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带来的光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带来的光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一个80后的教师,也是《师道》的忠实读者。我的从教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8年,但我仍清楚记得初为人师时的不知所措,记得教上五六年后的失去方向,在这些困惑的阶段,幸好有《师道》给我带来光亮,导我前行。

当时我从师范院校毕业,顺利应聘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像大部分新老师一样,我的心情可说是“五味杂陈”,雀跃的是我是天生喜欢孩子的人,我乐意去当一个“孩子王”,带领学生快乐成长;但心中的忐忑也是很确凿的,现在的孩子生在物质膨胀、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个都是厉害的主儿,我并不确定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不能“对付”这些新时代小霸王们。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猜对了部分。

在我的班级上,的确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因为被家长宠溺而骄纵蛮横,视纪律为无物,不好管教。对于这部分孩子,我因为早早做好心理准备,也积极向前辈们取经,倒不成大问题。给我的教学带来更大挑战的,反而是另外一些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育儿理念甚至比我们大学学到的更科学、更前沿,而他们的孩子也因受到父母影响,眼界开阔,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很重,时时对我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问题,我受限于自身的知识和视野不足,常常败下阵来。

在那些时候,我质疑反省自己,甚至怀疑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到底够不够资格当一个教师?可是,这种教学上的不自信并不能改变我的状况,反而让我的教学变得没有激情,陷入一个恶性的死循环。我厌恶这种状态,决心做出改变。于是我向热心的老教师讨教,他们的话道来语重心长: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这句话最适用于老师。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而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应该是流动的,带着时时更新的活力。现在的学生,知识体系成长得很快,我们就要比他们走得更快一步,才能带领他们,引导他们。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提出“学到老”的要求,多向书本和他人学习,尤其多读教育教学报刊,这都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

老教师的话一言惊醒梦中人,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向了图书馆。

说来惭愧,虽然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但我以前对教育教学教学报刊的了解并不多。身为80后,我曾自信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海洋能满足学习所需,但事实上,网络上的知识鱼龙混杂,干扰性大,常常筛选信息的过程就已耗费大量精力,效率并不高。我开始转换思路,减少上网的时间,沉下心来阅读书籍报刊。

在众多的教育教学报刊中,《师道》第一时间吸引了我——皆因她做到了“内外兼修”。先说“外”,首先她的封面设计很对我的胃口,素净简雅,色调沉实,于我当时浮躁不定的内心,像是一股檀木的幽香袭来,带着安宁人心的力量。《师道》的内文编排同样清新雅致,插图与留白恰到好处,文章的长短读起来不仓不促,颇有一种怡然自得的阅读畅快。

再说“内”——也是一本杂志最核心、最需要关注的部分。《师道》把自己定位为“承载为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我认为她是做到了。简单地从栏目设置来看,“走近名师”是集名师之大成,优秀教师的经历和思想是教师智慧的最高结晶,很值得学习。“新论视窗”“资教通鉴”这些栏目,文章读来铿锵有力,关注教育新理念,予人新启发。“课程平台”“今日充电”则从课程和学科出发,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指引。而我特别喜欢“改写人生”“苦乐杏坛”“家事如风”等着眼于教师情感的栏目,这给我带来精神上的舒张与慰藉。

最难能可贵的是,《师道》上刊登的大多是一线教师的文章,看他们的思考、看他们的成长、看他们的苦乐,就像是在看身边朋友的故事,既亲切也有共鸣。我在阅读中与他们一起感悟,一起进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个人的成长并不那么显山露水,但我能感觉到自身的一点点进步。我开始转变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愈加科学和有效,与学生间的情感联系也变得紧密——我在缓慢中提升了当教师的幸福感。而我也相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随着量变的积累,总有一天会达到质的改变。我期待着在《师道》的油墨香中,迎接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