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丹玲:心系海洋谱华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丹玲:心系海洋谱华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丹玲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海洋遥感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2004年度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成员。在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研究员、客座教授、教授等。

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一定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少年时代在饥寒交迫的困难时期中惶惶而过,青年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些鲜明的时代烙印,留给这代人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

唐丹玲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她并没有困惑在这坎坷的岁月中,而是用孩子般灿烂的笑容和柔弱温婉的声音,谱写着属于她的海洋情结,坚守着一项事业。

准则:“我可以包容任何文化、任何阶层的人”

唐丹玲生活在一个非常民主的家庭,从小做事独立。她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对待病人特别好,以至于有些病人出院后会来家里看望,感激之余就和父亲成了好朋友。这些病人当中不乏工人,父亲每次都说“工人师傅很好,一定要跟工人交朋友,不要看不起工人。”唐丹玲把它当作箴言恪守至今,她的实验室里就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族的学生,她从来不会觉得有什么区别。

唐丹玲是归侨子女,但她骨子里始终透着一种强烈的祖国使命感和荣誉感。毕业后,她主动选择去偏远贫瘠的瑶山,用专业所长帮助当地的瑶族同胞开辟疆土。她凭着满腔热血在那里创下了各种业绩,让那里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然而唐丹玲没有淹没在敬仰和感激之中,而是载着深深的眷恋奔向了另一个需要她的地方。

就这样,唐丹玲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几十个国家,在别人眼里也许认为她的青春年华就耗费在不停的奔走当中,但唐丹玲却有着自己的认知,为了海洋事业,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着一切。

治学:“我热爱我的工作,我不能离开海洋”

连唐丹玲自己都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对海洋研究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坦然从小就喜欢海洋,喜欢那种纯净的蓝色。

大学期间唐丹玲选择了生物专业,读研又深入到水生生物方向。为着这份执著的理想,她几经辗转,先在国内深造,又去国外做访问学者,致力于通过分析卫星遥感资料研究海洋环境和赤潮现象。唐丹玲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事业的:“卫星遥感有许多先进之处,一是可以大面积、长时间地观察海洋,二是利于不同海区的比较研究。可谓站得高,望得远。”在别人眼中,海洋研究既神圣又陌生,甚至有些可畏,唐丹玲却深爱着她的海洋水色卫星遥感专业。

当然,工作中免不了会有让人伤感的地方。唐丹玲回忆曾经看到赤潮把最美的海水变得十分可怕的情景,“本来是蓝色的海洋,却因为有一种特殊种类的浮游植物突然大量繁殖,使海水变成红色或者褐色。大量繁殖的浮游植物可能是产毒的,它的量太大,也会消耗许多氧,导致鱼类死亡,从而使海洋的生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人类。”为此,唐丹玲进行了多次海上作业,尽管情绪多变的海洋让她饱受折磨,彻夜难眠,但她的坚韧品性告诉她自己,她不能离开海洋。每当唐丹玲出海取样归来,做出一份份详实的报告放在案头时,她就会忘记之前的所有痛苦,即便“回来好几天好像还在船上摇摇晃晃。”

一路走来,唐丹玲已经在自己的海洋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获得了海洋生物和海洋遥感博士学位,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国内外科学领域的强烈反响,荣获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权威的扎耶德国际环境奖(The Zayed Price),还参与了“全球环境展望”和“海洋与海岸系统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综合政策”等多个联合国环境项目。

态度:“让生命的内涵更广一些”

唐丹玲的个人主页上挂着很多她的照片,这些照片多是她入乡随俗的生活体验。

也许就是这种宽容豁达的心态,唐丹玲没有觉得研究工作的辛苦,她热爱她的生活和工作,认为它们都是很快乐的事情。相反,提起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现实环境问题,她感觉有些沉重,“生态是相互作用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生态系统都是与周边环境发生交叉影响的,全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每一个国家。”唐丹玲调查过诸如湿地、森林、海洋等已经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的地方,她为此十分担忧。唐丹玲的能力很有限,但她还是努力创办了一个教育基地,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来参观海洋博物馆,让孩子们从内心热爱大自然,从小给他们多渗透一些环保理念,她相信微薄的力量也一定会发挥作用。

唐丹玲乐于奉献,生活中亦是如此。学生遇到困惑或是个人问题都会找到她,向她敞开心扉,每当这个时候,唐丹玲很愿意去劝慰他们。她说因为自己曾经遇到过太多的好人帮助过她,心里存有一份深深的感激。有一次在捷克的酒店,她向周围人问路,就有一个工人给她领路还帮着提箱子,工人走得很快,她还想会不会碰到坏人了。结果到了开会的地方,那个人放下行李转身就走了。因为从酒店到开会的地方很远,唐丹玲起初还以为是工作人员,结果一打听只是普通热心肠的人而已。她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别人爱你,你的爱也可以传给另一个人,不一定要回报。因为爱是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