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斯琴高娃:不是我在塑造角色,是“她们”在“度”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斯琴高娃:不是我在塑造角色,是“她们”在“度”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是《归心似箭》中柔美大气的玉贞,也是《骆驼祥子》中粗俗泼辣的虎妞;她是《香魂女》中苦命悲情的香二嫂,也是《大宅门》里雍容霸气的二奶奶。《康熙王朝》中她是扶持幼主撑起整个江山的孝庄,《姨妈后现代生活》中她又是内心保守却不甘寂寞的“后现代姨妈”……她就是斯琴高娃,在她从艺四十余年岁月中,塑造了不下百个形色各异的角色,“叱咤风云”时她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时运不济”时她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然而不论顺境逆境、命运何如,在她的塑造下,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生动鲜活又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近日,在2013上海长宁戏剧的现场,人们有点意外地见到了一张属于荧屏的熟悉脸孔――斯琴高娃,原来这位跨越影视及舞台多个领域的表演艺术家此次是特地来为话剧艺术撑场子的。虽说影视上斯琴高娃已经在金鸡、百花及金像奖等多个奖项上“封后”,但谈到表演艺术或是话剧舞台,她却始终保持着一份敬畏心:“表演是极为严肃的事,我没什么成功秘诀,有的就是一份对艺术的虔诚。面对哪怕再小的角色,也将其视为自身提高的机会,不‘默戏’默到角色附身的地步,绝不轻易站到观众面前。”

舞台是打小的梦,只是那种眷恋感被时间消磨了

斯琴高娃的舞台梦燃起在很久远的少年时代,不成想“圆梦”花了整整半辈子的时间,差点儿那份对舞台的痴缠眷恋就要被时间消磨殆尽了。然而,纵是“情深缘浅”,斯琴高娃还是赶在“话剧百年”呈上了最爱的老舍名作《月牙儿》。

说起来,斯琴高娃与老舍有着不解的“缘分”。最初她就是凭借电影《骆驼祥子》中扮演虎妞一举成名的。20年前斯琴高娃与宋丹丹、廖京生一起主演了根据老舍作品《月牙儿》改编的同名电影,她在其中扮演的月容妈这一旧社会的贫苦妇女形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决定将《月牙儿》作为舞台处女秀,既是为自身对老舍先生的热爱,也是为向“话剧百年”致敬。记得建组时,斯琴高娃说到老舍不由热泪盈眶:“我和老舍先生是有缘分的,20年前我演了根据他作品改编的电影《月牙儿》,20年后我又能幸运地在舞台上演出《月牙儿》,扮演虫儿妈。我的这次斗胆演出,就算是在中国话剧百年之际,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和如今排着队到舞台“镀金”的影视小明星相比,斯琴高娃无论是表演造诣还是所获得的成就都要超出许多,但演话剧她始终保持着谦卑的姿态:“从没想过要到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什么实力。我一直敬佩那些实实在在的老艺术家,他们才是最伟大的演员。话剧固然能增强我们影视演员的艺术修养,对我来说,这次演出更是对我的一次很好的鞭策。”

这部作品于2006年公演,轰动一时,舞台表演带来的兴奋感和直面观众的那份悸动,至今让斯琴高娃不能自拔,“那个兴奋的劲头一直存在这儿(高娃摸着心口),即便时隔七年,那个场景回忆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如今,带着心里那团不灭的火,斯琴高娃年初又加盟了话剧版《大宅门》,依然还是沉着睿智、能屈能伸的二奶奶,虽然从电视剧版的绝对主角“降格”,斯琴高娃并不介意:“二奶奶这个人物本就是核心,是魂,戏多少都不会改变。改编成话剧的《大宅门》,是从七爷的角度展开,当然也不可能没有二奶奶,依然是很重要的人物。戏里刘威、朱媛媛、雷恪生的表演都很精彩,郭宝昌都客串了说书的角色。”

