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的传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的传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采茶戏2006年就已经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曲,但如今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因此,如何保护这一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就成了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采茶戏;传承;意义;解决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性经济的开发,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戏曲演员的转型和人们审美观的改变,采茶戏逐渐被冷落排斥,严重影响了南方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采茶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促进采茶戏继续健康发展已经提上了日程。因此,研究如何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成为艰巨任务。

1 采茶戏的历史意义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南和岭南一些省区的戏曲类型,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产生于清代的中期至末年,迄今为止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茶文化、地理环境、历史演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南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文化,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本地唱腔,表演上幽默诙谐、形式上载歌载舞,喜剧性强,赋予了浓郁了乡土气息,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采茶戏是客家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一项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为客家方言都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采茶戏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见证,同其他民族文化共同成为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采茶戏的现状

如果没有采茶和其他关于茶的劳动,也就不会有采茶舞、采茶歌的出现,如果没有歌舞的出现那么采茶戏流行在各个茶叶种植的地区了。所以采茶戏不仅是与采茶有关系,而且是与茶叶的文化结合了形成了一种戏曲文化。历经多年的发展到如今,采茶戏经历了许多波折,它所展现的艺术含量和艺术品质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跟传统戏曲一样,它并没有系统的书籍和课堂,它依然依靠口口相传、手手相传、心手相传走到如今。由于现代文化的多元化,采茶戏处境尴尬。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人们在文化休闲的同时,拥有了更宽泛的选择,大多数的年轻都对时下兴起的事物感兴趣,对采茶戏这种古老的形式,越来越被年轻人所遗忘。采茶戏除了专业的演出人员及家属之外,最大的观看群体绝大部分是“50”年以前的人,所以采茶戏的群众基础薄弱。

专业演出的团队青黄不接,演出的人才匮乏。几乎每一个采茶戏地区都面临着老演员退出舞台,新一代无人代替的问题。还有许多剧团的老演员由于观众群体关注度不高,加之采茶戏发展惨淡,导致他们无心演出,渐渐退出了舞台。剧团体制落后,与时代脱轨。剧团的竞争能力逐渐减弱,现行的体制导致剧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关注度不高的情况使得这一剧种的创作型人才流失。虽然说戏曲最大的魅力在于唱念做打,但是由于是地方戏曲,采茶戏不如豫剧、京剧这类广为人知的戏曲,所以创新才是最能保持这个艺术形式的办法,也只有如此才会使剧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

3 如何将采茶戏传承发展

我们应该在坚持传承采茶戏的精髓和特点的同时大力进行创新。将内容形式、传播途径、传播手段以及团体的体制等方面加大功夫,这样会极大促进采茶戏的发展和推广。

3.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和政府的资金投入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各市各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制定政策,保证剧团的正常运转。加大资金扶持,保证剧团的正常开支。政府还应该建立起地方保护发展的基金,用于采茶戏剧目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工作,以及创作出版优秀剧目,奖励突出的贡献人才。

3.2 大力推进采茶戏的创新发展

在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是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一面我们积极推进采茶戏的艺术形式和剧目内容的创新。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编排,将舞台效果以及表演形式做大胆的创新突破,将原来较为单一的形式发展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形式。例如,将经典的剧情和曲目编辑成现代人喜欢的音乐剧,将传统形式的戏曲改编成小品、快板等。将这种赋予了时代气息、符合现代人的欣赏眼光的新节目、新形式展现在现代人眼中。

3.3 将采茶戏带入校园

采茶戏进校园起到了教化的作用。孩子们通过校园认识了采茶戏,接受了这一具有当地特色戏曲文化。这是一次对采茶戏的再认识、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的过程。这种传统的文化瑰宝进入校园得到传承的同时,也渗透了许多其他城市的传统文化元素,带动了整个传统文化的共同传承。而且随着这种进校园的活动开展,必将挖掘出一大批热爱采茶戏的人,这样也使得这种面临绝境的戏种得以保留和传播。

采茶戏,经过三百年的洗礼犹如一坛好酒,依旧散发着香气。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暂时遭到了冷落,但是人民和政府正在携手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让我们共同期盼采茶戏迎来它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Gottfried Benn:Nietzsche,In:Ich bin nicht innerlich Annhrungen an Gottfried Benn[M].Stuttgart:KlettCotta,2003,S.97.

[2] Michael Stark:Gottfried Benn in:Deutschsprachige Autoren(100 Portrts)[M].Stuttgart:Verlag J.B.Metzler,2004,S.14.

[3] Vgl.Christian Schrf:Das Ausstrahlungsphnomen Gottfried Benns Nietzsche Rezeption,Berlin:De Gruyter GmbH & Co.KG.2009,S.231.

[4] 贺骥.贝恩:承前启后的形式主义诗人――贝恩诗选[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7.

[5] 尼采(德).悲剧的诞生 Die Geburt der Tragdie [M].杨恒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8,73.

[6] 王江松.悲剧哲学的诞生――从悲剧角度透视尼采哲学的尝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152.

[7] Vgl.Dieter Hoffmann:Arbeitsbuch deutschsprachige Lyrik 1916―1945:Vom Dadaismus bis zum Ende des zweiten Weltkriegs,Tübingen; Basel:Francke,2001,S.279,280

[8] 尼采(德).尼采读本 Ein NietzscheLesebuch [M].周国平,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230.

[9] 王海颖.“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尼采“非理性”或“浪漫主义”之辨[J].外国文学评论,1999(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