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设计了无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计了无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售价便宜但性能不错的儿童笔记本电脑,彪马的环保打包鞋盒,施华洛世奇的可重复利用纸吊灯,盛极一时的可穿戴无线耳机Jawbone,拉风的MINI-motion双层鞋和腕表,东芝的可变形笔记本,去年问世的OUYA安卓游戏主机……

从时尚、家居,到电子酷玩、比特硬件—要问这些看似不搭界的产品之间有什么联系,唯一的答案就是它们的创造者—维斯·贝哈(Yves Béhar)。

这位现年46岁的工业设计师最近10年才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目前,他运营着一家在1999年与人合作成立的设计工作室Fuseproject,担任CEO,该工作室的商业伙伴中不乏BMW、MINI、Herman Miller、通用、三星等声名显赫的品牌。同时,他还兼任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董事总监,并在最近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5位顶尖梦想家”之一。

今年夏天,再次把贝哈带到媒体聚光灯下的,是他新近设计的一款可分享智能门锁August。这款比特硬件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5月末一经,便在一周内收获1万多份预订。

后乔布斯时代的工业设计,有些乏善可陈。急需维斯·贝哈这类能工巧匠提振士气。不过,贝哈设计的产品五花八门,他的设计理念踪迹难寻。

“设计沙漠”

维斯·贝哈1967年出生在瑞士洛桑,父亲是土耳其人,母亲是德国人。父母的跨国婚姻让他在儿时便有机会在不同国家和文化间往返游历。

青少年时代的贝哈接受的是正统的德式和法式教育。步入大学时,他做出了与绝大部分同龄人不同的选择。“我所有的朋友都想成为医生或者银行家,当时没有太多职业选择,”贝哈说,“但我想当一名设计师。”

遗憾的是,1980年代的瑞士还没有设计学院。高中毕业后,贝哈先去了一所绘画技术中心。

中心坐落在一座老旧办公楼的五层,同学中还混有被托管的问题少年。在这里,贝哈仅用6个月时间练习绘画技巧,并完成设计学院申请。

尽管资历不深,向他抛出橄榄枝的却是美国一所著名的设计学院—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贝哈成为其欧洲分院的一名学生。据悉,这所学院培养出了目前全世界一半的汽车设计师,三分之一的商业摄影师,电影工作者、平面设计师和工业产品设计师等更不计其数。

或许,只有这样的设计学院,才能更好地帮助贝哈确立起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他尤其注重在作品中融入对社会的认识。

不过,1990年代中期,他大学毕业时,却做出一个令亲友们大跌眼镜的选择:离开欧洲,去美国旧金山和硅谷工作。以当时的常识看来,设计只存在于巴黎、伦敦和米兰,美国哪有什么设计?那里只会让你的设计生涯还未开始就已结束。

这并非危言耸听。贝哈到达美国后,确实感到这里好似“设计沙漠”,大多数人甚至以为“工业设计”就是“开工厂”。一个月内,关于“何为工业设计”,他至少要解释5次

初期的美国生涯让贝哈深感纠结。与其说自己在从事的是“设计”,不如说是“装饰”—装饰各种包装盒,美化外观。即便在为惠普和硅谷图形(Silicon Graphics)这样有声望的公司工作,有条件使用电脑绘图时,他依然认为这不过是把“现成的设计打包”而已。

但与此同时,贝哈也感觉到这个“工业设计沙漠”中蕴含着某种爆发力—1990年代的硅谷,正孕育着日后深刻改变世界的基因。

在担任青蛙设计(Frog Design)和Lunar Design驻硅谷办公室的设计负责人时,他参与了第一台苹果笔记本的设计定位,以及惠普第一台家用电脑Pavilion的设计制造,后者曾一度占据全球销量榜首。

贝哈从早期的硅谷经历中认识到,互联网和电子业的发展将对工业设计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激发他兑现大学时确立的设计理念—“这些都会成为设计的基本元素,在此基础上,将会产生一个更大的社会图景。”

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经历和思考,使“连通”、“社交”成为贝哈工业设计的核心概念。