有时觉得不是我在塑造角色,而是“她们”在度我

从《归心似箭》中柔美大气的玉贞到《骆驼祥子》中粗俗泼辣的虎妞;从《香魂女》中苦命悲情的香二嫂到《大宅门》里雍容霸气的二奶奶,《康熙王朝》中她是扶持幼主撑起整个江山的孝庄,《姨妈后现代生活》中内心保守却又不甘寂寞的“后现代姨妈”……斯琴高娃在她从艺四十余年岁月中,塑造了不下百个形色各异的角色,“叱咤风云”时她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时运不济”时她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然而不论顺境逆境、命运何如,在她的塑造下,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生动鲜活又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很多年轻后辈都会感慨高娃老师的“生正逢时”,有那么多机会遇到种种出彩的角色。然而,斯琴高娃心里清楚,这份“运气”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总喜欢自我挑战的性格,和对待每个角色都将之吃透融入骨血去演绎的虔诚,才有了那么多姿态万千的银幕人物。

“我是喜欢突破的人,不爱千人一面,当然我自身也不具备如高仓健那样的千人一面的条件。”斯琴高娃坚信演员的自我修养是在不断地塑造和刻画人物中完善的:“不断打碎了,重来;再打碎,再重来,唯有这样,演员才能得以成长和成熟。”至于那些令人羡慕的“机遇”,斯琴高娃笑说:“机遇时刻都有,每个角色都是演员成长的机遇,就看你能否把握和珍惜。”

或许在外人看来,表演功力深厚、得奖无数的斯琴高娃可算是功成名就,但她自己听到这四个字却是可劲地摇头:“不敢这么说,真不敢这么说,什么叫功成名就,未知的东西还太多,我必须要不停地学习,无论从台词还是人物的塑造,就生怕一个疏懒人就朽掉,到没辙的地步。”很少有演员像斯琴高娃这样,始终保持这一份自省和紧迫感,她说:“我相信好演员必然都是感性的,只有感性才能让他们投入别人的生命,幻化出鲜活的人物。但同时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能让阶段性的胜利冲昏头脑,如果说感性决定了演员是否能成功,那么理性则决定演员能走多远。”

回顾四十余年演艺路上塑造过的百余个人物,斯琴高娃有时也会恍惚,因为每个角色都是“默戏”默到融入骨血,几乎是让人物附身再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所以她和角色间也有着无法剥离的关系。“有时候我觉得,并不是我塑造了她们,而是她们的人生际遇和精彩历程丰富了我的生命。我走过她们的人生,收获属于自己的感悟,所以与其说是我塑造的她们,不如说是她们‘度’了我,造就了现在的斯琴高娃。”

我眼中的美不是华丽鲜艳,土得掉渣才够真实

美人迟暮是最让人心痛惋惜的事儿,为葆青春很多女演员早早走上了漫长的保养甚至整形之路,在斯琴高娃看来这是有职业道德的表现,但她眼中的美和光鲜亮丽是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的。“我当然也爱美,但是我对美的定义在于真实,真实质朴的、心里头最真切的那些东西才是最美的。”

斯琴高娃笑说,早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就特别爱和化妆师交朋友,“化妆是帮助演员投入角色的第一步,这种外型上的改变能让你对所要塑造的人物有最基础的认识。”年轻的时候,也有人劝高娃不要再演这种邋里邋遢的女人,可她就是喜欢这种耿直、透明、纯朴的人:“我喜欢这种活脱脱的感觉,特别喜欢。”

知道斯琴高娃爱“玩儿真的”,化妆师好友严碧君有回特地从黄河边给她扒拉了黄土,带来剧组兜头兜脸地倒在她身上,用胶一粘再套个破褂子,“讨饭婆”的形象就这么鲜活起来:“你别说,我真的还讨到过钱。”为着“活脱脱”的感觉,斯琴高娃从不吝啬她的身体发肤,“有时候,那些发胶搞得我头发直掉,但看着镜子里一个个全新的不一样的自己,我真是掉头发也兴奋。”

