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生“担当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生“担当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什么是担当教育

何谓“担当”?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里,“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责任”是指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和应承担的过失。 “担当教育”是指以学会担当为目标的教育,即教育者通过合理、科学、有效的手段和载体使学生明确责任,形成担当意识并内化为自主行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列为素质教育的三大重点之首,可见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已经成为时代的诉求。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要激发担当意识。担当教育进入基础教育课堂迫在眉睫。

二、担当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对自己担当

每一个人首先要担当起对自己的责任,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何谈担负起其它的责任?中学生要不断反省自己,修正自己,督促自己,担当学习的主体,担当生活的主管,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担当未来的技能和本领,养成自觉担当的积极态度,勇于担当的健康情感。

2.对家庭担当

孝敬父母是核心,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其实质是对父母、家庭负责。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对家庭不负责,则就是不孝。要关心疼爱父母,分担家庭的劳动,认真学习,踏实做人,让父母省心、放心。要以古今人物为榜样,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回报父母,就是对家庭担当的表现。

3.对他人担当

当今社会诚信缺失,冷漠成风,有担当的人绝不能等闲视之,而要对他人负责,要尊重他人,待人以诚。对自己的同学、老师、亲友等身边的人负责,就是对他人讲诚信、讲文明、讲爱心、讲上进、讲互相帮助,讲合作精神,、还要对弱者负责,捐助弱者。

4.对集体担当

每个人都需要依赖集体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关心并对自己生活的集体负责,对集体负责,实际上也是对自己负责。作为学生生活在学校、班级、宿舍、小组等集体中,要把对集体负责作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发扬团队精神,维护集体荣誉,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6.对社会担当

对社会担当是指对民族、国家、人民负责。每个人都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繁荣社会的责任,是责任的制高点。社会、国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履行了社会的共同责任,古往今来,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用宝贵的生命报答集体、社会、国家、民族,这是强烈责任感的表现。努力传承和创新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是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

7.对自然担当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自然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担当起对自然的责任,是中学生应该确立的基本观念。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只有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会绿色生活,才能和大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三、怎样进行担当教育?

1.抓住契机,唤醒担当意识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心理特征由自我探索向社会探索过渡,对他们进行担当教育正是好时机。我校抓住高一新生开学之初渴望新生活的契机,全方位创设担当教育的氛围

校园广播台开设“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专题节目,每天介绍一位勇于担当的人物,从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为国和亲的王昭君,到报效中华的秋瑾;从主动自荐的毛遂,为民请命的墨子,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使学生知道中华自古以来便有众多为民请命、为国捐躯之人,他们用担当精神撑起中华的晴空。

学生电视台进行“校长眼中的担当校训”人物访谈电视直播,由校长诠释我校以“担当”为校训的意义所在;文学社开展“担当”征文竞赛,学生写下对“担当”的理解……

新的学校,新的生活,高一的学生胸中激荡着燃烧的信念,涌动着喷薄的激情,我们的活动契合了他们渴望新生活的心灵,唤醒了他们心中沉睡的担当意识,激活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担当精神。

2.贴近生活,培养担当精神

担当教育不能采取让学生被动聆听和机械接受的形式,只有与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结合到一起,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担当教育的效果。

魏书生说过:“要让学生有责任心就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负责一点班级的事。”老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担当的机会,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我校各班还制定了班团干部轮换制、学科代表竞选制、值日岗位轮换制等制度,形成了“班上的事,事事有人做,事事要做好;班上的人,人人有事做,人人会做事”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担当精神。

3. 开展活动,形成担当能力

学生勇于担当不等于善于担当,只有开展多项活动,让学生经过无数次的感受、理解、领悟、体验、反思、实践的循环往复地过程,学生的担当能力才能形成。如:

主题周活动。对自己担当的“学习周”、对家庭担当的“感恩周”、对他人担当的“合作周”、对集体担当的“关心周”、对社会担当的“回报周”等。主题周要循环开展,并不断创新责任实践活动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担当能力。如:“感恩周”的第一个循环要求学生给父母自制一张感恩卡,第二循环开展“我向父母报成绩”活动。主题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活动,教师主要起指导、帮助的作用。

评比活动。开展“星级寝室”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的担当能力;开展“文明学生”评选活动,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担当教育;开展“无人监考班”申请、评选活动,把诚信精神和担当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担当起自主学习的责任。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推行周日作业互查制度,错题互订制度,班级日志轮流记载等活动,使学生主动维护班风学风建设,从而形成担当能力。

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尽显大气与豪迈;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庭才能拥有和谐与融洽;社会需要有担当的脊梁,有担当方能谋取天下的福祉。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进而形成担当能力,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担当,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担当。

参考文献

[1]石 勇《对“担当教育”的粗略思考》,《现代阅读》,2013 年 03 月

[2]李 民《中学责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教学与管理》,2006 年 10 月 1 日

[3]李晓莉《责任教育,从细节抓起》,《教育科学》,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