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温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温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常见难治的胃病之一,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属胃脘疼、胃痞,嘈杂等范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诊治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现代医学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界对CAG诊断辨证,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本组自2003年8月~2005年10月用化裁后的温胃汤治疗108例CAG,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本组108例均符合上述标准,其中男80例,女28例;男女比例2.86∶1,年龄22~67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0年,平均7.1年。

方法:确诊后服用温胃汤(陈皮、黄芪、益智仁、干姜、白豆寇仁、泽泻、姜黄、砂仁、甘草、厚朴、人参),此方是李东恒为治阴寒凝滞而设,化裁后治疗CAG,可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变了胃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

化裁后的温胃汤是原方去姜黄、甘草、益智仁用党参代人参,加乌梅、山药等补中生精之品,方中酸甘化阴生精与温中补阳扶正相辅相成。为促进胃泌酸功能的恢复,有效的改善CAG均有的胃液量减少,及低酸或无酸的现象,而温中降气之药物对胃胀痛,或凉或热,腹胀时的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若CAG属脾胃阳虚型,症见胃脘灼痛、口干、尿黄、便黄、便干、舌红、苔黄或无苔,脉细数者可加黄精、麦冬、元参、石斛、当归、肉苁蓉,以滋养胃阴。若属CAG脾胃阳虚型,症见胃腕凉痛、腹胀、喜热饮、肢凉、畏寒、便溏者,宜加补骨脂、肉桂、附子等补益脾肾,若脘腹闷胀苔厚者加厚朴、莱菔子、枳壳等。

无论何证何因,凡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可在治疗的基础上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薏苡仁、山慈姑、灵芝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可防癌抗癌,预防本病发生癌变。另外,血瘀是本病突出的病理特征,配合活血化瘀之品提高临床疗效。

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停用有关药物。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疗效:①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结 果

胃镜下肉眼观察疗效:①显效:a.胃黏膜颜色基本恢复正常;b.黏膜血管显露不清楚,具体一项为显效;②有效:a、b两项中任何1项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③无效:胃镜项无变化。

病理检查疗效:①显效:a.萎缩性病变由重度变轻度或CAG转为表浅性胃炎。b.肠上皮化生由重变轻或消失。c.异型增生由重度变中度,或由中度变轻度或消失,具有a、b或a、c两项者为显效。②有效:显效中有任何一项病变程度减轻或消失。③无效:上述各项均无变化。

症状:CAG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胀痛、烧灼感、嘈杂、难受(不适)治疗后的疗效观察见表1。

从疗效结果看,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理想,胃镜,病检次之。

*说明40岁以下治疗效果比40岁以上者效果明显,将两年龄组活检病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

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疗效,本组CAG伴肠化者65例(60.2%),其中轻度28例,中度36例,重度1例,治疗后肠化消失者32例,减轻者8例,1例重度无改变,总有效率78.4%,伴有不典型增生13例(12.0%),其中轻度9例,中度4例,治疗后消失者4例均为轻度,减轻者2例均为中度,总有效46.2%。

以上结果提示组织学改变轻、中度可逆转,重度者则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需长期治疗。

讨 论

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CAG与胃癌的关系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CAG的发生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外还与胆汁反流、遗传因素、获得感染时的年龄、宿主的分泌状态以及高盐低维生素饮食等有关,所以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部隐痛、灼热感、嘈杂、嗳气、难受(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症状,少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是通过胃镜组织病理学证实CAG的诊断,对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要定期做胃镜检查是筛查胃癌做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一般是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及酶类药物的应用,中药通过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提高免疫力,可防癌、抗癌,预防本病发生癌变。通过108例CAG患者中药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症状疗效占95%,胃镜疗效占89.1%,病理疗效占82.6%。40岁以下比40岁以上者效果显著,通过观察,说明中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临床上,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病检有机结合,不仅使中医的望、问、闻、切内容得延伸,同时可使部分肠化及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变了胃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