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播音传播活动中的对象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播音传播活动中的对象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言语交流传播既强调张口说,更强调侧耳听,所谓“闭目吟诵者有,掩耳朗读者无,就是这个道理”。如何让人更好地听必然牵扯到对象的信息接收问题,而播音创作中的对象是虚拟的,有其特殊性,因此对播音创作中对象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播音学著作中对播音创作中的对象、对象感问题已经有了很多论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觉得关于对象感的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研讨的空间。比如说,对象感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在播音活动中,传播对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心中有人”中那虚拟的、想象中的“人”又到底是如何展现出来的?这虚拟的对象又有着怎样的特点?播音员又是如何与它联系起来的?对象感牵扯到了播音创作中哪些更为本质的东西呢?本文就试图对这些疑问进行一些探讨。

这里所研究的对象感是指播音员在面对话筒,没有真实受众参与情况下而言的,播音创作中的对象感正是对现实言语交流中对象关系的模仿。

播音创作中传播对象的特点

这种对象感中的传播对象是虚拟的、设想的,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是理想化。在这里,实际上有一个“理想对象”存在,它是指言语传播主体在播音创作时,在没有任何外在干扰的情况下根据主体的经验所设想出的传播客体,它始终积极主动地配合着传播主体的传播作出反馈,促使传播向着主体设想的方向前进。

第二是制约性。在播音创作中,播音员进行的是二度创作,他只能从稿件内容和主旨出发来设想受众的需要,并且其与传播对象的交流严格受到稿件书面形式和内容的制约,在这里,播音员必须尊重和服从稿件,稿件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虚拟的对象完全是在传播主体和稿件的双重控制之下存在着、展现着。

第三是典型性。在播音中,播音员无法一个一个地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要,播音活动必须强调信息传递的共性、普遍性。那么,在这里他可以充分设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要,并在考虑稿件等因素制约性的基础上,把不同的需求、反映综合起来,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这样一来,这个虚拟的对象就被组建成了一个众多实际传播对象的抽象共同体、一个理想化的意义集合体。这样的对象更加集中、更加典型、更加理想化、更加鲜活、更加富于艺术色彩,也更能有助于播音员充分地、艺术化地表现稿件的深刻内涵。

第四是个性化。从播音活动中播音员设想交流对象的规律来观察,播音员在尊重稿件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他的认知水平、思维风格、艺术修养、个性化的有声语言技巧运用习惯等因素将潜在或显在地影响创作主体的选择、判断、综合、加工过程,从而使其传播活动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主体①的传播主客体两极分化②及其所造成的传播主客体空间距离是对象感形成的潜在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读课文”的现象,经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在这种现象中交流的两极是缺失的。也就是说在这个特定活动中,朗读者并未关注信息接受者是否存在,“读给谁听”并不重要,“朗读者处于什么地位,具有怎样的使命”并未引起重视,也并未得到回答,在他的内心中并未建立起要进行信息传播的意识。在这里,传播的两极从根本上说也就不存在,尽管有“朗读主体”,但那不是言语传播意义上的传播主体。因为这里的“我”并没有进行自我的“传播两极分化(两极,即言语交流中的传者和受者)”,“传播主体”尚未产生,而他的产生形成是与和传播主体充分配合、为他服务、充分倾听他声音的理想客体的孕育诞生同步进行的。

在传播中主客体缺位、被遮蔽的状态下,稿件与“自我”的关系只有两种可能性,其一,表现为“自我欣赏”,即朗读目的是为了展现自我的所谓“魅力”。极端的“自我意识”对稿件的绝对压制使稿件的原本意义无法彰显,共同导致了“自我”的膨胀,自说自话的结果。其二,稿件完全处于控制地位,“自我”的主动性、理解力、创造力、统合力处于缺失状态,只是见字出声。

因此“主体”必须要经过分化,即必须经过建立播音的社会角色,明确信息传播者的身份这样的过程,才能保证播音员有声语言传播活动的传播本性。此时,言语传播活动的主体、客体和空间距离才得以产生、存在,但此时它们仍然是潜在的、抽象的,并未从播音员的意识中外化出来,传播的两极之间并未连接,现实的桥梁也并未搭建起来。

对象感的实际展现

以上环节只是为对象感的实际凸显准备了潜在条件,那么如何才能使传播主客体浮出水面,站出来言说呢?笔者认为这里有三个关键的阶段:

第一阶段,实际交流得以产生的基础阶段――搭桥阶段。在这一阶段,抽象的言语传播主、客体意识开始变得具体实在,也就是说,分化出来的主体开始以一个信息传播者的身份理解稿件、审视稿件、掌控稿件,分析哪些是受众最想知道的,哪些是他们已经知道的,哪些应当作重点强调,哪些只需轻轻带过即可。

第二阶段,具体设想传播技巧阶段。在播音创作中,必须要让受众感受到传播的存在,必须要把这种虚拟的传授关系给广大受众交代清楚。

第三阶段,对象感的实际诞生阶段,即播音员根据设想的诸项潜在因素把交流付诸实施的阶段。此阶段正是通过具体的传播技巧,传播的双方被连接了起来,随着从主体到客体的传播指向性的显现,客体浮出了水面,对象感得以建构起来,它呼之而出了。

注释:

①主体,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之前尚未进行传播主客体分化的笼统主体,它是由各种社会角色集合而成的。

②主体的传播两极分化,首先指播音员在进行对象感设想之前必须进行的传播主体的角色定位,即主体必须建立播音员有声语言信息传播者的职业角色,明确自己的身份,这与实际的语言传播交流相似。其次是指对传播客体、传播对象的设想活动。

(作者单位: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