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的头脑中刮起问题风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的头脑中刮起问题风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问题源泉,学生很难产生问题。我在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有问想提。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关键词:反省 权威 攀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前,中小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然而学生问题意识的严重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一味地听老师讲,不敢越“雷池一步”, 学生被动地接受,或不敢问,或不知怎样问、或无疑可问、或没有机会问。有人把我国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状况形象地形容为:小学生入学时像个“问号”,高中毕业时却成了一个“句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的头脑中刮起问题风暴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先行一步

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原因仅管有多方面,但如果教师自己不会提问,就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如果没有质疑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岂不成了无稽之谈?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把有疑问的学生教得无疑为最佳境界。学生在教师不断分析、讲评中化疑为无疑,教师的习惯意识使学生很少质疑,课堂缺乏质疑的底蕴。于是所教的学生问题越来越少就不足为怪了,让学生去应试尚可,如是谋求今后发展,则就不敢恭维了。所以我们的教学观念要变,要重新确定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权威为结论的观念。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获得了多少具体知识,而应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以及知识创新的能力,检验学习成果也应看学生是否获得了一个新的积极的认识起点,从侧重学生“学会”向侧重学生“会学”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路人、探求问题的启蒙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而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二、创设有“生命”的课堂,增强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

(一)营造民主、自由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之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的。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现成的 “标准答案”塞给学生,而应该为他们搭建自主学习的“脚手架”,让他们自己一步步去攀登。而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支架。针对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特

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二)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问题源泉,学生很难产生问题。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有问想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比―比”一课中关于左、右方位的判断,给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一棵树,上面有一只小鸟,小鸟右边有一只松鼠,下面有―只小兔。然后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丰富多彩的情境图,惟妙惟肖的故事,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深深吸引着学生注意力,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活跃,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有关方位的问题。

(三)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会问

学生敢问了,想问了,但也不一定能够提出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使提问在每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原有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为此,教师可以故意创设一些错误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有教师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让学生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用若干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面积,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体大小不一,而小正方形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不少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手中的小方块不够摆,纷纷提出问题:“老师,小方块不够摆,怎么办?”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想想办法?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维:怎样才能解决小方块不够的问题?从而发现:只要长摆一行小方块,宽摆一行小方块,再将长与宽所含的小方块块数乘一乘,所得的小方块总块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长与宽所含小方块的块数与长与宽的长度的关系,进而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善问

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如果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创设“生活情境”,用于教学中的引入、新课或练习的各个阶段,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对于学生良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发现数学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提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如:屋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行吗?铁拉门又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而不设计成三角形?罐头盒为什么都是圆柱体的,其他形状的罐头盒为什么少见?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又能否做成椭圆形的呢?等等。这样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养成自觉善问的好习惯,让他们能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定会“不尽长江滚滚来”!