游经济双重效益,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

三、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

(一)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观光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在为招商引资举办的荔枝节的基础上,成功创办了荔枝采摘园,取得较好的效益。各地纷纷仿效,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观光农业发展迅速。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为主题旅游年,“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风景。目前我国观光农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近郊,如四川成都市郊的“小农庄度假村”、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发展区”、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观光农业正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以北京昌平区为例,仅2010年1-6月间观光农业总收入就达10946.2万元,同比增长117.5%;接待人次572785人,同比增长48.4%。

(二)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且经过发展,观光农业已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许多大城市的观光农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观光景区模式雷同,项目缺乏特色

很多投资者缺乏制定周密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调研,设置旅游景点往往不相协调,开发项目单纯模仿,且多限于果园、林地等类型,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农事活动以及民俗资源开发不够。同时由于忽视农业旅游资源的地区综合开发,部分地区的旅游观光农业规划不合理、项目功能单一、活动内容单一、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吸引力有限,因而游客逗留时间短,经济效益低下。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有90%以上的观光农业园区经济处于亏损状态。

2.科学规划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地方市级及区县级都没有制定观光农业的总体规划,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有些地区的建设、农林、水利和旅游部门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来评定景区景点的等级,实施着各自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往往形成多头管理,部门间各自规划,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自身缺乏发展规划能力,导致投资决策的明显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

3.要注重生态消费和生态保护的协调

我国虽然在空间上形成比较完整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体制,但管理尚且依赖于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由于执法渠道不畅和执法手段不严,在开发过程中和游客消费过程中,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致使资源和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观光农业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产业,对于这一产业,目前缺乏专门的政策体系和扶持手段。因此许多地方並非在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观光农业,主要靠门票而不是靠农产品和旅游服务实现效益。此外,许多地方投入不足,筹资渠道不畅。对农业基础设施、观光旅游设施的建设,住宿条件、卫生条件的改善,仅凭乡镇或县区自筹资金来发展观光农业显然是杯水车薪,无法创造良好口碑,难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来增加效益。

5.人员素质较低,营销宣传不力

目前,我国许多观光农业旅游地都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质量较差,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系统的营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方式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整合营销传播。

四、国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成功经验

(一)国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

观光农业可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此时,观光农业只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种项目,而非一种独立的产业。观光农业真正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随着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首先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出现了兼顾生产、游乐为一体的多功能观光农场,利用区域性特色农业,修建旅游设施,向游客提供游、购、娱、特色食宿等服务。以后逐步扩展到英、美等国。70年代起,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国家也逐步开始发展观光农业。

(二)成功经验

1.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在此方面,意大利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如招待游客用房必须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用房;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须是本农场或当地农场的产品;组织接待游客的人员必须是非农业直接耕种和饲养人员;农业旅游应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等。

2.对观光农业开发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规范的管理

意大利严格限定开办观光农业旅游的条件。比如在农场留宿,要有一定的服务设施,有的房屋要进行修缮,以便接待游客;向游客出售的当地农产品质量和特性、环境、卫生条件、饮水、点起的使用条件、灭火条件要进行评估;要到各级政府旅游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並在通过考核后发放许可证等。

3.提高观光农业的科技含量

观光农业要科技致富,就必须提高农业领域的科技含量。为此,应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城郊农村合作,共同开发观光农业资源。德国、日本的观光农业就是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4.政府在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主导和调控的作用

由于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作用显著,政府制定长期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支持政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对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法律支持。美国在1992年立法对发展农业地区旅游作出专门规定,指出开发农村旅游有利于美国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自然环境、风景名胜以及科学、教育的保护完善。意大利政府也颁布相关法令,以管理和鼓励农业旅游。德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确保能为市民提供农园进行耕种。

(2)组织协调。美国联邦政府专门成立了“旅游政策会议”,以保证国家的重大决策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的利益。

(3)技术指导。针对农业地区旅游人才缺乏的情况,美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一是编印技术辅导书籍,指导农业地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二是进行培训。三是提供咨询和专业建议。

(4)经济帮助。政府通过设立发展基金、减免税收,补贴、低息贷款等,对农村旅游基于特定的支持和帮助。但发展观光农业仅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应以政府投入为龙头,带动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外资、农民自有资金投入观光农业,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这方面德国、日本的都市农业已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5)宣传促销。法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网络大力促销法国的农业旅游。日本成立观光协会,在多地设立办事处以吸引大量游客。

五、结语

发展观光农业,对于“农业”而言,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农村资源,开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实现城乡互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农民”来说,有利于增加直接收入,扩大就业门路,提高文化素质。对于“游客”来说,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及多元化旅游需求;对“旅游业”而言,利于减轻热点景区的环境压力,开拓旅游资源的新形式。

我国具有丰富的观光旅游资源,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这些优越的条件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正是如此,尽管存在诸多问题,我国观光农业依然如火如荼地开展。借鉴国外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促进观光农业的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农村、农民、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