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弊端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弊端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发展教育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与布局,已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中小学办学的主流模式。如何使这些寄宿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近年来,我校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学校 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

1.学生管理方面

管理水平滞后。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初级中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重制度轻细节,重结果轻过程,重“管”轻“育”。

第一,重制度轻细节。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要保证学校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制度责任到人。制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按照其内容来执行来管理,但在学校的实际运行中,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繁多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够自始至终严格落实下去。

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日常秩序的安宁是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是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难以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使得学校在管理中过于追求结果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第三,重“管”轻“育”。“重结果轻过程”是重“管”轻“育”的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因此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管理方式,不愿或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寄宿生得到的是看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更谈不上享受素质教育了。

2.教师管理方面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

第一,生活教师。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为寄宿生配备生活教师,而配备了生活教师的寄宿制学校在对生活教师的聘用、考核标准上也并不完善。学校对生活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只是完成基本职责,生活教师的奖金与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挂钩,而对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并没有要求。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一些素质比较低的生活教师缺少细致照顾学生的动力。

第二,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不同地区对教师和教育的评价体系普遍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转。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还缺少足够的激励机制。班主任老师因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的管护力不从心,也往往由于激励不足在工作中缺少持久的责任心和耐心。

3.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困难

第一,财政困难。财政上的困难是学校负责人普遍认同的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缺少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寄宿制学校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第二,教学师资不足。财政困难连带的一个问题是师资不足。由“一村一校”的格局变为集中农村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但实际上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集中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在规划学校发展时,他们的思路都局限在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上,很少考虑学生教育管理和软环境的改善。

第三,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不同地区生活教师的工作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普遍感受到了工作中的压力和负担。在我们寄宿制学校中,每位生活教师要负责大约200名学生的生活,从早上起床、穿衣到洗衣看护、夜间巡查,工作内容简单但强度很大。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生活教师夜间巡查常常是连轴转。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岗的生活教师工作负担重,必然会带来工作上的漏洞。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意在于优化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集中效能,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全面的教育。但是在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对于农村寄宿生和家长来说,素质教育及有关课程的不足与他们的需求和现代化教育是不相匹配的。

因此,要真正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好,教育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解除广大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要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和救护能力。认真抓好学校防火、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实行安全日志、周一安全教育活动、晨会安全教育活动等。落实安全时时抓,时时抓安全的理念,确保孩子们的在校安全。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寄宿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里,接触社会的面相对窄了,信息来源少了,生活内容也非常单调,富余的时间也多了。学校不仅要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答疑、咨询、辅导,还要将实验室、图书阅览室、机房、运动器材等资源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办文艺、英语、体育等多种兴趣班。生活老师和学生们同吃同住,负责孩子们课堂之外的身心成长。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同时要改善食堂管理,努力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水平,使其健康成长。

三、不断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一所学校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硬件条件,那么谈不上全面的教学。寄宿制学校应尽量配备完善的设施,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如电教室的配置、图书阅览室、图书的更新、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食堂设施的改善、校园的美化、绿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改善学生的生活和饮食条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公平合理调配选拔教师

学校要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教师,让那些年富力强、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安排到寄宿制学校任教,把好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关,安排好专职的生活教师及后勤管理人员。

五、改革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成长

学校竞争力最核心的就是教师队伍。学校利用体制活、机制新的优势,改革教师的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每年对每位教师的工作量、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家长反馈与教育管理效果等多维度进行跟踪评价。然后综合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次。与工资奖金挂钩,真正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自发成长。

六、家校联系:多元化沟通促家校和谐

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让家长参与到孩子每一项活动的评比中来,邀请家长为学校的各项建设出谋献策,不定期的家长开放日,每学年一次面向家长的无记名校情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家校沟通,搭起了一座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连心桥。达到“学生写家信、家长写家书、教师做家访、校园联家园”的目的。

每年的开学初和期中考试后,学校都会召开一次大型的家长会。大家一起讨论,互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

所有管理者、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的电话必须向家长公布。学校设立了质量服务热线,每天有不少家长通过热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学校及时受理,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等。

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由每班推选一位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每个月,管理者都会和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聚在一起,听取他们对有关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形成书面材料。

引导家长读书,从理性上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这是新文构建和谐家校的独特举措。在校园读书节中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激发亲子读书积极性。另外,学校还不定期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不定期向家长推荐好的书刊阅读等。

每周“相约周末”家校联系书,是每周孩子回家后家长感兴趣且必须看的内容,从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将家长意见反馈给学校,同时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列了10条需要遵守做好的,这样把学校教育很好地延伸到了家庭,避免了“5+2=0”教育现象出现。

当然,要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教育体系中不仅成为学生的校园,而且是家园、乐园,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规范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