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暑期读后感参考9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则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我读过的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它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学校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亲来到这儿都是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看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都认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
文中讲到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就因为父亲对儿子说了这句话,才使得父子重逢,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正是有这种爱,才会有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我总会和儿子在一起。当他面对一片废墟,在所有人都选择放弃时,这句话使父亲想起了自己的承诺,于是他就坚持挖,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但儿子让别的孩子先出去,这又是因为有这句话,才使自己有这样坚定的信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事要有必胜的信心,再就是要对周围的人有爱心。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四年级,因为生病发高中华烧,烧到了38度,吃了退烧药也不见效,爸爸、妈妈见了这个情况很着急,使用热毛巾在我的身上擦了许多遍。爸爸一夜都没有睡,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我的烧终于退了。
这种爱可真伟大啊!今后,我也要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用爱去关心身边每一个人,要像文中儿子一样,把这种爱传递下去,实现我的诺言。
第二则
读了《背起病母上大学》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捧着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被母子间那份深深的情谊所吸引,所感动。
母亲在六年前患上尿Du症,为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父亲不堪忍受,离家出走。幸福美满的家庭顷刻间剩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当年九月,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十九岁的儿子背起母亲一起上大学,并向母亲说:“等我毕业了,我把我的肾割给您,您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我自然要力所能及地回报。”
读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佩服刘霆,佩服他对病母的深情。考上大学后,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毅然选择了将母亲背向学校里,带着母亲上大学,并且对母亲和大家承诺:毕业以后将肾割给含辛茹苦地供养他的母亲。
我佩服,佩服他坚强的毅力。面对这重重的困难,父亲选择逃避,抛下母子二人不管。而儿子却坚强地挺了下来,照顾着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为他敷药、打针……
我佩服,佩服他坚定的信念。生活上的困难威胁着母子。如此贫穷的家庭怎能供一个大学生。如果是其他人,早已放弃了学业。可是却没有,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学业和理想。
想想,比比我自己,我惭愧得很。我虽然没有那样悲惨的命运和生活环境,但却从来不知道珍惜,只知道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今天我明白了,这是一种依赖行为,是没有坚强意志的表现。
读了《背起病母上大学》,我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所折服。我要以为榜样,顽强地学习,照顾好父母,不让父母受到任何的伤害。
第三则
时光飞逝,转瞬间,我与“新东方”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难舍难分,从难舍难分到荣辱与共,风风雨雨、聚聚散散已近5个年头了。“新东方”对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一所学校,一种精神。我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描述“新东方”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唯一我能深切体会到的就是:“新东方”已经成了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在这里,有我的梦想、有我的希望,有我对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憧憬,有我的努力,有我的挫折和痛苦,有我的幸福和欢乐,有我的良师,有我的挚友,有我可爱的学生们,有我的……许许多多。我很幸运,也很幸福,新东方接纳了我。如今我已从一个新东方的学员成长为一名新东方的教师。我仍在不屑的努力,在新东方为我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地施展我的才能和才华,忠心希望,有一天,新东方也会为选择了我而感到幸运和幸福。
新东方精神是新东方诞生,成长,发展,以至辉煌的原动力;也是新东方的老师和学员们憧憬人生,不断进取,实现自我的原动力。新东方精神既是新东方存在的原因,又是新东方存在的结果。新东方精神是新东方的灵魂所在。如今,新东方的成就和辉煌,使得人们不断的探求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
“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老师用浓缩的,精辟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新东方精神。但是,对于新东方的师生们来说,新东方精神又怎么简简单单能用一句话说的清呢。只有新东方人,新东方的老师,新东方的学员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新东方精神的真谛。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新东方精神的感悟也是不同的。下面引自俞老师在《永不言败》中的一段话,让我们探究一下俞老师眼中的新东方精神。
