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诊断及治疗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诊断及治疗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根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找出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和致病菌,再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变阶段,不同的病人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技术,达到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因;致病菌;症状诊断治疗技术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1 病因

腹内脏器穿孔:以急性阑尾炎穿孔最为常见,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其他还有胃癌、结肠癌穿孔、胆囊穿孔、炎症性肠病和伤寒溃疡穿孔等。肠道和腹内脏器炎症:如阑尾炎、憩室炎、坏死性肠炎、Chron病、胆囊炎、胰腺炎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化脓性炎症等。腹部钝性或穿透性损伤致腹内脏器破裂或穿孔。手术后腹腔污染或吻合瘘。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闭襻性肠梗阻、肠坏死、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医源性损伤:如结肠镜检查时结肠穿孔、肝活检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的胆汁瘘,腹腔穿刺后小肠损伤等。

2 致病菌

胃肠道中的内源性细胞常是继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最常见的为大肠杆菌,其次为肠球菌、粪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故细胞性腹膜炎常是多细菌性混合感染。

3 临床表现症状

3.1 继发性化脓型腹膜炎 起病方式因原发疾病而异,如胃穿孔表现为中上腹突起持续性刀割样疼痛,迅速向全腹扩散。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而手术后腹腔感染或吻合口瘘则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和肠麻痹。当炎症累及壁层膜时,便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以原发病灶处最为明显,向周围扩张,其程度与病因、病变程度、患者的年龄和体质有关。如胃穿孔时,由于胃酸和胆汁的强刺激,腹肌呈板样强直,腹式呼吸运动减弱,甚至消失。如伴有腹腔内大量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年老体弱者虽有腹膜炎,体征可不明显,容易耽误诊断。脏层腹膜受刺激后,可引起恶心、呕吐。随着肠麻痹,可出现腹胀和反复呕吐。细菌感染和毒素的吸收,使患者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平均在12000-18000之间,中性白细胞比例可高达85-95%,涂片常见中毒性颗粒。尿常因浓缩而比重增加,有时醋酮呈阳性,并可出现蛋白及管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晚期,患者极度虚弱,眼球凹陷,鼻翼动,口唇而弱,常因周围循环衰竭、肾功能或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3.2 原发性腹膜炎 儿童患者发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继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等症状,常有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体检时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但在幼儿因腹肌不发达,腹肌紧张可不明显。直肠指检常有触痛,白细胞计数常大于10000,中性粒细胞计数达90%以上。腹腔穿刺液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可找到阳性球菌。肝肾疾病患者发生腹膜炎时,常因腹水存在,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不如继发性腹膜炎那样明显。腹腔穿刺抽到混浊腹水,如白细胞计数>500μl,则诊断基本上可以确定。疑为女性生殖道上行性感染,腹痛及腹部体征以下腹部最显著。必要时可行妇科检查和经阴道后穹空窿穿刺抽脓。

4 诊断

4.1 腹部立位平片: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平面的肠麻痹征象。胃肠穿孔时多数可见膈下游离气体。B超检查显示腹内有不等量的液体,但不能鉴别液体的性质。B超指导下腹腔穿刺抽液或腹腔灌洗,可帮助诊断。

4.2 腹腔穿刺方法是:根据叩诊或B超检查进行定位,在两侧下腹部髂前上嵴内下方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液,根据抽出液的性质来判断病因。抽出液可为透明、浑浊、脓性、血性、含食物残渣和粪便等几种情况。结核性腹膜炎为草绿色透明腹水。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时抽出液呈黄色、浑浊、含胆汁、无臭气。饱食后穿孔时可含食物残渣。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抽出液为血性,胰淀粉酶含量高。急性阑尾炎穿孔时抽出液为稀脓性略带臭气。纹窄性肠梗阻抽出液为血性、臭气重。如抽出的是全血,要排除是否刺入脏器或血管。抽出液还可以作涂片及细菌培养。腹内液体少于100ml时,腹腔穿刺往往抽不出液体,可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后再进行抽液检查。CT检查对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病变的诊断帮助较大,对评估腹腔内溶液量也有一定帮助。如直肠指检发现直肠前壁饱满,触痛,提示盆腔已有感染或形成盆腔脓肿。已婚女性病人可作阴道检查或后穹窿穿刺检查。

