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炼提问,绽放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炼提问,绽放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如何让提问引发学生上科学课时的思维,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感悟。

【关键词】提问精炼目的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然而,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激发思维,让学生的思学生维在课堂上绽放,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提问该怎么提?

一、单刀直入,简洁明了。――精简

很多教师喜欢把问题设置过长,自己讲了半天学生还听不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直截了当的提问,其目的在于直接寻求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周全的思考,准备好你的问题,草率的发问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教师的问题越是精炼,向学生传递的有效信息就越是明确,就越能引发学生的思维。在我们小学科学一线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本来可以用非常简单的话语把学生引导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可就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致使探究活动有效性丧失。

例如:《铁生锈了》导入片段及分析

老师课一开始就问学生:“对于铁的有哪些特征?”让学生回忆有关铁的性质,学生说出:“坚硬、表面非常光滑、铁能导电、……”这时学生充分暴露出前概念。再通过观察铁钉的横截面,问学生:观察到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银白色的是铁,外面一层是铁锈。在观察的同时,学生脑海里对铁锈和铁的区别有了疑问,这个疑问就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

二、有目的地提问,明白你最想问什么。――明确指向

有的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没有侧重点,跟着学生感觉走,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点拨作用。我们教师应该要注意优化问题的结构,尽量减少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让他们少走弯路,而在有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整堂课是以课堂提问贯穿始终,教师漫无边际的提问近乎无休无止,问题是一个连着一个。这样的课,不要说学生,就是听课老师也被搞得晕头转向,而学生呢,更是陷入了茫茫的时间黑洞里,不能自拔,疲于奔命。

三、把握提问的“度”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让哪些学生回答问题,值得深究。如果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但如果只让少数尖子学生回答问题,那其他多数学生就成了陪衬,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不能太容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处下手。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回答的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问题。

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认识量杯的教学,若让学生观察量杯,说一说量杯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则许多学生觉得难以回答,但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1)仔细观察量杯:想一想量杯与我们平常用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量杯的设计有这些不同呢?

(3)上台演示,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使用?大家觉得这样用好不好?为什么?

分析:

通过这样3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比教师直接传授来得更有趣,更有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做到提问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

歌德提出:“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这里的聪明问题,我们认为就是要合理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太简单的问题毫无意义,问题难度过大,则不能积极诱发学生去主动探究。合理控制难度。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调动注意力。但也要注意难度恰当,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

四、紧抓思维

提问就是要去发掘学生思维的潜在力,让他们从思维的起点上提出问题,再逐渐深入思考,而问题的提出要符合思维规律,着眼于启发,立足于引导。否则,无效的提问是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是活的,课堂是活的,我们课前精心设计,课中重新生成,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从问题的本质性提问,紧抓学生思维,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及时给予科学评价

教师发问后,往往要请几个同学来帮助解决问题,学生的作答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没有答到点子上,教师要及时补充完善。第二,回答相当精彩,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表扬。第三,回答是错误的,甚至答非所问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答案。在听课时,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问了好几个同学,前几个同学都是错误答案,而教师接着提问,其目的只是想寻求正确的答案。其实,我们对这些错误的回答也要给予回应,不管回答得对或是不正确的答案,对学生回答的给予科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尊重,我们要坚决避免只追求正确答案,而忽视错误答案的做法,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严重扼杀。

如:教学《铁生锈了》片段

老师问:“铁锈还是铁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回答:“光泽不一样了。”老师就问:“还有呢?”学生回答:“没有铁那样坚硬了。”“摸上去感觉不一样……”学生回答后老师一直追问“还有……”一直让学生说。其实很多学生说的特点都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表达,这时应该适当进行评价并进行小结,把学生说的这些硬度、光泽等特点写在板书上,这样对学生实验时目的性就更加明确。学生在记录时、表述时也就更加准确。

《铁生锈了》设计实验方案片段

学生猜测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很多学生说了很多依据,学生说得非常有根据,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如果教师评价学生:“你真会猜。”或“你的猜测很有根据”等这样评价语言的话,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就会积极性更高,思维参与就会更高。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是科学,也是艺术。恰当而富有指向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架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桥梁,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正如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许志祥.注重课前准备.科学课,教学湖北教育报刊社,2008,(241),60.

[3]陈华彬,梁玲.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