“很多人都问我,所谓的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很难一言以蔽之。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来过新东方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对于局外人来说,新东方校训之一“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在新东方学习和工作的很多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的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创业者而言,是徐小平跨洋过海重新创业的激情,是王强放弃贝而实验室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决心,是胡敏讲课时想到家乡发大水面对黑板无言的泪水,是杜子华从理科生变成中国最好的同声翻译专家的奇迹,是包凡一自己掏钱给学生买教材交学费的仁慈,是李力被推进手术室、连开三刀后第二星期就走进办公室上班的背影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教师而言,是在教室停电后依然用嘶哑的嗓子借着烛光继续上课,是在学生困惑时用励志的故事催人向上,是在学生劳累时用嘹亮的歌声鼓舞人心,是在夏天40多度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来抵抗酷热
新东方精神对新东方的学员而言,是在孤独和绝望中探索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是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从一辆公共汽车挤进另一辆公共汽车的艰辛,是在马路边,一边吃盒饭一边背单词的勤奋,是在失恋、失业、失败之后擦干眼中的泪水又鼓起勇气重新爬起来的坚定。”
在俞老师的眼中,新东方精神是一个个鲜活的新东方人物,一个个真实的新东方的故事。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我们似乎遥远,又好象近在咫尺。因为这样人物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甚至就是我们自己。这样的故事每天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你、我、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和新东方的故事,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对新东方精神的各自不同的感悟。我经历了从新东方的学员成长为新东方教师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新东方精神都是不同的。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踏入新东方的教室的那一刹那,新东方精神是黑板上那一条触动我心灵的slogan: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当我真正地置身与新东方的课堂之中时,新东方精神就成了讲台上一位位激情四射、个性鲜明、风趣幽默、学识渊博的老师。
当我作为一名学员,融入到新东方的大家庭之中时,新东方精神又成了晨光里、操场上、树丛中朗朗的读书声;夜深人静时、假山后传来得马丁。路得金的IHAVEADREAM;还有住在我上铺的兄弟半夜里中英文掺杂的喃喃的梦语。
当我在为了成为一名新东方教师而竭尽全力时,新东方精神又成了我一个个在备课中度过的不眠之夜和高德大厦的办公室、走廊、电梯里、及大堂中令我终身难忘的试讲经历。
它是我经历的一次次试讲后的绝望,又是一次次绝望后再一次在我的心中涌动的不熄的斗志。
当我真的成了新东方的教师后,在踏上新东方的讲台的一瞬间,它又成了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和我那一颗激动不已的心。
当我第一次收到学生的鲜花时,它又成了我无限的感动和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如果此时,让我把所有的感悟汇聚成一句话来描述新东方精神是什么。新东方精神就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人生轨迹和历程的真实体现:梦想、憧憬,努力、奋斗、挫折、执着,坚持不懈,乃至辉煌。
生活还在继续,我和新东方的故事也在继续。我坚信,我一定会让我和新东方的故事更加的精彩。因为新东方精神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它是我的原动力。
第四则
前几天,我重读了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在书中那河畔的自由王国里,我又看到了善良友好的河鼠,聪明机灵的小鼹鼠,不爱热闹但却热心帮助朋友的獾军师,活泼可爱的小田鼠一家,莽撞任性的癞蛤蟆……他们还是那么有趣可爱,就像我的老朋友。
再看莽撞的癞蛤蟆在勇敢的河鼠与聪明的鼹鼠帮助下,夺回了被贪婪狡猾的黄鼠狼侵占的家园“蛤蟆宫”的故事。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友情的可贵和团结的重要。让我再次感受到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与人之间只有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以前,我很少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不知道什么是团队精神。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上语文兴趣班,老师让我们把一个异体字里包含的字找出来。我自信地认为我自己知道就没问题了,所以就把自己发现的37个字悉数收进囊中,压根儿没想到要与自己的团队交流分享。比赛开始了,我很快抢答了16个字。可由于战术失误,我们班只有我一个独立发言人,抢答能力太弱,面对强手如林的三班,我们终以16:17惜败。伤心懊悔的我这时才理解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说的:“一个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是啊,释迦牟尼不也曾经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可见,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充满友爱,善于团结互助的优秀团队就是大海。
《柳林风声》里还有很多的温馨感人的故事。你听到了么?那风吹过柳林的声音……
第五则
我相信看了《胡雪岩的启示》的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一个人可以没有才干,但是不能没有品德;一个人可以没有机会,但是不能没有做好迎接机会来临的准备;一个人可以自己生活平淡,但是不能没有知心的朋友;一个人可以出身贫寒,但是不能不努力奋斗;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但是不能不学习”。以下就是本人的一点感受:
