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牌 为什么没有人喝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牌 为什么没有人喝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这样一批人其实不应该被我们忘记――他们没有收获金牌,只拿到的一枚银牌。他们同样付出了努力,只是因为与金牌失之交臂。金牌荣耀,银牌、铜牌同样荣耀!

1896年4月,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诞生了第一枚奥运会奖牌。在这次奥运会闭幕式上,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主持了授奖仪式,为冠军颁发了银牌,亚军和季军都颁发了铜牌,此时并没有金牌。直到1904年,在美国举行的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东道主首次给冠军颁发了金牌。从此,在奥运会赛场上金牌成了第一的真正符号,此后的百年间,金牌除了成为获胜者的最高荣誉奖赏,奥运赛场也成了国家之间一个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没有硝烟的战场,此时,金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成了国家对外形象传播中最重要的因素。

银牌的尴尬

第一枚金牌叫首金,第一枚银牌呢?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很遗憾,无解。

中国女子佩剑队主教练鲍埃尔疑惑地说:“我们获得了一块银牌,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我感到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没有人对我们表示祝贺?”

这是整个中国社会带给这位法国人的谜题,但是很遗憾,还是无解。

因为一块银牌,朱启南三度挥泪,黯然神伤。

奥运会亚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么荣耀的名次――可是年轻的小伙子哭得泪眼迷蒙。有许多网友纷纷发问:为什么要哭?我们没有怪你!我们不会怪你!

小学考试,老师也会重点嘉奖那个考到全班第一的学生。甚至家长还会质疑一句:怎么你就没有考到第一?

为什么银牌不能得到等同金牌的重视、喝彩和掌声?甚至媒体从业者的心里还残存着传统的病态荣誉感?看着四朝元老谭宗亮口口声声“愧对祖国”,真正感到羞愧的应该是我们。那些付出了青春、汗水、心血甚至更多代价的运动员们,他们何愧之有?

是不是赢了,就要感谢领导,感谢全国人民,感谢教练的栽培。输了,或者只输了那么一点点,就把自己打成千古罪人,辜负了祖国的栽培,辜负了教练的信任,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是我们的体制和文化决定了这样的答案,还是在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根深蒂固解不开的结?

奥运精神告诉我们“重在参与”,这四个字个个会说,真正身体力行的又有几人?

可见,体育一旦成了工具,金牌无疑就会承载了民族的梦想。不过,这一届奥运会对中国金牌的认识又提升到了另一个境界,那就是更多的享受奥运带来的乐趣,杜丽没有获得首金,国人没有辱骂;张秀云没有获得金牌,人们给了这位妈妈选手更多的掌声;谭宗亮获得银牌后得到的是更多的祝福。我想,这无疑契合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主旨!

当年短跑的无冕女皇奥蒂,参加七届奥运会,3银3铜,这样的毅力和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谁会否认她的成就?谁会不对她致以深深的敬意?还有跳水老将萨乌丁,本届奥运会倒数第二跳,他的搭档失误时,无数人在为他揪心,而最后他获得一枚银牌时,在领奖台上露出了笑容,称自己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开心。他是沧桑的斗士,是永远的英雄,亦是洗尽铅华的传奇。而这样的银牌、铜牌,或者那些没有获得奖牌的选手,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闪光,已经超越了金牌本身。

我们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体味运动员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正如顾拜旦总结宾夕法尼亚大主教所说的“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有了这个常态的前提,我们才会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无限欢乐,才能体味到运动员实现梦想的感动,才能铭记奥运赛场上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刘春红夺得金牌我们激动,而刘春红连破五次纪录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对体育的终极追求。张琳获得银牌、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的铜牌,我们一样喝彩,因为他们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同样具有金牌的价值。

正如一位资深体育评论员说过的一句话:今天的银牌得主,也许明天就会给我们带来金牌的辉煌。即便最后没有成功,曾经站在那样世界的高度,难道不值得我们仰视,不值得我们骄傲?

多关爱少伤害

奥林匹克格言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所以我们无权苛责人们对于金牌的追逐,就好像没有运动员不想拿金牌。但是金牌弥足珍贵,银牌也很可爱,他们都是运动员付出心血得到的,在关注金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同样珍贵,可爱的银牌。

反观奥运史,所有金牌得主都有幸运的成分。比如,菲尔普斯赢了查维奇0.01秒,前者或许将因此成就八金梦想从此铭记史册,而后者即将被人淡忘……

我们还记得第24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江嘉良不敌瑞典选手林德获得亚军,遭到国人的嘘声。在此之前,在汉城举行的亚运会上江嘉良输给韩国选手刘南奎,有人写信竟然说:“江嘉良你还有脸活到现在?!亚运会上你给中国人丢尽了脸,你最熊!”甚至有人说得更刺激,你干脆自杀算了。

银牌得主永远保留着遗憾。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距是一步之遥,但金牌与银牌的含金量却不可同日而语。金牌得主收获名誉与钱财,把荣誉和财富都盛放得盆满钵满。银牌得主收获的只是安慰和惋惜,人们围上来一阵长吁短叹,然后各自散去。

