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感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感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通过不同形式的吟诵朗读,强化语感的积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实现语感的内化;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促进语感的形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感 吟咏诵读

何谓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现象或语句篇章的直觉的感知和敏锐的感悟能力,这个概念属于心理语言学范畴。语感是在人们在生活、学习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不断积累和反复体验逐步形成的。“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两句话分别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和语言学家吕叔湘所做出的精辟诊断,指出了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重要地位及其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通过不同形式的吟咏诵读,强化语感的积累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把文质兼美的文本语言转化为阅读主体的语感素质,而吟咏诵读则是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强化语感积累的最佳方式,是目、口、耳、心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咏诵读首先是声出于口,入于耳,然后意了然于心。通过反复的吟咏诵读,学生就能迅捷地感知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内涵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吟咏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上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消化吸收,使吟咏诵读的内容慢慢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少做繁琐的分析和机械重复的训练,而应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恰到好处的吟咏诵读,来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感。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大多是凭借语音的语气化和语义的形象化来传达的。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学生真切地领悟作者的情愫,进入作品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常常利用课文朗读磁带,来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在进行诗歌和抒情散文教学时,尤其注重范读和美读。借助范读,把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用声音传达出来,学生心耳兼得,初步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实现语感的内化

“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 叶圣陶的这句话道出了咀嚼品味的重要性。语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一种认识过程和心理活动,语感的内化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这个层面上,还必须引导和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探究某个字、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揣摩、品鉴精彩句、段的精妙,从而使突出的语法规现象自然而然地“定格”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实现语感的内化。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咀嚼品味文本的重点字、词和关键句、段。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笔者抓住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一连串的关于动作的细节描写,通过指导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揣摩、想象,读读悟悟,教师适时点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可以想象出爬的困难。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咀嚼品味,学生既明白了语意的内涵,也领悟到了语言的个中情味,从而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其次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语境,揣摩文本语言,透彻地领悟语言的含义。针对具体句子内容,必要时还需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来体会语言文字的深刻意蕴,进而得到深切的语感。如笔者执教《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爸爸对“我”的关爱,学生找出了:“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句话。此句乍一读极为普通,但笔者并没有轻易放过,而是锁定“看着”一词,引导学生揣摩这个词能否用“让”替换。一番比较之后学生明白这显然不妥。“看着”属于神态方面的细节描写,能逼真地体现爸爸对我的无限关爱;而“让”只是指令性的词语,关爱之情无从表露。紧接着笔者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爸爸“看着”我穿衣时,眼神应该是怎样的?在爸爸的注视下穿上花夹袄的“我”又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活动?联系语境,学生顿悟:爸爸的眼神应该是关切的、慈爱的、愧疚的,而“我”当时一定是心潮起伏,并且暗下决心,早到学校。层层深入的启发,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进了人物内心,学生的品读文本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三、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促进语感的形成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果。语感的培养,必须将学生置于训练主体的地位。 “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叶圣陶先生如是说。只有持之以恒地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才能促进语感的形成,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能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学习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复述课文、诗歌朗诵比赛、即兴演讲、讲述故事、小小辩论会等等,经常性地让学生进行语言运用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用心倾听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读”与“写”。文坛上诸多颇有成就的作家,青少年时期总是对课外书情有独钟。“博览群书”可以给大脑皮层带来多方面的语言刺激,逐渐锤炼对文字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形成语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拥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思想,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同时在读物的选择及阅读的方法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阅读是吸收与感悟,写作倾吐与运用。语感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语感能力制约着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又促进着语感能力的提高。经常练笔是培养语感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学生可以在个性化的练笔过程中,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都用心斟酌、推敲,反复修改、完善,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进行表达训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而每练习一次,语感就会向前迈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督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等,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以促使学生在坚持不懈的语言运用中,激活语言积淀,形成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总之,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和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3).

[2]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C].商务印书馆,1998(10).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