跨界融合

1999年,贝哈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和品牌管理公司Fuseproject,工作地点设定在旧金山和纽约。Fuseproject意为“项目融合”,贝哈希望在包括时尚、生活、运动和技术等多重领域中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

“我们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对市场和广告奴颜卑膝,但我认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革命已切实带来了更直接的沟通。”贝哈把这看作“让人们开始关注产品本身”的契机,接下来,该让“设计回归思考如何传递技术、简洁、持久和健康”。

“连通”(connectedness),是贝哈设计观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他不希望自己像大多数美国设计机构那样仅仅盯着技术本身,后者“永远不明白与顾客进行情感上的联系,来建立人们喜爱的品牌的价值”。贝哈凭借自己团队在设计和工艺上的技术,来创建吸引顾客、愿与之连通的品牌,如MINI cooper和Birkenstock。

这些思考深嵌在Fuseproject的设计作品中。他们在2003年为MINI设计的配饰手表MINI-motion Watch,以及在2004年以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为施华洛世奇设计的两款华丽吊灯,均在业界获得不俗反响。

但真正让贝哈名声大噪的,当属Jawbone系列产品和“一人一台笔记本”项目(One Laptop Per Child program),二者分别获得2010年美国工业设计师(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年度设计”金奖和铜奖。

Jawbone是一家可穿戴技术公司,2004年,贝哈主导了其蓝牙耳机的设计。这个小酷玩紧贴皮肤,能准确辨识使用者是否在讲话,并可摒除噪音。不同于那种“书呆子式”的耳机产品,他力图将Jawbone打造为好看的“配饰”。

整款产品的设计理念基于贝哈对“连通”的思考,由此奠定了Jawbone品牌的设计基调。在贝哈成为这家公司的首席创意总监后,这一理念得以在 JAMBOX、BIG JAMBOX等蓝牙音箱,和Jawbone UP腕带中延续。后者更通过与手机App配合,打造了Jawbone健康运动平台,将贝哈倡导的“连通”延伸至互联网领域。这款腕带也因其人性化设计,成为当下可穿戴设备中颇受好评的一款产品。

“一人一台笔记本”或许是贝哈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中最受关注、也最受争议的项。该项目的客户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非营利媒体实验室,希望打造一款功能强大但价格低廉的笔记本,为成百上千万贫困儿童普及现代教育。

MIT媒体实验室为这款笔记本列出了一份长长的性能列表:能在10英里内无卫星或基站的情况下实现无线电网络传输;有可依据光线条件调节的双模式显示;超强的待机能力;轻便独特,防雨防尘,耐热耐摔,而且,对很少接触现代科技的贫困儿童来说要易于操作—至于价格,只能是沃尔玛里最便宜的笔记本的1/5。“一人一台笔记本”项目的坊间别称为“100美元笔记本”。

此项目在2005年一经公布,便遭到IT业普遍抵制。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将其斥为非科学,比尔·盖茨则嘲讽其电池系统为妄想。贝哈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但还是不能抗拒这项目对他产生的吸引力:“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看到的第一个符合PC初衷的项目:一人一台。”

极简主义

大多数明星设计师都有自己标签式的设计风格,无论设计的是摩托车还是马桶刷,他们有自己偏好的色泽、线条、材料—总之,要让自己的设计有一脉相承的体系。

但贝哈并非如此,从施华洛世奇吊灯到Jawbone耳机,你很难看出这出自同一人之手。唯一的共通点可能是忠于产品及其性能的极简主义。这一点也被他贯彻在“一人一台笔记本”的设计中。

刚接手这项挑战时,贝哈带领28名员工夜以继日浏览了已有的二三十个外型草稿,完成了外观设计—刨除备案中冗余的外观赘饰,从功能出发,因为面向儿童的这款笔记本应尽可能操作简便。

贝哈认为,这种“极简”是更好的“连通”—“更加人性化、以孩子为中心、独一无二,不是简单兜售什么‘美’之类的特定概念。”

解决防尘防水防潮等问题有点棘手。他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密封橡胶键盘代替传统键盘。为避免USB接口和无线电天线暴露在外,他将天线设计为一对可张合的耳朵:树立起来时用作天线,合下时正好盖住USB接口。操作起来童趣十足。

