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国秋风入古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恢复性建设古城,必须强化城周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自然山势、水体溪流、滩涂,用本土植物群落建成类古城自然生态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态,使之与古城和谐自然,达到古城与周边生境浑然天成的效果,本土生态成为古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古城;历史文化;本土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建设探讨
1、古城及城周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
资州古城始建立于公元前135年,距今已有2141年,为历代县、州、郡所在地①。历代文风鼎望,人才辈出,曾二人为相,二人中状元,是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城周有保存较好的东、南、西、北四岩摩岩造像,城内有建于唐代的寺庙—永庆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有世所罕见的国家级保护建筑群——毗邻而建的完整的文武二庙。古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内城河——广义河、谷田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山水与古城交融,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共融一城的古朴厚重的特征。古人用资州八景对这些特征作了高度概括,八景中有山、有水、有农田、有摩岩造像、有道教传说等等,古城以山、植物、江为环境依托,彰显出城与山水植物和谐共融的境界。
2、资中古城与资中八景——生态文化与古城
2.1 农耕文化与古城——北田秋风、渔灯晚照
资中历来为农业大县,农渔生产较为发达,古人将雅致的八景中的二景与农渔联结、足见其意义重大。北田秋风为城北有大片沃土,地势平坦、绵延数里,秋收时节金黄一片,庆丰之象列入城中一景,渔灯晚照为城南门外江中有一滩地,芦苇树木葱郁,打渔人搭船成屋晚歇于此,入夜,渔灯闪烁,炊烟袅袅,引为城中一景。
由此可见城市建设中的农田防护网、滨水滩涂植被等元素,尽管是乡土内涵,却有长久生命力,特别是在现代高速变革的今天,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古城建设更应延续农耕脉络,将古城环境建设与城周农林水体协调统一,以本地植物为主体,营造出自然和谐的古城环境,以扩大古城外延,承接闲适的农耕文明为内涵,放松现代人的神经,留住匆匆的过客。
2.2 道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重龙晴岚、灵岩泉韵、礁坛云梯
重龙晴岚、灵岩泉韵二景位于城东北方重龙山之上,重龙山为城周最高山,山上树木葱郁,遮天蔽日、自然环境十分幽美,山上自唐代建有川中佛教胜地永庆寺、半山有一自五代起民国止的摩岩造像群——北岩。岩上泉水淙淙,入潭其声如琴,造像、题记、铭文、泉声、树林构成古城十分幽雅处所。山上有内、外古城墙,将重建的古城延续至山上,山与城交融一体,古朴自然。
城西有礁坛山,该山地势险峻,处处可入画,传宋代有李阿真人在此筑坛设礁,炼丹而得道飞升;山有梯,雨雾天如在云雾中,又传为百步云梯,上数九十九、下数满百,凡人数不清又名百步云梯。道教与佛教在一城之隔,相安无事,各有所传只不过佛教更胜一筹。在礁坛山脚下有诸多摩岩造像——西岩,由此自然中又溶入了佛性——古代佛教文化得以承传更广。
由此,古城东、西、北三面,重龙山、礁坛山、凤凰山、磨盘山为屏障,意趣天成,犹如画中,古城自然生态十分优美,和谐自然。
2.3 水文化与古城——珠江夜月、古渡春波、盘峰暮雨
古城南面临江,下延数里东至下五里店有近千亩滩地,滩两侧为高山,江两边山上各有一塔——双塔镇江。相传此处为唐明皇入川渡船处,故名唐明渡。古度滩边,山映水中,塔立山上,春暖之日,芦苇遍生,生机映波光,美妙无比,由此,古城由该处延之十里之外,足见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借用何等高超。
水文化的另一体现是珠江夜月,该处位于船城之桅杆上——上河南岸的水南街,珠江之名源于苌弘(资中人,孔子的乐理之师)屈死后碧血化珠流于江上,因此该段江名珠江。十五月圆时,皎月当空,远眺此处岸边,两个月亮映于江上,此是自然美景,然而古人把它作为八景之一,把春秋战国的古人的碧血丹心映于月中了,文化内涵映衬古城文化的深长,足见文韵匠心。
至于盘峰暮雨则是烟雨小城的别致景象。城西磨盘山雨后雾蔼掩映,山顶若隐若现,与山脚清凉古朴小城映衬,十分美丽,可见古人将自然天气变化作为景致,敬重自然,借景于城,城随景而意境提升,十分有借鉴意义。
从上述可知:古城的八景既是文化生态、也是生态文化,自然、意趣、历史文化交融,山、水借用入城,典故文化借用入韵,成为古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4 儒家文化与古城
古城以文武庙为核心,而在资中传承二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体现地——文庙,以及精忠壮国威的“忠”心思想的体现地——武庙,二庙相临而建,举国罕见,此处将资中“尽忠、尊师重教、报国立功名”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城中以及尊师重教的结果:状元之乡,书画之乡,显现出儒家文化乃古城的文化精髓。
3、本土自然生态的特征及在古城建设中的意义
3.1 特征
1)地域性
本土生态是千百年来自然进化与人工改造的必然。是以本地动植物等生物为主体,外来物种融入其中的稳定结果,古城周边及其中的生态环境已随古城二千多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落,有力支持了古城生态,有着显著的本土地域特征。
2)稳定性
植物的乔、灌、草结合,河流滩涂,水生植物,芦苇的自然生长,鸟、虫、鱼的生存空间有了依托,形成良性的稳定生境。
3)多样性
由于山地、河滩等地形特征不一样,因而构成的植物群落有所差异,各种乔、灌、草植物组成群落有稳定的结构而非单一的物种,多样性的物种构成能抵卸病虫害侵袭和最大限度抵抗自然灾害的损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本土植物群落中,常见植物有七八十种,而植物群落的多样稳定性也为动物,如鸟类、昆虫、水生鱼类提供了生息的条件。
4)文化特异性
如上对资中八景的论述中可见,城市的形成,该地域人们生息活动、城镇的发展演化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氛围,成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有别于其它地域的特异文化现象。并成为古城存在的主要内核和生命力延续的关键。在古恢复性建设中,一定要重拾文化特异性的“核心”,将特定的儒家文化,民风、民俗、民间传说、民居格式、民间遗物等精华加以展现,以此为主线结合生态建设,从而形成有特异性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