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跨区域合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跨区域合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已经付诸实施的“十一五”规划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省级行政区划的界限,首次提出区域规划的概念,随着规划在实践中的展开,我国正由省份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迅猛发展。就目前看,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主要体现在行政区相连或相近的两个或多个独立经济单元之间的合作,如“泛珠三角合作”、“长三角合作”、“环渤海经济圈合作”等。作为这一重要战略思路的延伸,近两年来,各省区也开始从大区域、大产业的角度出发,跳出传统行政区经济的思维模式,进行区域空间形态的整合,其特点就是点线布局、带状思维。例如,安徽省把皖江产业带建设作为安徽崛起的“核心增长极”纳入“十一五”规划,谋求八百里皖江地区南北的互动;黑龙江省提出的《哈大齐工业走廓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变“点状”思维为“线状”、“带状”思维谋划产业布局;辽宁省今年也正式启动“五点一‘线”战略,全力拓展辽宁经济发展空间。中部六省希望通过六省联动、合作,形成共赢的局面;四川和辽宁,一个西部人省,一个地处东北,以异质性合作为特征形成“对角线”合作。

一、中部崛起形成新思维

崛起的支点: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

中部诸省普遍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十一五”时期实现地区崛起的突破口。河南提出要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北明确表示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安徽将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的主导工业体系。江西要构建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山西致力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湖南则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崛起的关键:以城市群战略规划发展蓝图

中部各省普遍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安徽正全力打造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带状都市圈,使之成为安徽经济腾飞的增长极。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为次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9城市为结点构成的中原城市群则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湖南全力打造的“长株潭一体化”是该省发展水平最高、投资效益最好的地区。江西规划了“吕九工业走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省内“4小时经济田”和省(市)际“8小时经济圈”,形成南昌与赣州为核心的“都市经济圈”。随着“武汉城市圈周边产业发展蓝图”的出台和实施,湖北省也提出要抓好“武汉城市圈”建设,打造中部崛起的增长极。崛起的柱心:因地制宜的特色战略中部各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特色战略。安徽提出“东向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并提出了8个具体的对接点:交通东连、商品东进、能源东送、劳务东输、产业东接、投资东引、游客东来、服务东借。同时,合肥将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型示范某地。4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今后山西将走一条洁净、节约、细加工的煤炭产业发展之路,湖北省提出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要在重点产业中培育100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3位的拳头产品、40个以上国家级名牌。

二、点线布局、带状思维打造区域开放新格局

1、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辽中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重点推进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月。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五点一线”的对外开放,积极促进沈阳中部城市群的开发开放,形成沿海与内地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点”布局: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化、冶金、造船、大型设备等临港工业。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要形成以高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临港生态产业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要打造辽西国家级石油化工加工和储备基地,辽宁丹东产业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高效益、低消耗、无污染的临港工业。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邮件、新型材料等。

“一线”规划:规划建设的滨海公路途经锦州、葫芦岛、盘锦、营口、大连、丹东6个市,规划总里程1443.3公里。形成了贯穿全省沿海地区、促进扩大开放的“一线”。滨海公路的建成,将促进沿晦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带动、产业群向港区拉近、经济带向沿海靠

政策保障:今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正式颁布,《意见》中规定了12项优惠政策,涉及税费减免、融资平台、管理权限、外向发展、沿海与内地经济互动等方面。

资金支持: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初步拟订,为“五点一线”开发提供300亿元至400亿元政策性贷款以及额度为2亿元的技术援助贷款,为辽宁建设沿海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辽宁打造“五点一线”沿梅经济带,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带动本省乃至东北腹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沿海与腹地经济的良性互动。带状模式、块状经济是我国传统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对推进整个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角线”合作连接川辽

2005年8月份,西部大省四川走出盆地,远赴辽宁、山东等省开始跨区域合作。8月18日,分别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两大国家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四川和辽宁两省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经济社会领域合作的协议》。一个地处西南,一个位于东北,两省的合作也被称为“对角线”合作。

四川和辽宁虽然远隔千里,但是经济互补性强,在产业、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许多方面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特别是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其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依据两省共同签署的《关于加强经济社会领域合作的协议》,双方商定的合作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加强两省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过程中的合作,特别要鼓励和推动从事资源开发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企业开展技术交流,鼓励双方优势企业以投资、联合、收购、兼并、参股、租赁、托管等方式,相互参与两省国有企业改造、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传统产业改造;二是在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等优势特色资源的开发上加强合作;三是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加强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独资、BOT等多种方式进行异地投资,将“四川造”和“辽宁造”进行融合,在国内外市场抢占更大份额;四是加强流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联合与发展,加强外贸出口合作,扩大会作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新的合作热点;五是加强两省旅游合作,加大旅游业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强旅游联合促销,积极引导和鼓励两省企业到对方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积极促进双方旅游业的合作,共同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六是加强两省科技合作;七是建立双边合作联系制度和政府高层领导定期联系制度等等。

据悉,2001-2004年,辽宁各类企业在川投资25.3亿元,位居四川引进外省资金的第9位。在北泰、东软、华晨、实德等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四川的同时,辽宁良好的环境、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商机,也吸引了新希望、通威、成都佳益等一批川企赴辽投资创业。

去年4月,山西省和天津市曾签订《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山西直线距离天津港最近,山西省此举意在将天津作为桥头堡,为山西东出内陆,扩大对外开放与发展打通海上通道。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与天津在经济结构上有较强的互补性,晋津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作为这种以异质性合作为特征的区域合作,突出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本质特征。其中不仅包括上述工业、农业、能源等有形的商品贸易的流通,也包括资金、技术、劳务等要素资源的市场配置。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四川和辽于之间展开的“对角线”合作,与“泛珠”等区域的异质性合作一起,拓展了区域合作的空间和领域,丰富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和形式,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不论是发达地区之间、欠发达地区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不论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还是不同的行政区划之间,都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展开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这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