5.治疗技术

5.1非手术治疗

5.1.1:病人无休克时应取半卧位,有利于腹内的渗出液积聚在盆腔,因为盆腔脓肿中毒症状较轻,也便于引流处理。半卧位时要经常活动两下肢,改换受压部位,以防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和褥疮。

5.1.2禁食: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必须绝对禁食,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对其他病因引起的腹膜炎已经出现肠麻痹者,进食能加重肠内积液积气使腹胀加重。必须待肠蠕动恢复正常后才可进食。

5.1.3胃肠减压:可减轻胃肠道膨胀,改善胃肠壁血运,减少胃肠内容物通过破口漏入腹腔,是腹膜炎病人不可少的治疗,但长期胃肠减压妨碍呼吸和咳嗽,增加体液丢失可造成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故一但肠蠕动恢复正常应及早拔去胃管。

5.1.4 静脉输入晶胶体液:腹膜炎禁食患者必须通过输液以纠正水电解复和酸碱失调。对严重衰竭病人应多输血和血浆,白蛋白以补充因腹腔渗出而丢失蛋白,防止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对轻症病人可输给葡萄糖液或平衡盐,对有休克的病人在输入晶胶体液的同时要有必要的监护、包括血压、脉率、心电、血气、中心静脉压,尿比重和酸碱度,红细胞压积、电解质定量观察、肾功能等,及时修正液体和增加必要的辅助药物,也可给一定量的激素治疗。在基本扩容后可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其中以多巴胺较为安全,确诊后可边抗休克边进行手术。

5.1.5 补充热量与营养:急性腹膜炎需要大量的热量与营养以补其需要,其代谢率为正常的140%,每日需要热量达3000-4000千卡。当不能补足所需热量时,机体内大量蛋白质被消耗,则病人承受严重损害,目前除输葡萄糖供给部分热量外,还需输复方氨基酸液以减轻体内蛋白的消耗,对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考虑深静脉高营养治疗。

5.1.6 抗菌素的应用:由于急性腹膜炎病情危重且多为大肠杆菌和粪链菌所致的混合感染,早期应选用大量广谱抗生素,之后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加以调整,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较好,除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外,要注意有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芽胞的厌氧菌的存在,特别是那些顽固的病例,适当的选择敏感的抗菌素如: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对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菌必治等。

5.1.7 镇痛:为减轻病人痛苦适当地应用镇静止痛剂是必要的。对诊断明确,治疗方法已决定的病人,用杜冷丁或吗啡来制止剧痛也是允许的,且在增强肠壁肌肉的张力和防止肠麻痹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诊断尚未确定,病人还需要观察时,不宜用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5.2 手术治疗

5.2.1 病灶处理:清除腹膜炎的病因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感染源消除的越早越好,原则上手术切口应该越靠近病灶的部位愈好,以直切口为宜便于上下延长、并适合于改变手术方式。探查要轻柔细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解剖和分离,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感染扩散,对原发病灶要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后再行处理。

5.2.2 清理腹腔:在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的吸尽腹腔内脓汁、清除腹腔内的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清除最好的办法是负压吸引,必要时可以辅以湿纱布摺式,应避免动作粗糙而伤及浆膜表面的内皮细胞。若有大量胆汁,胃肠内容物严重污染全腹腔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边洗边吸,为防止冲洗时污染到膈下、可适当将手术床摇为头高的斜坡位,冲洗到水清亮为止,若病人体温高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兼能收到降温效果。当腹腔内大量脓液已被形成的假膜和纤维蛋白分隔时,为达到引流通畅的目的、必须将假膜和纤维蛋白等分开去除,虽有一定的损伤但效果较好。

5.2.3 引流:引流的目的是使腹腔内继续产生的渗液通过引流物排出体外,以便残存的炎症得到控制和消失。防止腹腔脓肿的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只要清洗干净,一般不须引流。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放置腹腔引流。一是坏疽病灶未能切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未能清除时。二是坏疽病灶虽已切除,但因缝合处组织水肿影响愈合有漏的可能时。三是腹腔内继续有较多渗出液或渗血时。四是局限性脓肿。

作者简介:刘发生(1965-),男,山东莱芜人,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外科、临床培训乡村医生和医学科研工作,对急诊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