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湖周边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湖周边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的人类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的青海湖周边藏族民俗文化是在独特的历史时代和严酷的地域中不断吸收融合周边地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表现出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青海湖周边藏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当地藏民繁衍生存的基石。在当地政府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民俗文化究竟将如何变迁?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化变迁;青海湖藏区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51-01

一、青海湖周边藏族民俗文化的成因及现状概况

雄奇险峻,高阔博大的自然条件,粗犷淳厚、纯真质朴的风土民情,为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民俗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畜牧业是青海湖周边藏族的主体经济,湖区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湖地带以及湖周交通相对发达的湖盆地带。他们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与艰苦环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爽朗豪放、彪悍粗犷的民族性格,在衣、食、住、行及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有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的风俗文化。

为了适应高寒及游牧生活,他们身穿绵羊皮缝制的藏袍,保暖耐磨,白天为衣,夜间当被。藏族妇女的发饰和藏袍装饰亦十分引人注目,尤其金银首饰,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浓烈的藏族特色。饮食主要以糌粑为主,味香耐饥、营养丰富、便于携带保存。牛奶发酵制成酸奶,是他们夏秋最喜欢吃的食物。他们住在牛羊毛织的黑色藏式帐篷里,结构简单,便于搬迁。在帐篷内部供奉着经典、佛像、酥油长明灯。牦牛和马是青海湖周边藏民的主要交通工具。牦牛更是他们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用以供乳食、肉食、驮运等。

青海湖周边藏族人民更拥有着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的美德,非常注重礼节,在节日和重大场合,见面互敬哈达以示尊敬。每年七、八月份举办的集民族体育、民族歌舞为一体的赛区马会,隆重而热烈,是藏族风情的最直接表现,对外来游客、其他民族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仅在男婚女嫁的日子和宗教节日,就是平日闲暇时间,不分老幼度地而坐,欢歌跳舞,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给辽阔、寂静的草原带来了无比欢乐。

二、旅游业的兴起对青海湖周边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及意义

(一)经济发展对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以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开发对青海湖周边藏族民俗文化的变迁虽然以正面效应占主导地位,依然遗憾的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例如过度的商业开发会导致藏族传统民居,其建筑形式和过去发生巨大变化,正在逐渐丧失它的民族传统;游客量的增加,加剧了原始植被的破坏,固体垃圾排放量的增加,使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污染;还引发了藏族民众之间的一些矛盾,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令当地藏民传统淳朴的民风发生了改变。

(二)经济发展对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的意义

然而为了在保护青海湖景区原生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富裕青海湖”,发展青海湖旅游产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在青海湖社会经济体系乃至青海省旅游经济体系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正如我国第一部《旅游人类学》的作者彭兆荣教授所言“人类学家并不是,也不能拒绝变迁,而是希望地方社会和民族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同时又不至于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变迁过程中失去其赖以为本的族性或演变为机型”。因此,青海湖周边藏区的开发要充分尊重藏族人民自身对文化的判断和选择,维护其自我发展的轨道,提供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自主的选择,吸收,适应,整合外来文化,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青海湖周边藏族民俗文化变迁和保护的设想――发展与民俗文化的和谐共生

拥有鲜明的个性是人类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有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不同群体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才呈现出了风格迥异的多样性文化。新时代在秉承发扬的前提下,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寻求民俗文化多元化新发展,坚持突出藏族民俗文化鲜明的个性,才能使青海湖周边的藏族民俗文化得到真正的发展和保护。

作为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青海湖周边藏区在旅游市场大发展和大转型的背景下,政府要选择正确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民俗文化的保护机制;鼓励青海湖周边的藏族民众积极参与旅游业,保障民族群体的利益;抓紧抢救保护现存的民俗文化遗产,尤其是濒危遗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藏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性项目NO.CX2011SZ01资助

参考文献:

[1]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