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了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呈现广泛性、实践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活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社团活动管理,需要重新定位理念基础和管理对策,实现高校社团成员、社团组织、社团管理组织的互利共生。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 活动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eties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the college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udent association activities presented extensive, practical, flexibility, openness and plasticity characteristics. Activity manage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Student associationactivities managementneeds to reposition the conceptual basi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mutualism university community members,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 activity managem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高校学生社团的起源,如1815年成立的剑桥大学联合会,主要是为了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我国大学生社团历史性的诞生是为了适应民族独立的时代需要。而今,国内外大学生社团活动主题已随着社会变迁逐渐转到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社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社团可以定义为: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按照一定组织程序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实现成员共同愿望。

1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现状

高校学生社团是一个学生自愿参与的组织,包括校内社团、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三种类型。社团类型多种多样,按活动目的类型,可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和创业就业类五种。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活动将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学生从各院系、专业、年级中吸引过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实现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重要载体的功能。目前,社团及其活动的运作管理方式,呈现多元化与多样化并存的局面。

在管理组织上,由所属学校设立相关管理部门,如团组织或学生会设立社团部(由学生会副主席分管)、成立隶属于团委的社团联合会或学校职能部门管理等3种模式。一般而言,管理部门对社团成立审批、制定管理章程,建立活动申请报批制度,建立社团考核评价办法和评比表彰机制,引导社团活动开展方向。大部分高校存在3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现象,外部管理组织发展不平衡及管理方式和资源提供能力的差异,催生了社团定位与发展的多样性。

在指导形式上,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将社团归为学生自治组织,不予指导,任由社团自行设计和开展活动;二是对学生社团活动高度警惕,从活动主题选择、方案设计到最后开展全程报批接受审核。此外,高校社团很少有常规化的指导教师队伍,通常社团指导工作是附加给指导老师的义务性工作,没有报酬也不纳入教师的工作业绩考核、晋升职务的评比。一方面专业素质高的教师自身工作量繁重没有精力指导,另一方面有些指导教师不具备社团活动的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

在物质来源上,涉及经费、设备、场地等。经费上,一是学校团委或其他职能部门对注册的学生社团有条件的资金划拨;二是合法渠道获得的社会组织支持;三是学生交纳的会费。各个社团经费来源渠道不一,呈现渠道多元化与不均的情况。设备和场地上,高校给予社团的帮助存在较大的差异,场地和设备支持有限,缺少活动场地和设备不齐全限制了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的管理组织、指导形式、物质来源方面的这些特点,给社团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活动频率过低、质量不高、参与面窄、经费不足等问题。目前,社团活动参与度不高,覆盖面窄,且普遍存在低年级化倾向。一面是社团活动热热闹闹,一面是参与学生数只占学生总数很小的比重。究其原因,高年级学生的流失,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密切相关,高年级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择业准备里。此外,社团活动自身缺乏吸引力,满足不了成员需求。

2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的理念基础

2.1 理念内核: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内核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从人的实际出发,从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角度提高效率推动发展。学生社团活动管理,虽然是追求社团的健康、稳定、积极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体性地位,管理的目标是促进社团成员发展与社团发展相结合。

2.2 理念内涵: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的理念内涵是,从繁杂的表面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规律,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进而预见变化并主动应付变化。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注重平等和尊重,采用非强制方式,潜移默化中在人们心目中形成支配力,将管理的意志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学生社团活动管理,不仅是对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的管理,更是对学生自主参与的管理,也是对学生主动寻求需求满足和实现自我发展渠道的管理。

2.3 理念外延: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的管理理念外延是指,管理活动涉及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融合、协同进化与共同发展。社团活动管理的两面,一是管理组织,二是社团及社团活动参与者,管理组织去行政化,从服务与协调沟通的角度指导被管理者主体性的发挥,进而实现自治组织的活动自我管理。

3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对策

(1)社团管理组织去行政化。高校社团组织是学生的自治组织,活动的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特点与上级管理组织强调的程序性、指令服从性存在摩擦。提倡社团管理组织去行政化,即弱化“管理”意识,提高服务和协调沟通意识。途径:加大对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学生会各级组织深入了解学生想法,广泛吸纳学生意见和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社团活动指导有效性,发挥社团作为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功能。

(2)加大社团骨干的培养力度。社团活动参与低年级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社团骨干的流失并一定程度上丧失延续性。社团骨干是学生社团的核心,需通过选拔与培训等途径提高其综合素质,完善对社团骨干的评优、奖励激励机制,转变社团骨干观念,增加交流,抓好新老骨干成员的搭配。途径:①定期开展社团骨干培训,重视选拔和培养,提高社团骨干综合素质。②建立社团骨干评优、奖励等激励机制,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

(3)加大经费、场地和设备支持力度,合理分配。目前高校社团的经费来源渠道多样,一些社团可以获得较多的学校拨款,一些社团可以向社会筹集较多的资金,而一些社团只能靠收取少量会费来维持,存在“多寡有别”现象,体现了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深入了解各类社团经费来源及收支状况,加大经费支持,合理分配,为社团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适度放宽社团组织盈利性活动的管制,规范盈利性活动的开展,加大对经费使用的指导。在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指导上,引导制定合理可行的财务制度,规范社团财务公开制度。在给予活动场地和设备的支持上,增加活动场地划定,管理协调场地利用时间。

(4)鼓励社团活动开拓创新。大学生具有对社团活动能动掌握和自觉创造的主体性特征,通过鼓励社团活动创新,鼓励学生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调动社团成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力度培育网络社团活动,网络已深深地嵌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大学生大量时间(且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问世越来越多)。社团活动开展应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阵地,提高活动推广力度,扩大覆盖面。

(5)提高社团内部管理水平。引导大学生社团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会员和活动管理、组织决策形式、财务管理等,明确社团宗旨,运用激励手段培养社团成员的组织荣誉,运用情感手段培养社团成员的归属感。社团内容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推动组织文化建设的动力,通过组织文化来影响成员形成共识。

(6)加强社团内涵建设。加强社团内涵建设,包括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及深度,让社团参与最大化地满足学生需求,并使学生能从社团活动中所到启发或实现自身价值。此外,强化专业指导,社团指导老师发挥着启发和引导学生熟悉某个领域的作用,重视对他们的聘任、考核,加强竞争激励机制建设,吸引有从事社团工作意愿、有专业指导才能的教师加入到社团指导教师队伍中。途径:将社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从中获得理论指导,发挥校园文明建设的作用。

在具体操作化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应制定各有侧重的活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