一、学到的主要观点:
1.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
2.人生就是每一个阶段不断做出合理的阶段性调整。
3.在家,家和万事兴;在外,把每个人当朋友;工作中,只付出不求回报。
4.人的所作所为都要经过仔细考虑。
5.对一个人来讲,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6.做事情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
7.要跟比你强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学到东西。
8.一个人的信用是你自己坚持出来的。
9.道理是直的,但是路经常是弯的。
10.最大的奖赏就是给你工作的机会。
11.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全部的责任。
二.认同的观点:
对于书中所学到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后得出,胡学岩的成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德行定终生
一个人的家庭教育,决定了他的基本修养。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我们看一个小孩子,他的才干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他的品德是可以看出来的。一个人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是和他的才干成正比,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他的品德一定要好!
2.珍惜机会
我们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老板给他最大的奖赏,就是给他工作的机会,老板对他最大的恩惠,就是给他提供表现的平台。一个人好好的工作,勤奋的工作,其实最大的收益者是你自己。
3.真诚交友
胡学岩对待朋友非常真诚,帮助朋友不求回报。因为他的真诚交友,使他结识了很多真心的朋友,这对他在事业上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联系实际:在学校工作中的运用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德,是人的立生之本,我们个人的成功,虽然更多的来自于“能”,但看了曾先生一书后,我不得不又一次相信“德,才是人立生之本”。“德、智、体、美、劳”,可见“德”的重要性。我想,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我们往往大都归功于“能”,可是,“德”的缺失,往往会毁掉我们一生的努力。我们成功时,“德”藏在背后,默默无语,可是,我们人生的任何时候如果忽略了它,我们就会当然到报复。当学生不重德,学业难成;做工作不守德,事业难为。
四.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
胡雪岩成功的原因我们应该学习,但我思考更多的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习不够。平时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不够,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滞后。在教学方面,也还缺乏创新意识。项目教学法的落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左宗堂就曾劝胡雪岩,就是不为功名也要多读点书,我想多读书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和思想境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2.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很明确的工作规划,缺乏主动性,工作过程中还缺乏全局意识,缺乏苦干和奉献精神。管理水平、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工作作风细致不够、工作方式有待提高。工作中积极性及创新性不够,在从事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工作的主动性不够强,质量要求不高,开拓创新的意识还欠缺,办事的效率还不够高。在教学中,不能及时汲取和采纳新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缺乏对教学新思想的学习和钻研,也缺乏对教材的钻研。
4.对师德师风应有更严格的要求。在师德师风方面,起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但是有时可以更好的要求自己,而没有这样做。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有时过于粗暴。对少数恶习难改的学生,缺乏耐性,同时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五.反思构想:今后我努力的方向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品德教育,育心为本。以下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1.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关心和照顾学生,把对这些学生的责任融入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
2.我们要多走进学生的寝室,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感知他们的苦与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解除学习中的疑难。
3.认真做好每一次家访、认真备好每节课,认真改好每本作业,认真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把一颗责任心融进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
4.在学校的工作中,我们应更加主动地、努力地向前做,真正领悟到“最大的奖赏就是给你工作的机会”。
5.加强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对于新知识、新技术要有一个全新的了解。项目教学的研究、探讨和落实还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总之,如果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我们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以其献身于我们的教育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那么,我们一定是幸福、高尚和有成就的。
