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硬斑和软斑的构成比及颈动脉的狭窄率。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病灶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超声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3)04_0290_02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3.04.12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成高发趋势,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具有方便、无创、快捷、检出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分析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55~75(61.45±9.25)岁。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55~75(62.52±8.92)岁,入选标准:依据2010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排除缺血性脑卒中。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入院后72小时内行颈部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_22型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颈动脉超声检查取仰卧位,头偏向非检侧,先将探头置于锁骨上窝处,纵向探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然后将探头转动90°扫查管壁内膜情况以及斑块情况,并测量斑块大小及狭窄率。狭窄率=(1-W/I)×100%[W为颈内动脉(ICA)颅外段最窄处残余管径,I为狭窄远端正常ICA管径]。斑块超声表现分类[1]:(1)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呈现不同强度的混合回声。(2)硬斑:强回声型伴有声影。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占各类疾病首位。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已证实首先是IMT增厚,后内膜面粗糙逐渐形成斑块[2]。斑块进一步发展形成动脉狭窄及斑块增大脱落,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病灶侧63.75%,病灶对侧4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关系,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率越高,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越高。这与临床上患者的表现和相关研究相吻合。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高,而同时这些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3]。故对于这类高危人群必须通过干预措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才能起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并非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可以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研究发现硬斑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低于软斑[4]。原因在于硬斑不容易脱落,而软斑容易脱落或破碎引起血管堵塞。本文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病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主要为软斑,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硬斑,同时均高于病灶对侧和对照组,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点防治软斑。本文进一步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病灶侧ICA颅外段狭窄较病灶对侧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狭窄更明显,提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ICA颅外段狭窄率多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软斑出现越多,ICA颅外段越狭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越高,通过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查,可以判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和治疗措施的选择,从而更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映琦,周华东,陈曼娥,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J].中国解剖与临床,2000,5(3):136-139.

[2]MoreiraT,MichelP,BinaghiS,etal.Riskfactorimpactonbloodflowvelocitiesandclinicaloutcomesofstentedcervicalandintracranialstenoses:preliminaryobservations[J].ClinNeurolNeurosurg,2012,114(7):922-929.

[3]NiJ,YaoM,GaoS,etal.Strokeriskandprognosticfactorsofasymptomaticmiddlecerebralarteryatheroscleroticstenosis[J].JNeurolSci,2011,301(1-2):63-65.

[4]郝跃伟,刘雪平,赵婷婷,等.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6):95-98.

[5]VicenziniE,GiannoniFM,PuccinelliF,etal.Detectionofcarotidadventitialvasavasorumandplaquevascularizationwithultrasoundcadencecontrastpulsesequencingtechniqueandecho_contrastagent[J].Stroke,2007,38(10):2841-2843.

(收稿日期:2013_3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