这是竞技体育所盛行的价值观:以成败论英雄。现在,你还能记得中国第一枚奖牌得主是谁吗?我们的舆论惦记的永远是金牌得主。如果,我们的舆论可以温暖起来,可以学会关心“中国的第一个参赛选手是谁”,“第一个前四选手是谁?”也许,亚军们对于金牌的缺失会减轻一点痛感。

很多外国选手,虽然有强大的争金能力,最后获得银牌,但同样很高兴。

美国男子体操队获得铜牌后,每个大男孩都喜悦地互相拥抱。因为他们觉得,这块奖牌来得太过艰辛。至今没有看到,哪一位中国运动员获得银牌后喜极而泣的情景。而那些美国大男孩想到的是:太好了,我们没有空手而归;日本柔道选手束田真期在败给佟文夺得银牌后说,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一决胜负,没有丝毫的遗憾。

当然,美国队员获得金牌后,国内也不会有毫宅奉送,更不会有巨资拍出。这些外国运动员抱有的一种纯粹的竞技观念:我参与,我努力,我足够。

银牌,付出不比金牌少,也是上天赐予的,所以,请把自信和从容还给我们的运动员吧,还给每一个能够站在奥运舞台上的中国运动员,为他们每一个人喝彩。

眼泪背后的无奈

金牌享受至高的荣耀,接受人们的称赞与尊敬,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亚军身上――银牌。今天的银牌得主,也许明天就会给我们带来金牌的辉煌。

一场羽毛球女单的决赛,哭了两个人。

同样是泪流满面,金牌得主张宁是喜极而泣,银牌得主谢杏芳是悲从中来,冰火两重天。

在记者关于谢杏芳是否会再打一届奥运会的苦苦追问后,这个本来表情还算平静的女孩却出人意料的喉咙哽咽,欲语泪先流。

看着泪流满面的谢杏芳,真的很难把她和曾经的世界冠军,刚刚出炉的奥运会银牌得主联系起来。那个球场上叱咤风云,挥拍怒扣的年轻女子,一刹间似乎成为了委屈无处倾诉的孩子,让人的心不由得隐隐作痛起来。英雄泪,几人能懂。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短暂的璀璨,付出的可能是青春、汗水、泪水、甚至是鲜血或者一身的伤病。有体育记者多年采访后感慨万千,称很多人前显赫的运动名将,由于从小就开始训练,接触的只是教练和队友,于外界人情世故了解甚少,有些运动员退役以后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也无法融入社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是的,哭泣的谢杏芳应该脑海里也不外如是:为之奋斗了这么久,付出了这么多,却只换来一枚银牌,我还能坚持下去吗?如果再坚持四年,真的会有想要的结果吗?谁能回答谢杏芳?我们只有猜测:当她真的离开了羽毛球,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进退两难,欲求之而不得,欲弃之又不忍。谢杏芳的眼泪,饱含了太多的沉甸甸的重量。

杜丽和朱启南的眼泪依旧历历在目,还有痛失女配金牌的谭雪,美丽的女剑客抚剑落泪,闻者无不动容。仅仅是为了那些伤痛奋斗的过往而哭?为了今朝饮恨而哭?还是为了那不可预知、何去何从的未来而哭?没有一块金牌的证明,再多的安慰似乎也只会刺激被访者的泪腺。你不是我,如何感同身受?除了眼泪,我什么都无法对你表达!

媒体和观众都在呼吁:不要太看重金牌,要善待我们的运动员,银牌也有含金量。可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然而纵观国内整体大环境,对于冠军与亚军,甚至季军的种种待遇差别,有目共睹。

当所有人转过身去,谢杏芳们只能默默地品尝一步之差的无尽滋味,除了至亲之人,没有谁可以与其分享那种无奈和酸涩。

当李小鹏夺冠后,李小鹏的父亲李真愚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背面回放的是李小鹏夺冠的场面,当问到李真愚:“小鹏去了北京有十几年了,你们能见面多少天?”那位憨厚的父亲说:“十几天!”主持人说:“一年才十几天,多么不容易”,他的父亲说:“十几年了,我们见面的时间加起来十几天!”谁听了这段话会不当场落泪。运动员遭受的痛苦,常人真是难以想象,既要接受身体极限的考验,又要忍受精神的煎熬,到了赛场还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然而,其他运动员金牌的、银牌的、铜牌的,又何尝不是这样一路走下来的呢?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金牌再也不是展现国家实力的唯一途径,国人对金牌应该有更新的认识与更多的包容,不仅仅是金、银、铜,其实每一个选手都值得敬佩。

金牌光环的背后,让我们同样铭记那些没有获得金牌的选手,给予他们你我可以给予的所有尊重和鼓励。哪怕岁月再长,也请把他们像金牌选手一样铭刻于心:焦刘洋、常永祥、李宏利、朱启南、张琳、女子射箭团体、女子击剑团体、庞佳颖、谭宗亮、胡斌渊、男子射箭团体、许岩、“风云组合”、谢杏芳……你们的拼搏精神,我们永远会铭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