为了贴近角色从不顾虑“形象”的斯琴高娃,表现的不仅仅是演员的道德修养,还传递了一种凝聚于优秀演员身上的可贵的牺牲精神。在她看来这是演员的基本要素,而除了什么角色都能演之外,自我突破还在于同一角色类型中的不同变化。“当然,我们现在的确有一种现象,就是当一个演员胜任了某一类型角色,就会接到一系列相似的片约。”早期的斯琴高娃也遇到过同样的难题,对此,她的对策就是“同中求异”:“遇到相似的角色我会试着寻找两者的不同,或者强调地域性或是方言,尽量找到不同之处,我相信即便是同一朵花,也会拥有千姿百态的花瓣。”

近年来,斯琴高娃也在荧屏上塑造了很多“母亲”的角色,且大多都是近现代戏,但她并不会因此而自我重复:“我会先将时代背景和地域分析透彻,是我在演你会看出不同‘款’的母亲,她们或有不同的个性和命运,也会有不同的处事方法,这样就能把骨骼和脉络梳理得很清楚,经得起推敲。”

花絮――

支持儿子“拿来主义”,他的表演胜在松弛

和斯琴高娃那个年代的女星相比,现在的演员看起来似乎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平台,尤其是在各类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后,“一夜成名”这个词不再是传奇。选秀出新人,斯琴高娃表示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潜力股:“怎么说呢,选秀节目我也关注,我并不羡慕,也不反对。有时看到那种特别有才气和灵气的孩子,也很为他们高兴。但还是不得不说,其中也有太多太多纯属胡闹,或是哗众取宠。当然,这是必经的阶段,也正常。”

斯琴高娃坦言,起码她接触的大部分青年演员都是谦逊且好学的:“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知识,他们的成长和我们那个时候的成长不同,遇到他们没有经历过的年代,那些内容他们没有机会去体味,也会有为难的时候,通常这时他们会来问我,我也会适当地以经验给予提醒。大部分年轻的演员都是不错的,他们或许不成熟,但也很让我感动。”说起青年演员,出道不算早,却稳扎稳打渐渐在影视圈中累积声名的儿子孙铁,也算是斯琴高娃的帮助对象之一。谈起对儿子表演的评价,斯琴高娃还是很客观:“我觉得他演戏还是挺松弛的,只是没有遇到更好或者更醒目的角色,但他有一点随我,就是对每一个角色都很认真。”

和儿子孙铁的关系被说破后,也常有人拿孙铁的表演和她做比对:“他们都说我儿子身上有我的东西,如果我有好的可供他借鉴,我也支持他‘拿来主义’。”当然,孙铁的表演也有其独到之处,斯琴高娃觉得他胜在节奏的把握,“他演戏经验丰富了,也会给我提出建议,觉得这里是不是太过了之类的。当然,我也在寻找那种没有刻画痕迹的表演。”

可爱的上海人,让易感的“戏霸”落泪

年轻时的斯琴高娃是“外刚内柔”的,豪爽倔强但内心柔弱;如今的斯琴高娃则“外柔内刚”,变得谦和淡然内心力量强大。能让现在的斯琴高娃在公开场合落泪的事儿可不多,但就有一次在上海拍戏时,一位喜欢斯琴高娃的上海老阿姨的“力挺”让她感动不已。

那年斯琴高娃正在上海赶拍《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却因跟前部影片导演沟通不畅被扣上了“戏霸”的帽子,对此她是有口难辩:“我早先就跟那个导演说过,我在上海赶拍《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去不了北京的电影会,没想到当日主办方还是在现场摆了个空位置,还写着斯琴高娃的名牌。直到相熟的记者打电话来询问我,我才知道他们跟记者宣称我在机场去现场的路上,这不是瞎扯嘛。就是那次之后,网上就开始有了‘戏霸’一说,当时上榜的还有好些人。”

对于这样的“误解”,斯琴高娃虽未理论但心内是郁闷的,没料到那日拍戏,有喜欢她的影迷,一个上海的老阿姨隔着护栏给她安慰:“斯琴高娃,侬不是‘戏霸’,阿拉欢喜侬额哦……”就是这句简单的支持话语,让憋屈了许久的斯琴高娃忍不住落下泪来:“上海人真的很可爱,其实我也有不少上海朋友,她们都很直爽、真诚,只是这个老阿姨给我鼓舞,每每想起都让我心头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