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样性间套种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样性间套种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了多样性套种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栽培模式、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样性;间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68-01

间套种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农作物生长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多层次、多作物立体开发的技术,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耕作方式,是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土壤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可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明显增加,这对土地日趋紧缺的农业来说,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1-4]。近年来,随着粮食作物间套种项目的实施,结合丽江市大小春粮食作物间套种生产及麦类生产的实际,在全市深入开展了更大规模、更广泛、更高层次间套种的技术推广应用,在栽培上采取了多样的间套种模式,其中在丽江市古城区金山乡开展的蚕豆间种绿肥再套玉米、大麦间种绿肥间种小麦再套种玉米的多样性间套种模式特色鲜明,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选地要求中上等肥力地块,为减少病虫害,最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避免重茬。在前作收获后,将地块进行深翻,施腐熟农家肥30~45 t/hm2、复合肥450 kg/hm2。

2 栽培模式

蚕豆间种绿肥再套玉米栽培模式,10月下旬在前作收获后,进行翻挖,如前作是水稻可不必翻挖,直接在稻茬上点种。采用玉米种植1.2 m的大行距,蚕豆带宽60 cm,每穴点种1粒,播深3 cm,另60 cm带点种绿肥,每穴点种4~5粒,株距20~30 cm,播种后及时灌水,灌水做到速灌速排,以免烂种;大麦、小麦间种绿肥再套种玉米栽培方式与套种蚕豆基本相同,大麦、小麦带宽60 cm,每带条播3行,行距20 cm,大麦、小麦用种量150 kg/hm2左右。

3 品种选择

在蚕豆品种的选择上,主要以凤豆系列为主,麦类选择中早熟品种。同时均应选择综合抗性较好的中矮秆品种,如S500、S-4、凤大麦7号等,小麦选择云麦53、云麦57、青春55等;在玉米的品种选择上,可选择中晚熟、紧凑型品种,如海禾1、2号、路单8号、兴黄单131、会单4号等。

4 适期播种

播种一般在10月中下旬进行,蚕豆、绿肥点播,大麦、小麦拉线条播,也可机械条播,便于中耕除草。玉米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清明节后,将带间的绿肥割去,绿肥可作青饲料,也可翻埋于田间作肥料。玉米播种采用先盖膜后三角形穴播的方式,播深5 cm,株距25 cm,行距40 cm,每穴播种2~3粒,保证每穴2苗,栽培6.75万 株/hm2左右。如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蚕豆、大麦、小麦可用甲基异柳磷和40%的辛硫磷拌种,大麦、小麦可用粉锈灵拌种,以减少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玉米采用包衣种,以保证全苗。

5 田间管理

5.1 蚕豆

蚕豆出苗后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或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蝼蛄、地老虎等害虫。苗齐后松土、锄草。开花期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蚕豆施肥要求重施磷、钾肥、适施氮肥。蚕豆株高25~30 cm时进行第2次中耕,以后视情况进行中耕锄草。蚕豆生长到10层花序时,选择晴天进行摘心打顶,促进增产。蚕豆成熟后及时收获,过早收获则籽粒成熟不好,影响产量,过晚影响玉米生长。

5.2 大麦、小麦

一是严格种子处理。晒种,播种前晒种1~2 d,以便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药剂处理,用粉锈灵拌种,以减少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玉米采用包衣种,以保证全苗。二是施足底肥,精细整地。撒施腐熟农家肥30~45 t/hm2,翻耕后施复合肥300~375 kg/hm2。三是确保播种节令。及时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采用麦田专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麦田杂草多的还可考虑选用70%麦草净1 050 g/hm2对水750 kg均匀喷雾。四是早施分蘖肥,巧施拔节孕穗肥,适当控氮增磷、钾肥。五是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赤霉病、白粉病、条纹病和蚜虫、粘虫,同时要及时防治鼠害。六是收获与贮藏。大麦、小麦成熟后立即收割,以免影响玉米的生长,收获后应晒干扬净,颗粒归仓,在阴雨季节应选晴天翻晒,以防发热霉变,以保证安全贮藏。

5.3 玉米

一是土壤处理。用地正丹30~45 kg/hm2拌土撒施,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全苗;二是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底肥施农家肥37.5~45.0 t/hm2、复合肥450 kg/hm2;追肥于玉米植株生长到四叶一心期施尿素300~375 kg/hm2,生长到大喇叭口期时,施尿素450~525 kg/hm2、复合肥75 kg/hm2,对小苗、弱苗施平衡肥施尿素60~75 kg/hm2,促进平衡生长;施肥最好采用打洞施肥,施肥时距植株3~5 cm为宜,以防止烧苗。三是科学管理。缺苗补栽,提早育好预备苗,发现缺苗及早移栽;间苗定苗,去除大苗、小苗,每穴留2株苗。及时防旱排涝,当玉米叶片发白,出现卷叶、萎蔫时应及时浇水,如遇大雨时,应及时排水,做到沟内无积水;四是病虫草害防治,出苗后地老虎用2.5%敌杀死800~1 000倍液,于傍晚喷洒苗行地面;心叶末期用30%辛硫磷颗粒剂3.75 kg/hm2对细沙30 kg灌心防治玉米螟;玉米锈病、褐斑病用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中耕除草,一般采用化学除草,杂草生长到3叶1心时,采用农民乐除草。五是及时收获,当籽粒成熟、充分变硬时,及时收获。过晚收获易造成籽粒霉烂。

6 参考文献

[1] 李彩虹,吴伯志.玉米间套作种植方式研究综述[J].玉米科学,2005, 13(2):85-89.

[2] 郭斌,王友德,王文静,等.北疆麦田套种玉米生态区划及高产栽培[J].玉米科学,2004,12(1):79-81.

[3] 王文静,郭斌.北疆麦田套种玉米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2002(5):3-5.

[4] 李林.蚕豆—甜玉米—富硒水稻间作套种新耕作模式[J].上海蔬菜,2009(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