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生的创新潜能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把微笑带给学生,把表扬激励带给学生,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表现自我,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分12个三角形,要求每人分得的三角形要同样多,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随后,在分实物的基础上,教师又给每个小组一张在纸上画有20棵五角星的图。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每人要分得同样多的五角星,该怎样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反馈,有的组用划掉的方法,有的组用圈起来的方法,但有一个组既不划掉,也不圈起来,而是直接在纸上写出每人分5棵。他们自豪地说自己是这样分的:要平均分给组里的4个人,这些五角星正好排了5行,所以每人分得5棵。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学会了“平均分”,而且知道了平均分不一定要每次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5个,5个地分,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操作实践,激发创新

实践操作是儿童发展成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各自拿出10根小棒,要求每5根分成一份,接着让学生拿出11根小棒,每5根一份,这样前后一比,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剩下的1根就是余数。列式:11÷5=2(份)……1(根),接着让学生再拿出12 根,每5根一份,剩下的2根就是余数。以此类推,得出如下算式:

10÷5=2 13÷5=2……3

11÷5=2……1 14÷5=2……4

12÷5=2……2 15÷5=3

然后,让学生观察上述式子的余数与除数大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会总结出:“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通过讨论领悟出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质疑问难,培养创新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先出示一堆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让学生观察想象今天学习的是什么,看到这堆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你想知道什么?想提什么数学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课堂热闹非凡,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然后由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甲组长说:看到这堆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我们想知道这堆沙子的重量,要求这堆近似圆锥形沙堆的重量,必须知道它的体积。乙组长说:要求这堆近似圆锥形沙堆的体积,需要知道它的底面积和高。丙组长说: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解决。怎样测量呢?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讨论。甲组长说:可以用绳子在圆锥底部圆的周围量出沙的底面周长,算出半径,求出底面积。乙组长说:可以用两把尺子平行地放在沙堆两侧,测量出两把尺子间的距离,就是沙堆的底面直径,进而算出底面积,丙组长说:我还有更快的测量方法,直接量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和高。这时教师趁热打铁,请丙组长上讲台动手测量。他很快测量出了沙堆的底面半径和高,指出半径为12厘米,高为15厘米。这一快捷方法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突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那怎么算出这堆沙子的重量呢?另一学生回答说:还需要知道每立方厘米沙重多少千克,听了他们的对话,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样同学们很快就算出了这堆近似圆锥形沙子的体积和重量。通过讨论归纳,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求异独创,挖掘创新

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潜心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周长公式后,我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一根红绳子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如果改围成一个长6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让他们用多种方法解答。教师对各种解法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哪一种解法最好,当学生理解了长加宽的和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后,教师接着问:如果改围成一个宽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很快就能说出长是6厘米,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出示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厘米?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然后由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学习的热忱非常高,教师不愿结束这样的局面,接着问;你们愿不愿意相互考考对方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同学任意说出长方形的周长,让另外的同学答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还有的同学说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长,让同学说出宽是多少。这样的课堂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极积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同伴的观点。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培养,创新意识得到锻炼。

总之,学生的创新潜能好比一个矿,这个矿里面藏着很丰富的矿产,它需要人们去勘探、发现和开采。

【作者单位:永安市北门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