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计算题命题之得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笔者在研究近三年高考文综政治计算题时发现,近几年的几道试题在命题上存在着失误,主要是题目设定条件不严密,范围界定模糊,进而考生在理解上就与命题者的意图有了偏差,导致答案选择上的错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道试题。
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中的第24题,属于政治试题。该题原文如下:
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对这道题的分析为: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当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2009年这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是5元。价值总量等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数量的积,所以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是600万元,正确答案为选项C。
对于这道题目的叙述,我认为是自相矛盾的:
题目中所述内容“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和“其他条件不变”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人教2008年3月第4版必修Ⅰ第14页)。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了20%,是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导致的结果,从而题目中的内容是自相矛盾的。
2010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一)第12题,同样是一道叙述有矛盾的题目,下面我们就看看这道试题:
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根据题意,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是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生产条件来形成,而不是仅由中国国内市场生产条件来形成。所以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应该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更大的市场生产条件来形成。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就应该是选项B。但参考答案给的是C选项。参考答案之所以给出C选项,是认为这个时候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仍然是由中国国内的市场生产条件形成的,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由此在2010年M商品实行零关税之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提高之后劳动生产率是四分之五,根据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的原理,所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成了原来的五分之四,价格也就成了原价的五分之四,那么出口到N国后用N国的货币单位表示就是64。由于题目本身的理解失误,参考答案也随之出现了失误。这也是这道题在2010年失分率高的原因。
笔者同时也分析了2011年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一)第12题,同样是一道计算题,试题如下:
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该题所给的参考答案是选项C,这道试题同样是在考价值规律。根据价值规律的内容,结合这道题的材料和答案进行分析可知,材料的内容是前后一致的,不存在歧义,根据价值规律计算出的结果就是C选项,与参考答案一致。
综上所述,近三年的高考文综的政治学科计算题在命题上有得也有失。其失误主要是命题材料不严谨、不科学、存在歧义,使考生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计算出不同结果,导致失分。笔者认为,命题人员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一定要讲究命题条件的严密性、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和答案的唯一性,不能使学生理解产生歧义,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前途。
(作者单位:陕西省彬县范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