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胃肠道多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胃肠道多发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于人体胃肠道内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病症的病理学相关特点。

方法:以3例累及胃肠道的ALCL病患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理特点。

结果:本组3例病患确诊为普通型的ALCL,检查结果显示其肿瘤细胞皆为多形状的大细胞,CD30表达较强且弥漫,表达中至少有1种细胞毒性的抗原。

结论:累及人体胃肠道的ALCL疾病在临床分析中,呈现出独有的病理学特点。

关键词:胃肠道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48-01

ALCL为NHL(非霍奇金的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之一[1],其组成细胞为有丰富的胞浆及多形状的细胞核的大型细胞,且其肿瘤细胞对于CD30的阳性表达极强,可累及患者的骨骼、软组织、淋巴结、结外皮肤与胃肠道[2]。临床研究者对ALCL最初的认识以恒表达CD30及形态学特征为基础[3],当前的报道大幅度拓宽,但对累及胃肠道的报道依旧相对较少。我院为掌握ALCL累及胃肠道的状况加以掌握,对3例ALCL病患展开了病理分析,下文为病理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3例标本为我院病理科在200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收集,由病理分析人员根据形态学表现、分子检测、免疫组织指标选出,男2例,各于42岁、29岁时发病,女1例,发病于27岁时。累及小肠以及胃窦的患者分别为2例、1例,3例患者由便黑、发热、腹痛、腹泻、肺内结节等收治入院,均确诊为ALCL累及胃肠道病症,接受手术治疗,但均因为肿瘤而死亡。

1.2方法。病理分析人员对3例病患标实施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性征以及TCR基因重排三项检验,并接受了EBER病毒原位地杂交检测。①病理学检验均由10%的中性甲醛溶液进行固定,且进行了石蜡包埋、常规脱水与切片处理,切片厚度为4μm,对代表性切片实施免疫组织的化学标记,在HE染色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并以美国Arizona研制的Ventana Benchmark XT的全自动染色仪为CD标号为3、5、20、30、56、79a及CD8、AE1/AE3、ALK抗体染色。②EBER检测试剂盒为泰普生物科学公司生产,检测在石蜡切片中按照检测盒要求实施,设置阳性与阴性的对照检测盒。③TCR基因重排的DNA提取盒为天根生化科技公司生产,检测3盒6管标本,以试剂盒的说明书为依据,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若结果不明确,则进一步实施检测,一直到得到明确的结果为止。

2结果

2.13例患者均取下长度约为130cm的组织作为标本送交检验,初步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例患者小肠内出现溃疡型的肿瘤物质,数量约为20个,肿瘤直径为1.1cm~2.5cm,1例患者出现隆起性的肿物,尺寸为2.5cm×2.4cm×1.0cm。其中,1例患者的小肠系膜上出现多个淋巴结(直径为1.6cm~3.0cm)。

2.2镜下观察结果显示,3例病患肿瘤细胞均为多形状、大体积的大细胞,这些细胞处于浸润性生长的环境,多为镶嵌成片或散在地存在,对黏膜与浆膜层均有所侵犯。其胞浆透明、丰富、嗜酸,细胞核呈叶状、马蹄形或花环状,大多不规则,有类圆形的淡染区域出现在核旁,多见核分裂现象,核仁明显。肿瘤组织的成分较为单一,仅少数出现嗜酸性或浆细胞、反应性的淋巴细胞。

2.33例病患的CD30表达非常强烈且呈弥漫状,核旁的淡染区与典型胞膜为阳性部位;CD5、CD8、CD20、CD79a、AE1/AE3均表达为阴性;阳性与阴性的ALK各2例。

2.4为3例患者实施基因重排,没有EBER的阳性细胞出现,DNA均符合质量检测标准,但PCR的反应体系检测中,3例患者细胞液体检测结果呈现阳性的管数均为≥1。

3讨论

ALCL最早由病理学专家Stein(德国)进行描述,时间为1985年,他将其定位成T细胞淋巴瘤的新种类,并为其病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界定,指出ALCL由大型细胞组成,具备多形性核及丰富胞浆,几乎全部的肿瘤细胞呈现强烈的CD30阳性表达。他之后的病理研究人员进一步为ALCL进行了临床病理研究,并探讨了该肿瘤对于人体内系统与器官的累及影响,丰富了人们关于ALCL的认知。但是,ALCL累及胃肠道的临床病理分析则较少,我院病理科为了增加该方面的研究资料,对3例ALCL病患实施了累及胃肠道的病理分析,得出了其结内状况与组织学形态均与其他ALCL相差不大的结论,但其T细胞淋巴瘤则有多种,且各种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显著。综上所述,在对ALCL累及胃肠道的病患进行诊治时,临床医师需要依据该病症的独特病理特点进行诊断,将该病症与其他淋巴瘤与黑色素恶性瘤区分开来,以避免造成误诊。

参考文献

[1]叶启东,汤静燕,潘慈.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2,17(1):13-16

[2]孙健,周皎琳,陈杰.累及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3):228-233

[3]郑爱青,穆海玉,梁克明.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J].武警医学,2012,23(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