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思维在合作中含苞,在竞争中绽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思维在合作中含苞,在竞争中绽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

在学生用计算机计算完之后,出示这样一组数据:

①36×3=108;②36×30=1080;

③36×300=10800;④36×60=2160。

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先注视着黑板上的算式,寻找着其中的规律。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很轻松也很认真地讨论开了。其间,教师走到各小组,倾听他们的讨论。几分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三组的一名代表说: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在乘法算式中,因数乘几,积也就乘几。

师(作思考状,没发表意见)问道:其他组有没有意见?

顿时其他组又讨论开了。这是一个理解、判断再重组的过程,允许他们讨论交流。

很快,四组的代表说:我们组认为不一定。随即举例论证道:36×3=108,360×30=4800,因数乘10,积却乘了100。

其他同学频频点头,说明他的意见同学们接受了。师(作思考状):那该怎么说呢?四组代表接着说:应该是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就乘几。

师带头鼓掌,赞扬他总结得好,表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师:其他组还有意见吗?

学生尝试到思考的乐趣后,便会进入一种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状态。

此时,五组的同学要求发言,他说:老师,我没有意见,但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积怎样变化呢?

师(马上评价道):问得好!哪组能解决他的问题呢?

几分钟后,二组的代表说:我们组认为,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扩大,积就扩大它们扩大倍数的积。例如:2×3=6,20×30=600,2到20乘了10,3到30也 乘了10,6到600就乘了100,10×10 =100。

师:你们其他组同意吗?能自己举例论证一下是否正确吗?

也许是受了启发,一下子许多学生要求发言。六组代表: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呢?二组的代表脱口而出:积不变。马上,就听有人说:不对。不一定。

师:讨论一下,哪组能证明呢?

四组的代表说:不一定。比如:2×300=600,20×3=60,积变了。应该是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比如:20×3=60,2×30=60。

教师又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大家来评。刚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四组代表:老师,如果扩大与缩小的倍数不同,积怎样呢?

……

[反思]

一时间,教师感受到了学生无穷尽的潜能。这一个个问题,越来越有深度。没有真的融入到知识的探究中,不会提出这样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这节课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如此有激情,是因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自己探究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体现了学习的能力,展示了自我的价值。在整节课上,学生的研究气氛如此热烈,不能不说是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2)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激发学生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在小组讨论学习时,学生全员参与,小范围内,每人都有发言机会,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价值。每当一个问题出来后,教师不是马上要求学生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从而也使学生看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更能激发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合作状态下的竞争意识氛围的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又不断地创设一种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在一个组的观点得到肯定后,教师表扬的是集体的智慧。学生的好胜心理会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更团结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

总之,从学生高举的小手和充满胜利与喜悦的目光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内在的潜能和对主动探求知识的满足。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