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化成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沙化成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干旱地区荒漠化危害、沙化形成的成因,提出了一些沙化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沙化;现状;成因分析;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283 文献标识码:A

1 危害现状

土地沙漠化对农牧业生产产生严重危害,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危害有:

1.1 危害农牧业生产

柴达木盆地20世纪60、70年代开垦的8.7万hm2耕地,因沙化已弃耕4.9万hm2,现在耕种的3.8万hm2耕地受到沙漠化的危害。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导致草地沙化,产草量和载畜量下降,牧业生产条件日益恶化。

1.2 淹埋地面建筑物

盆地受沙漠化危害的村庄达143个,其中56个村危害较重,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年损失约112.5万元。同时,危害水库及渠道,沙区受危害的渠道长达1173.4km,年清沙量1173.4万m3。

1.3 堵塞交通

由于风沙流受堆积和沙丘迁移,埋压路面是经常发生的。青藏铁路沙害累计里程达176.86km,214国道在共和盆地塔拉滩段多处经常发生流沙堵道、阻车,先后改道3次。

2 沙化形成原因

2.1 地貌

沙漠是受气候、地质、地貌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在第3纪末和更新世的新构造运动及冰期气候波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东亚大陆整体北移,青藏高原山地的抬升与扩大,其间盆地相对沉落,气候干冷多风;河流从冲刷的山中流出进入盆地后形成大范围的沉积深厚的山前洪积扇,积累了丰富的沙源;在强大的西北利亚——蒙古冷高压的控制下,柴达木盆地终年处于干旱状态。在降水量少,风大而时间长,植被稀少的条件下,疏松的沙质地表,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风蚀,即成为风蚀残丘和戈壁,而在风力搬运堆积成沙丘的地方,即形成了沙漠。沙漠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要有丰富的沙源;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有强劲的风力。

2.2 气候因素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干旱,多风寒冷,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青海省大多数地区年均气温显著升高,据有关材料报道,1998年是全球100a来最热的1a,青藏高原区也不例外,1998年创下了青海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1a,平均气温大多数地区较历年同期偏高1~3℃。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

2.3 植被

气候干旱、多风和基质粗松、不稳定等生态条件,使生长于本区的植被种类单一、植株矮小、长势不良、覆盖率低,一般10%~15%之间,有的地方几乎无植被覆盖。显然,这样的植被条件,使地表多处于状态,为风力直接作用地表创造了条件。

2.4 滥垦、滥采和滥牧

不合理的过度开垦、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地表风蚀、耕地草原荒漠化加剧。

2.4.1 滥垦

如海西州沙漠化地区开垦的耕地每年表土风蚀达3mm,苗期作物根部外露,弃耕后立即成为新的沙源地。

2.4.2 滥采

不合理的开采主要表现在工程取沙、取土、采金、采矿、修路等方面,毁坏植被、翻出新的沙源。

2.4.3 滥牧

柴达木盆地,建国初期,共有牲畜24.23万头只,到2001年,大小牲畜增加到150.57万头(只),2001~2011年的10a时间里,牲畜存栏数达到287.2万羊单位,增加90.28万羊单位。由于草场牲畜超载,牧草得不到再生和更新的机会而逐渐退化,致使植被种类锐减,植被变矮,覆盖度降低。加之牲畜在食草过程中的践踏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加,使草场植被和土层遭到破坏,导致沙漠化急剧发展。

3 主要防治技术

3.1 生物治沙

生物治沙是沙漠化治理的主要措施。在土壤条件、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林、草适生区,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草)、退化草地治理等措施,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建设内容包括宜林地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经济林、城区造林、人工种草及退化草地治理等。

3.2 恢复原有生物链

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鼠害严重、草场严重退化的地方,逐年采取恢复原有生物链,用生物的方法来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如多修建一些鹰架,照应各类鹰有效的控制有害鼠类种群的数量,来慢慢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

3.3 封育的方法

在风沙大、草场植被严重退化、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方,要长期禁止放牧,生活在该区的牧民应以县乡为单位,由国家、地方、个人多方投资集中修建居民定居点,牲畜实行圈养,用封育的方法来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

3.4 禁牧管护方式

封沙育林(草)的主要对象是灌木覆盖度小于35%,通过封禁管护有望成林的荒沙、荒滩;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草本植物生长,通过禁牧封育,恢复草地植被的荒沙、荒滩。主要区域是河流、水系的源头区;山前戈壁带的稀疏植被区;湖泊周围广大的稀疏植被区。

3.5 工程治沙

在土壤盐渍化程度高、地下水位较低、无灌溉条件、无植物生存条件的恶劣地段,重点是危害铁路、公路、灌溉渠道、通讯设施、居民区、湖泊、库区岸边等植物难以生长的流动沙地。通过草方格固沙、石块压沙、盐块压沙、竹栅栏阻沙、纱网阻沙等治沙措施,防治流动沙地进一步扩大。或在有一定的降雨量,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植物有生长条件,但生物治理短期内难以见效,且由于地面沙砾流动,不利于林草成活的流动沙地。采取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或先工程治理,后生物治理;或通过工程治理为植物自然生长创造生存条件等措施,使地面流沙得以固定。

作者简介:斗格加(1973-),男,藏族,青海省河南县人,大专学历,林业工程师,长期从事林业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