性能方面,为满足MIT的苛刻要求,“作为设计师我必须尽力探索所有可能,”贝哈回忆道。一个重要决定是,采用iMac那样将内置放在显示器后方而非键盘下方的方案,这项创新设计有效简化了电路布局和成本开销。

但“头重脚轻”问题也随之而来。贝哈准备了两种应对方案:其一,将电池植入键盘下方,给整台笔记本以符合工程学原理的重量平衡;其二,干脆在显示屏和键盘之间加装一个旋柄。

经过近一年的设计研发,2006年3月,贝哈带着这两款性能卓越、价格均在100美元之内的产品原型,在“一人一台笔记本”项目答辩中亮相,迎来一片赞誉。

最后的调整方案包括,A方案中的电池,要想满足12小时的续航要求和5年寿命,不得不增大50%的体积,但如此将无法置于键盘内,贝哈不得不放弃,转而选择了在键盘和显示屏之间加装旋柄的B方案—它不如A方案那般美观,但却满足功能、成本需求。在工业设计领域,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知道何处该妥协。

在这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贝哈的设计理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对“连通”的把握将许多设计部分整合为高效运行的产品。而这个概念,在设计过程中,可被具体化为对用户体验、产品功能、交互等多方面的平衡和考量。

这台小型笔记本的诞生,引发了教育类笔记本研发热潮:英特尔推出450美元的教育笔记本;比尔·盖茨提出“在电视中内置手机,从而在发展中国家中普及”—可以说,贝哈在这个项目中的成功,扭转了IT业对廉价、高性能教育笔记本的看法。

“好像有一种‘廉价笔记本’的病毒正在流行,”他笑言,“这是当你决心做好一件设计时,产生的意外效果。”

连通一切

2012年7月9日,一款名为OUYA的安卓游戏主机登陆Kickstarter众筹平台,仅1天时间便完成了95万美元的募款目标。OUYA搭载安卓4.0系统,看起来像个漂亮的小盒子,上面分布一些精致的感应控制器;运行简单的电子游戏,就像在手机或平板上玩的那些,只不过OUYA会提供自己的控制手柄、模拟摇杆、按钮、扳机和一个小触控板。

OUYA其实是一款非常有创意的游戏硬件。

贝哈答应做它的设计师,正是被其创新特质所吸引:“我热爱那些能把用户和未知需求,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连通起来的设备。”

和那些经验型的设计师不同 ,贝哈从不在同类产品中寻找设计灵感。相反,他关注新品本身所要传达的创意和故事,通过设计给人们以出乎意料的惊喜。具体到OUYA,他采用的又是“极简”方式—简单的数字交互,避免让设计喧宾夺主,妨碍游戏本身的乐趣。

这款产品在延续了贝哈对“连通”和“极简”的热爱的同时,也暗示出这位设计师的一个新的追求:开源—这是一个比“连通”更强调分享意义的时髦概念。

“我尽可能地让OUYA简洁,这样任何人都能进一步改进这台设备。我甚至在顶端设置了一个按钮,人们可以很轻易卸下顶盖。”贝哈说。

而他今年推出的工业设计作品August智能门锁,则更是贯彻了他关于连通的设计理念,从硬件设计,延伸到软件平台—此前,有谁想过连门锁也是“可分享”的呢?

贝哈认为,在门锁这个产品上,大多社交行为都被硬件限制住了,人们不可能把钥匙和密码告诉别人。但贝哈在August的智能系统设计中解决了这一问题。

人们可通过手机App将秘钥分享给好友,其在特定时段到访,用有秘钥的智能手机便可开启August。这款智能软硬件系统,能按照主人心意在特定时间向特定的到访ID开放,还能记录访客留言。

为尽可能降低功耗、控制成本以便更多用户使用,贝哈并未选择wifi或NFC作为August的互联网工具,而是采用了低能耗的蓝牙技术。这些设计构思,也使August问世一周便收到一万多份订单。

尽管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贯彻其中,但人们很难在众多产品中明确辨识出独一无二的“维斯·贝哈”标签。这不禁让人想起设计界的一句名言—好设计一目了然,伟大设计则完全透明。当设计师们有效完成了自己的设计,人们反而不会察觉出设计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