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丝黑穗病的病害症状、传播途径及适宜的发病条件进行了系列分析,同时给出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几种方法,对于指导玉米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强趋势。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在全国各个地区普遍发生。自1919年在中国东北首次报道以来,扩展蔓延很快,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地块达60%~70%,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丝黑穗病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近年有上升趋势,仍然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丝黑穗病病菌一般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束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种植区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一种多发病害。

〖病害症状〗一般在玉米出穗后显症,但有些自交系在苗期显症,在4~5叶上生1~4条黄白条纹;另一种植株茎秆下粗上细,叶色暗绿,叶片变硬、上挺如笋状;还有一些二者兼有或6~7片叶显症。雄穗染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其一,雄穗上单个小穗变为菌瘿。此时花器畸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因受刺激而变为叶状,雄花基部膨大,内藏黑粉。其二,整个雄穗变成一个大菌瘿,外面包被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后,黑粉外露。黑粉常易结成块,不易分散。早期发病的植株多数果穗和雄穗都表现症状,晚期发病的仅果穗表现症状,雄穗正常。雄穗发病的植株,多半没有果穗。雌穗染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偶而侵染叶片,形成长梭状斑,裂开散出黑粉或沿裂口长出丝状物。病株多矮化,分蘖增多。

〖传播途径〗丝黑穗病菌多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存活2~3年。幼苗期侵入是系统侵染病害。玉米播后发芽时,越冬的厚垣孢子也开始发芽,从玉米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并到达生长点,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产生大量冬孢子越冬。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较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地发病轻。旱地墒情好的发病轻;墒情差的发病重。玉米丝黑穗病病菌还可为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杂草。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

〖发病条件〗适宜侵染温度20~30℃,25℃最适病菌侵染。土壤含水量低于12%或高于29%时不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栽培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为主,辅之以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和种子药剂处理。

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选用优质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最根本措施。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应选用先玉335、九单48号、雷奥1号、郑单958及良玉系列抗丝黑穗品种,第二积温带选择吉单535、稷18号、雷奥150等抗丝黑穗品种。同时要选择颗粒饱满的新种子,这样玉米出苗快、生长健壮、不易感病。

2、减少田间菌源。要采取轮作制度,病田停种玉米,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行玉米与豆类、薯类或瓜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避免因连作或倒茬不及时而导致的病情加重;要对肥料进行处理,不用带菌的玉米秸秆作饲料,粪肥要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并用药剂进行喷洒,停止秸秆还田或清理病株后在秸秆还田。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妙棋表现典型症状的,结合除草在定苗前铲除病苗和可疑苗。苗期不显症状或症状不易识别时,在喇叭口期显症明显时,及时砍除病株。玉米抽穗后,在菌瘿中的冬孢子成熟散落前,及时砍出病株,压低菌源。玉米丝黑穗病的早期特异症状随着叶龄的增加,特征愈明显,确诊率愈高。抽雄前早期症状可初步归纳为6种类型,即笋状型、矮缩丛生型、黄条型(叶上有黄条)、畸表茎扭型、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顶叶扭卷型。除顶叶扭卷型表现较迟外,前5种类型的症状在玉米生长前期即有表现,可结合间苗、定苗及中耕除草等予以拨除。

3、改进栽培管理措施。调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推迟播期,拨钱选种、晒种提高种子的发芽势;精细整地,适当浅播,足墒下种。这些措施均可以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浸染机会,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使玉米出苗和生育加快,从而减少发病机会。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的病菌数量、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玉米品种在同一条件下发病率不同,说明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玉米种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在土壤温度20℃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时玉米发芽生长迅速,约经6-10天即可出苗。由于玉米出苗快,缩短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轻。当土温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20%,则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出苗缓慢,延长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重。早播和播种过深、种植感病品种、连作地块土壤病菌数量大、春季低温干旱年份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

4、药剂防治。坚持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最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药剂拌种。可用15%三唑酮WP(粉锈宁)或50%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也可用12.5%的烯唑醇WP(速保利)或2%戊唑醇(立克秀)湿拌种剂安种子重量的0.2%拌种。用10%烯唑醇乳油20g湿拌玉米种100kg,堆闷24小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效优于三唑酮。也可用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拌种,采用此法需先喷清水把种子湿润,然后与药粉拌匀后晾干即可播种。此外,还可用0.7%的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