第六则
读了《我的祖国》这本书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也让我更加的热爱我的祖国——中国。
祖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的多个时期里,繁荣昌盛的中华文明对全世界的发展都曾产生过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灿烂的文明和富饶的物产如同无数璀璨夺目的明珠遍布在神州大地上,令一些野心勃勃者垂涎三尺。
从1949年1978年,我们中国人站起来了,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经验,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1979年到2009年,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六十年的风雨中重塑,再造,如凤凰浴火重生,闪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耀眼的光辉。
傲游太空,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梦想。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深化,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对浩瀚的苍穹和无垠的宇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美好的梦想。终于,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天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神舟飞船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强大,还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勇敢的民族!如果古时候的万户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身为中华儿女的我,感到幸福和自豪。因为幸福,所以我们自信,因为和谐,所以我们自强。在经历了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的一场巨大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在霎时爆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一场气吞山河的抗震救灾行动在汶川灾区展开,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经受住了抗震救灾血与火的考验。
祖国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在中华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中,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到生命律动的传递;从嫦娥飞天梦到跨越世界屋脊的巨龙;从一个民族的力量到东方巨人的超越……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诗篇,筑就了而今的中国。
第七则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叫《西瓜王子》。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对年老的夫妇。有一天,老太婆走路时,看见一个奇怪的西瓜,于是,就把它带回了家。中午时,她准备给农夫送饭,这时,她听见一个细小的声音说:“妈妈,让我去吧!”老太婆一见是小西瓜在说话,又惊又喜。于是小西瓜就给农夫送饭去了。但牛被国王抢走了,于是小西瓜就去找国王了,路上,它跟一团火成了朋友。火就跟它一起去了。国王不但不给它牛还把它关进了地下室,于是西瓜就放火,等起了大火,国王才同意给他牛。小西瓜说:“现在时机己晚,除非你把公主嫁给我,要不然火是灭不了的。”国王只好答应。这时,火灭了,西瓜也裂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少年。国王非常高兴,很快给他们举行了婚礼。
我知道了:男孩子一定要勇敢机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第七则
看过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聂赫留道夫精神上的复活和人性的复苏,他在大学时期是一个纯洁。热诚。朝气蓬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但是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以后却过起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在他遇到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后。聂赫留道夫开始了他的思想和生活的转折,著作中多次提到在他身上精神上的人和兽性的人的较量。他努力从“动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化,最后成为本阶级的审判者。这也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的确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和引发人们思考的地方,但有句话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现在想谈谈这里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点:环境对人的影响。
聂赫留道夫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成为以后不思进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曾经善良、讲义气的谢列宁最后都变成了惟利是图的、庸俗的、不思进取的人。这不能不承认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真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处在一个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层社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的原来在他门身上的美好品质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们自己却全然不知!
