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桑树病虫害测报点在云南省姚安县实施,通过三年的定点、定时调查,基本掌握了姚安县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本文旨在减轻桑树褐斑病的危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为姚安县桑树褐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桑树褐斑病又称焦斑病、烂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桑树叶部的主要病害,6月~9月份高温多湿季节、通风不良的桑园发病较重。近几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姚安县成片规模密植桑园迅速发展,结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桑树病虫害测报点在我县实施,通过三年的定点、定时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县桑树褐斑病的发生规律,桑树褐斑病在成片密植桑园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步蔓延之势,为减轻桑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县桑树褐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定点、定时测报时间

2009年5月1日~2009年10月31日、2010年3月1日~2010年10月31日、2011年3月5日~2011年10月31日。连续三年,每5d测报一次。

1.2 测报方法

1.2.1桑园及田块的选择

在姚安县桑园面积较大的栋川镇长寿村委会、龙岗村委会、光禄镇后营村委会三个点选择6.67㎞?以上连片桑园作为3个野外测报点,在3片桑园中随机选取1块或2块桑园作为褐斑病的定点调查点。

1.2.2 取样方法

在选定的桑园中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调查5株,共调查25株,在25株桑树样本中每株定点调查4个枝条,共调查100个枝条的叶片受害数、总叶数。

1.2.3 测报记录与统计

在田间调查的同时,认真填写调查表,调查信息内容,记载相关数据,以5个重复的25株桑树为调查样本量,每株定点调查的4个枝条,共100个枝条上叶片总数,病叶数,受害枝率,受害株率,以株发病叶片数确定病情级别,按病情级别分别计算出病情指数、病株率、以25株的叶片总数,病叶数计算病叶数。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姚安县3个观测点每5d一次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发生消长图可以看出,危害我县桑树褐斑病发生与立地条件、气候环境、栽植的海拔、密度、品种、桑园管理的管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见图1)

2.1 影响桑树褐斑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1)海拔较低的地区,桑树褐斑病要比海拔高的地区早5d 左右发病,杂交桑发生危害相对较重,农桑等嫁接桑发病相对较轻。

(2)由于各地管理水平有所差异,褐斑病发生程度差别较大,桑园内套种作物较多,褐斑病发生相对较重,春伐条桑园比夏伐条桑园的褐斑病发生较重;肥水条件不足,桑园长势差,褐斑病发生相对较重。

(3)在栽植密度大的桑园发病也相对较重。

(4)立地条件差、低凹田块、雨季排水不畅的田块,褐斑病发生相对较重。

2.2 姚安县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2.1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

据调查:姚安县桑树褐斑病的发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相继蔓延,直到晚秋落叶,多次循环浸染时间较长,从调查的三个观测点的消长图可以看出,桑树褐斑病自6月1日开始零星发生,7月30日左右达高发期,病叶率达23%,病株率达88%,病情指数达62%,9月~10月随气温降低及桑园用叶等情况,发病率逐渐降低,2010年由于百年一遇的干旱影响,其病害发生有所推迟,桑树褐斑病自8月份开始零星发生,至10月初为高发期,病叶率达23.7,病株率达84%,病情指数达54.4%,8月、9月、10月为盛发期。(附:2009年至2011年楚雄综合试验站姚安测报点桑树褐斑病测报折线图)

图1 姚安县三个测报点2009-2011年褐斑病测报消长图

2.2.2 防治措施

(1)冬季在桑树冬耕前后,用3波美度~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0.7%波尔多液喷施树体;

(2)春季疏芽前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1000倍液或多菌灵和40%氯化乐果混合1000倍液喷施桑树树体;

(3)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2000倍液喷雾;

(4)结合防治虫治病于7月中旬毎667㎡增施尿素40kg+40kg复合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桑树抗病能力,同时加强桑园田间管理,及时开沟排水,清除桑园内及其周围杂草。

3 讨论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为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环境条件。

(2)桑园肥水管理不科学,夏秋季采叶过重,导致树势衰弱,抗性降低,以致褐斑病危害严重。

(3)部分桑园栽植密度过大,春伐、夏伐后留枝过多,导致桑园密度加大,以致通风透光较差,7月份以后,正值我县雨季,高温多湿,导致褐斑病为害严重。

(4)发病初期被忽视,以致到发病来严重时才使用农药治疗,同时在农药使用上药液浓度配比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如虫害防治主要依赖于乐果、敌敌畏;病害防治主要依赖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而防治效果不佳,上述因素均为桑园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罗坤,朱树贞,徐明等.云南山地蚕桑产业发展[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6):1746-1749

[2]黄平,储一宁,罗太义等.云南立体气候条件下对不同桑树品种性状的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3):474-477

[3]陈春,袁斌,洪正杰等.大理蚕桑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6,27(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