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的程序及主要制度安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的程序及主要制度安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从企业投资前时期、企业投资时期、企业投资生产或使用时期三个阶段分析了我国企业投资循环内部控制的程序,并从投资决策、投资风险控制、投资信息沟通等三方面分析了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的主要制度安排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程序 制度安排

前言

企业投资内部控制对企业有效实施对外投资、防范投资风险至关重要。了解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的程序和主要制度安排,有助于我们对投资的整个过程进行把握和监督,对投资行为及生产行为进行规范性管理,从而实现投资利润的最大化。

投资循环内部控制的程序

1.企业投资前时期

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以下简称“资金活动指引”)第十二条指出:企业应当根据投资目标和规划,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拟订投资方案,重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企业选择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投资或衍生金融产品等高风险投资。这一时期是指从项目设想到项目的研究和决策这段时间,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核心内容是对拟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决策,目的是使项目决策科学化,避免因错误决策而带来损失,为日后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完成奠定基础。项目能否成立、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小、区域分析、产业类型分析、资金筹措方式、技术和设备造型等问题,都要在这一时期完成。具体地,可以将项目投资前时期的工作程序进一步细分为四个阶段:资金筹措方式、技术和设备造型等问题,都要在这一时期完成。

2.企业投资时期

“资金活动指引”第十四条指出:投资方案需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投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第十五条指出:企业应当根据批准的投资方案,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履行投资合同或协议;第十六条指出:企业应当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会计系统控制,根据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投资会计政策,建立投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投资对象、金额、持股比例、期限、收益等事项,妥善保管投资合同或协议、出资证明等资料。在这一时期,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收集被投资方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定期组织投资效益分析,关注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合同履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与此同时,企业财会部门对于被投资方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市价当期大幅下跌等情形,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3.企业投资生产或使用时期

“资金活动指引”第十七条指出:企业应当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决策和审批程序作出明确规定。该时期是企业项目投资周期的最后一个时期,项目成功与否,投资价值的体现都要在这一时期进行验证,其主要就是实现项目的生产经营目标,创造收益,回收投资。

(1)实现生产经营目标。项目的生产经营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设计或规划生产(或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并达到规定的数量;二是从财务上实现计划的利润目标。实现项目生产经营目标的手段主要有: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原材料的周转和正常供应、不断开发产品的销售市场。

(2)资金的回收和收益的取得。项目在建成投产转入正常生产经营后,就要逐年从收入中回收投资。对企业而言,资金回收和预期收益的取得是整个项目投资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表明项目投资的成功和一个投资周期的结束。企业应当重视投资到期本金的回收。转让投资应当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核销投资应当取得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明文件。企业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投资,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投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整个项目投资过程中,企业有必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发挥控制和监督的作用,以保证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接下来,我们对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的方法以及控制制度进一步展开探讨,以便使企业投资中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

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的主要制度安排

1.投资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投资风险指企业因内、外部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企业的预期投资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企业投资的收益既要受到诸如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条件等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经济、法律、社会、科技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被投资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道德风险的影响,所以企业投资是一种风险较大的企业经营业务。

企业投资业务存在的风险主要有[1]:(1)投资业务权责分配不当或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投资损失;(2)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因决策失误致使巨大投资损失甚至企业破产;(3)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及执行机制,可能会因被投资者转移、侵吞资产而导致投资损失;(4)投资处置的制度安排与执行不当,也可能导致资产流失和投资损失;(5)投资业务会违反政府相关法律规范等,可能会遭受处罚而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风险,就必须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

(1)风险管理组织。企业实施风险管理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一般地,企业应根据其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的具体情况,风险管理组织有三种模式:一是独立型,即企业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并赋予该部门相当的权力,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二是直线型,即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实施自上而下的直线式风险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中小型企业;三是附属型,即企业仅向风险管理部门咨询风险管理建议,而不授予其实施权力。

(2)风险标准设定。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以及投资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企业确定其投资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标准,这样有利于风险控制部门量化各种投资风险因素,也有利于投资决策机构对风险因素情况作出合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