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舌尖上的中国》背后的乡村情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视觉盛宴是当代人娱乐休闲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之一,大山大水,感人的故事情节,细腻的画面,组成了影视作品的关键因素。近期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彻底地把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以及乡村情怀完全搅动起来。
[关键词] 乡村情怀 地域风格 风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5.035
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这对于食物有着特殊的形成和保存,并发展成了地域风格和独特的口味。在刺激味蕾的同时,许多观众感动万分,思念亲人和对家乡的情怀久久不能平息。一部关于食物的纪录片何以有如此魔力?这大概跟中国30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密切相关,跟中国社会传统道德和人文气息分不开。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部高清拍摄的纪录片。导演费尽心思,走南闯北,挑选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富饶朴实的中国饮食画卷。中国人在饮食的概念上有两个特性,一是对熟悉食物的定格,这个就是家乡菜;二是尝鲜。
食物,维持着生命动力的能量。食物,也意味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某种感慨,意味着人生的历程,意味着家和爱。都市中充斥着丰富的各种食物,琳琅满目,然而,食物的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跟自己习惯的口味有着重大的关系。味觉是在我们身体里保存时间最长最能触动心灵的一种记忆,这种特殊的记忆随时可以调动我们的情绪包括笑声和泪水。中国的各大菜系中,北方菜炖、煮、大酱,川菜麻辣、多油、爆炒,江浙一带甜腻精致,粤菜以焗、蒸、味鲜为主。城市中迁徒的人,每每到了吃饭的时间,无意识的家乡味道就会侵袭着口腔,身不由己地向着熟悉的味道奔去。
食物本身不带任何情感,它只有味道。而细细去体会食物的时候就产生了情感,这种通过味道传递的情感,你感触到的不仅仅是厨师的手艺、大自然的馈赠,还有关于你的那些丝丝情怀。你记忆中的味道也许只是奶奶的年糕,妈妈腌制的泡菜,街角大叔的毛豆腐,还有那一声“黄馍馍”。中国人对食物味道的追求,也是人生境况际遇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食材不一定是珍贵的,但是食物的味道却是能够贯穿你的心扉。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中国人一向勤劳朴素,不忘本。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的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敬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许许多多的人背井离乡,带着乡村的味道奔向城市,他们辛勤劳作,在城市的水泥钢筋中默默无闻的耕耘着,不时涌上心头的乡愁,伴随着逐渐走远的岁月脚步声,越显得沉重。即使大部分人在城市中立足,养育过他们梦想的那块土地,是心灵中永远的烙印。城市中大街小巷的家乡菜馆,厨师们用尽心思把家乡最原始的味道搬上桌面,都满足不了城市新移民的嘴里最简单的要求。那山,那水,是任何新环境都代替不了的,是永恒的精神寄托。
乡村,我们已经陌生的道路和熟悉的土地气息,不规则的树木和静静流淌的小河,善良天真的父老乡亲,还有伴着袅袅炊烟扑鼻而来的饭香,是儿时的记忆,是生命中最美丽的一幅油画。那里有皎洁的月光,茂密的森林,碧绿的湖水,有野花点缀的草地,有虫鸣鸟叫,清脆的吆喝声,那是任何华丽的文字和优美的赞歌都表达不了的情怀。乡村的土地,是我们食物的源泉,乡村的水,是孕育我们的甘露。我们用舌尖去感受味道,用时间去积累情感。
如今我们生活的年代,快餐式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压力和脆弱的食物链,强烈的回归愿望像一把熊熊的烈火在每个人心中燃烧着。近年来在城市的郊区出现了一个新的饮食名词:农家乐,这种派生的饮食概念,是中国人向往健康纯粹食物的最好例证。然而,家乡的味道在心中始终呼唤着,这种现实的矛盾也许是中国城市人的不治之症,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每年春运中壮观的人潮和澎湃的心情。这大概,也是乡村的土地才能酿造的奇迹。落叶归根,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一颗生生不息的种子。它传播的不仅仅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味道,这种味道是对乡土的眷恋,对生命的礼赞。
第四集的最后旁白这样表述: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流年岁月,承载着我们深沉感情的唯有食物,但凡能感动人心灵的东西,都跟味道有密切的关系,酸甜苦辣。但凡我们情感波动的时候,都跟我们的记忆息息相关,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蔡卓楷(1980-),男,汉族,广东潮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任动画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动画基础教学及动画衍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