有句话说: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并不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人是主观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虽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觉得一个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重视环境在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幼儿成长阶段,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假如一个孩子所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发生争吵,常常充斥着紧张与对抗,这样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锁起来,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对任何人都缺乏足够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个别时候遇到某些敏感问题时会采取对抗的心理,情感变化无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击倾向,这是幼时情感受到压抑的结果。听起来好像有点可怕,但这里我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说法。这是有关专家研究的结果。
由此看来,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处于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间互相关心,平等相待。这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会很自然的影响到你在学校与同学的交往中,将来走向社会对待他人的态度中,这样的人更容易与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关系,有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会养成好的性格。
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个人而言,复杂一些的环境对人的锻炼可能会更大一些,我们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身,困乏其身"也可以看出艰苦环境对有大成人的磨练。然而有时自己周围的环境自己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优越的环境如果利用好了,是一个人发展的优势,若只是安逸于里面,不思进取,那么就会不知不觉地丧失自己的斗志与追求,迷失自己。
人生常常是苦和乐同行,悲和喜携手,挫折和顺利与我们的相伴。环境锻炼人,环境塑造人。让我们以微笑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以微笑面对挫折。严酷的自然环境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艰苦的环境锻炼人,它使人发愤,使人振奋,使人不得不调动起全部精力为生存和发展而斗争。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千万别让安逸的环境宠坏!舒适良好的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基石,在这样的路上我们应该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于路边的风景,忘记自己前进的路还很长很远。
第八则
乌塔是一个热情活泼、独立性强、胆大心细,具有生活经验的小姑娘,她说她一个人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你们一定目瞪口呆。读到这儿,我也和你们一样,心想,14岁的小女孩竟然自己独闯欧洲,就像是独闯江湖啊。
难道乌塔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我在心里问道。乌塔说她是花了三年时间才准备好这次旅行的,看来她是有备而来的呀。那么,她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呢?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课文里写道。哦,原来是这样。我自言自语地说:“她和爸爸妈妈想得真周到!”
课文中还写道,爱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呢?我从乌塔的话里感到了外国是自由教育,咱们中国是封闭式教育,不让我们有一点自由的空间。我同意乌塔独自出门的理由。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地面上,为什么教育方式差别这么大?
我还同意乌塔说的“光看电视和书本是不完美的,要亲身经历。”从电视和书本上你看不到它真正的美丽,你必须到那个地方去,亲眼看一看,才能体会到它美在何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过《乌塔》这篇课文,我也要学习乌塔的生活经验和勇气,长大以后,我也要独闯欧洲。
第九则
“生命的疆界”作者赵英健先生的近作。我和赵先生即不认识,也不熟悉,更不知他的来龙去脉。
看了他的《生命的疆界》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只鹰,是一只腾空而起,横空出世的鹰,是在暴风骤雨中,昂首飞翔,即不怕风暴,也不怕雷电,翱翔在太空。
在这中医被排斥,刘太医被谩骂的形势下,敢于合手起笔,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例举了大量的医案,一年时间,采访了119位患者,用事实为刘太医“反案”。这需要何等的魄力!
赵先生在整篇文章中,没有进行华丽的词语的堆砌,故弄玄虚的笔法,而是用那昂扬的激情,犀利的笔锋,饱蘸无情的笔触,纵笔而下,直抒胸臆,显示出文章的力度和深度,好一个军人的风采。相反,他用了质朴、生动、坦率的语言,向我侃侃而谈。
文中,清晰的条理、透彻的议论、理性的思维。特别是大量的,铁证如山的医案。活生的,如血如泣的倾诉,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给天下的癌症患者带来了“求生”的福音,给“亚健康”者带来了“延年益寿”的秘方。
在书中,赵先生用诚恳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刘家的传家宝,“三分治,七分养”,介绍了癌症患者服用的开胃汤,牛蹄筋汤,保养身体的保元汤等等。
至于书中赵先生采访了多少人,有那些阶层人士,例举了多少案例,写了多少论文。我在此不再作一一的介绍。我希望各位到新华书店去买一本来阅读。读了它,不后悔。书中的内容比我介绍的更精彩。
俗语说,“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刘太医的养生例子,虽不能说是浩如大海,但也可以说是溢满江河吧。
据说,谩骂太医是骗子的浪潮,很闹猛。我才不信这个邪。写了这篇为刘太医叫好的文章是否也会被骂,我是高尔基的“海燕”,我才不怕。
我是个已到花甲之年的人,离风烛残年还有一端路要走。对骂,我不怕。
哪怕是漫天的谩骂,也奈何我不得。我倒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世人的瞩目。
引起正方,反方的争议,最好能发生当年放映“姿三四郎”,“上海滩”时万人空巷的盛况,那才叫真正的闹猛呢?
中医姓中,是中国的国宝,上下五千年,巍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