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从学习、就业、消费、恋爱等方面,揭示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引发人们深刻思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 心理 行为 大学生

一场世纪一遇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得一些国家破产,政府,大批企业倒闭,无数工人失业,经济一片凋零。希腊数万民众罢工游行,抵抗政府财政紧缩计划,美国人民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等,都可以看做是世界各国人民对本次金融危机反抗,等等这些无不反映着金融危机对人们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1.毕业生压力越来越大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劳动力需求不足,二是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大学毕业生属于新增劳动力,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此外迫于经济压力,一方面用人单位不得不减少毕业生的录用,同时,也会提高对录用人员的要求,有57.1%的用人单位认为缺乏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不但缺乏实践经验,且期望值过高,缺乏传统的吃苦耐劳精神,一味要求好岗位、高薪酬,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 .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

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逐步改变以往60分万岁的观念。通过调查,有46%的同学感受到学习的压力,表示比以往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有18%的同学表示开始学习第二专业,以有利于将来的就业。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表示自己会考取更多的证书,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考研、参军、创业,出现多元化的毕业选择,这必将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3.政府有益于大学生政策的出台

面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了被称为“国七条”的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如取消了阻碍大学生合理流动的户口限制,除直辖市外,各地应取消落户限制;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招收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选聘支援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干部等,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就业大学生实行大学期间学费国家代为偿还,在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给予照顾等政策;为大学生见习提供平台等等政策,足以证明政府的重视。

二.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

1. 学习态度与的变化

大学生们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相比以前的散漫、敷衍,更多的是认真、负责,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在调查中,有46%的同学表示学习比以前努力了。学习态度更加务实。这不仅体现在努力学习本专业课程,还体现在一些大学生为了拓展知识面,跨专业选修第二专业课程。据调查,18%的同学表示开始加强二学历的学习。主动参加各种证书、等级考试以及各种技能培训,这些方式己然成为大学生应对就业的重要途径。

2.在就业问题上的应对

自我评价相对客观。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造成的。大学生开始认识到:过高的评价往往使自己脱离现实,盲目乐观,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过于自信的结果往往高不成低不就,导致求职失败。同时,也不能过低的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致使自己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当下的大学生纷纷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观念体现的很明显。

就业观念逐步转变。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是国家干部,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一味追求物质待遇,缺少艰苦奋斗和责任感。正由于这部分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其在就业中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现在流行“先就业谋生存,再择业谋发展”,这比较切合大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虽然很多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一旦真正面对职位选择时却又放不下“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总想一步到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着广阔的社会、难就业的局面,无所适从。

就业形式多样化。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有效缓解就业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隐性就业也为大学生选择,像一些兼职翻译、自由撰稿人、市场调查员等,他们同时做几份工作,收入比有固定工作的还高。很多选择隐性就业者是面临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喜欢这种工作状态。相比待业与啃老族,隐性就业值得提倡,在工作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此外,还存在着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出国务工等等“曲线救国”的就业方式。

3.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变化

消费认知变化。更多的大学生趋向于计划性消费,对自己的资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计划和控制,并逐渐开始养成支出记账的习惯。在调查中这部分同学的比例占到了72%。调查也显示大学生的储蓄观念正在逐渐上升,这部分在调查比例中占到了62%,相比较于之前没有安排没有理财观念的大学生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这说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理财、消费观念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理性消费回归。在大学生的消费偏好上,理性消费正在回归。高档消费计划被抑制或缩减,传统的节俭消费观念重新成为主流;从大品牌消费向小品牌消费转移;对消费价格变得更加敏感,在调查中有27%的学生将价格放在购买因素的第一位,71%的学生将商品实用性放在第一位,理性消费的回归,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最大的消费转变。此外,大学生对打折促销活动变得更加敏感,更多的选择在促销打折或是换季打折时购买衣服等。

对情感问题的重新审视。在情感的认识方面不再是以前的“玩玩而已”,而更多的是“玩不起”,因为恋爱本身就是一项比较“烧钱”的活动,变得更理性的去面对恋爱话题。在对象的选择上,考虑的因素也更多。之前有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动因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如课桌文化“忍看朋辈成双对,怒向校园觅小妹”,正是大学生恋爱从众心理的反映。

三.思考与启示

面对后金融危机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学生们正在逐渐对自己作出调整,以适应和改变这一现状,这也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性,这是时代所给予他们的考验。只有大学生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学校、社会以及政府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大的帮助,第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会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导向作用,包括对企业的政策以及对大学生的政策。在保证现行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下,能不能继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如户籍制度的完善、相关法律的贯彻实施以及对企业的政策引导等,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学校的教育改革,通过此次的金融危机极大的暴露出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滞后以及专业设置上的弊病。(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